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坡岮
倾斜貌。《文选·潘岳〈西征赋〉》:“窥 秦 墟於 渭城 , 冀闕 缅其堙尽。觅陛殿之餘基,裁岥岮以隐嶙。” 李善 注:“岥岮,頽貌也。 司马相如 《哀二世》曰:‘登岥岮之长阪。’” 清 黄景仁 《山行杂诗》:“飞梁度嶰壑,岥岮渐修曼。”
分類:倾斜
《漢語大詞典》:斜塔
失去真正垂直的、且有明显倾斜的塔楼(如意大利比萨斜塔,塔高54.559米,偏离垂直线5米有余)
《漢語大詞典》:庯峭
本义为屋势倾斜曲折貌。后用以形容人的仪表有风致。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今造屋势有曲折者谓之庯峻,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屋庯庩则其形峭丽,故人有风仪者,目为庯峭, 魏收 云‘庯峭难为’是也。后通用波俏字,或单云俏,俏或又借樵(七肖反)。”参见“ 峬峭 ”、“ 逋峭 ”。
《國語辭典》:断层(斷層)  拼音:duàn céng
地层由于变动而发生断裂,且沿著断裂面成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或两方向兼具的移动现象,称为「断层」。
《漢語大詞典》:罢池(罷池)
倾斜而下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陁,下属江河。” 郭璞 注:“言旁頽也。罢音疲。”
《漢語大詞典》:邪靡
倾斜披靡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延蔓太原,丽靡广衍” 唐 吕向 注:“丽靡,谓邪靡於下平之地。”
分類:倾斜披靡
《漢語大詞典》:岩陁(巖陁)
亦作“岩陁”。 倾斜。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摧崣崛崎。” 吕向 注:“巖陁、甗錡,倾欹貌。”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隆其防而广其阯,修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
分類:倾斜
《漢語大詞典》:低攲
低垂倾斜。 宋 苏舜钦 《独步游沧浪亭》诗:“花枝低攲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是宜。”
分類:低垂倾斜
《國語辭典》:陀靡(阤靡)  拼音:yǐ mǐ
山势连绵不断。《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陀靡,案衍坛曼。」
《国语辞典》:歪歪  拼音:wāi wāi
偏倚、倾斜不正。如:「他走起路来歪歪的。」
分类:偏倚倾斜
《漢語大詞典》:移倾(移傾)
毁坏倾斜。
分類:毁坏倾斜
《漢語大詞典》:仄起
(1).倾斜突起。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2).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國語辭典》:船台(船臺)  拼音:chuán tái
建造船舰的工作棚台。具有斜坡及船坞二种型式。
《漢語大詞典》:倾返(傾返)
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俗以此山为 吴山 ,三峯霞举,叠秀云天,崩峦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漢語大詞典》:辟戾
倾斜,倒向一边。《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 汉 郑玄 注:“缀,犹拘也。为将屨,恐其辟戾也。” 贾公彦 疏:“几之两头皆有两足,今竖用之,一头以夹两足,恐几倾倒,故使御者坐持之。”
分類: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