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丰禄(豐禄)
指优厚的俸禄。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 晋 傅玄 傅子·戒言:“丰禄厚赏,使天下希而慕之。” 元 柳贯 《元故清河郡侯张公墓碑铭》序:“君能一折首降气,则美爵丰禄可指取也。” 明 刘嵩 《大明滕国公顾时神道碑》:“崇勋丰禄,券铁以誓。”
分類:优厚俸禄
《國語辭典》:秩禄(秩祿)  拼音:zhì lù
俸禄。《晋书。卷四一。刘寔传》:「今听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禄准旧,赐几杖不朝及宅一区。」
分類:俸禄
《漢語大詞典》:田禄
(1). 先秦 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孙希旦 集解“田禄者,大夫、士各有采地,无采地者,其禄亦皆出於公田之所入。”《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蒯得 被 先克 以军事夺其田禄,中怀怨望。”
(2).泛指俸禄。宋书·良吏传·阮长之:“时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宋史·颜复传:“ 復 因上五议,欲专其祠饗,优其田禄。”
《漢語大詞典》:谷禄(穀禄)
犹俸禄。古代以谷量计俸禄的高下。管子·立政:“修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荀子·王霸:“心好利,而穀禄莫厚焉。”
《漢語大詞典》:公禄
犹俸禄。南史·顾觊之传:“其家人絶灭者, 宪之 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
分類:俸禄
《漢語大詞典》:廪俸(廩俸)
犹俸禄。梁书·儒林传·严植之:“ 植之 自疾后,便不受廩俸,妻子困乏。”
分類:俸禄
《漢語大詞典》:禀奉(稟奉)
指俸禄。南史·儒林传·严植之:“ 植之 自疾后便不受稟奉,妻子困乏。”
分類:俸禄
《國語辭典》:奉禄(奉祿)  拼音:fèng lù
俸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
《漢語大詞典》:廪秩(廩秩)
俸秩;俸禄。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伏蒙圣慈諭臣:所除观察使,且从廩秩之优。”
分類:俸禄
《漢語大詞典》:奉稍
犹俸禄。稍,廪食。新唐书·高宗三女传:“及 易之 诛,或言其豫谋者,於是封 上庸郡公 ,月给奉稍。”新唐书·岑文本传:“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耶?”
分類:俸禄廪食
《漢語大詞典》:衣禄
(1).犹俸禄。《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中:“吾受 信 衣禄,岂不知恩?”
(2).衣食福分。《恨海》第八回:“只要我母女永远相守,女儿情愿捐了一生的衣禄,换将过来。” 沈从文 《大小阮》:“他心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衣禄,说不准簿籍上自己名分下还有五十坛烧酒待注销,喝够了才会倒下完事。”
《國語辭典》:俸银(俸銀)  拼音:fèng yín
旧以银两为俸饷支给官员,称为「俸银」。《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
《漢語大詞典》:俸秩
俸禄。晋书·山涛传:“初, 涛 布衣家贫……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嬪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北史·崔冏传:“ 冏 性廉谨,恭俭自修,所得俸秩,必分亲故。”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迁换因循,遂阶荣位;大有车马,丰有俸秩。”
分類:俸禄
《漢語大詞典》:奉秩
俸禄。奉,通“ 俸 ”。南史·毛喜传:“ 喜 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
分類:俸禄
《漢語大詞典》:料食
犹俸禄。北史·隋房陵王勇传:“乃移 勇 於内史省,给五品料食。”
分類: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