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倾斜(傾斜)  拼音:qīng xié
倾侧偏斜。唐。韩愈〈雉带箭〉诗:「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相倾斜。」宋。苏轼 次韵钱穆父紫薇花诗二首之二:「折得芳蕤两眼花,题诗相报字倾斜。」
《国语辞典》:倾斜角(倾斜角)  拼音:qīng xié jiǎo
直线或平面与水平线或水平面所成的角,或一直线与其在此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也称为「倾角」。
《国语辞典》:倾斜流(倾斜流)  拼音:qīng xié liú
因风力、降水、气压变化或大量河水注入的影响,造成海平面倾斜,使海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所形成的海流。在地球偏转力的作用下,其流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
《高级汉语词典》:倾斜度  拼音:qīng xié dù
偏离平行或垂直的程度
《漢語大詞典》:欹侧(欹側)
1.倾斜;歪斜。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自此以西,山路欹侧,长坂千里,悬崖万仞,极天之阻,实在於斯。” 唐 杜甫 《阆水歌》:“ 巴 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2.歪倒摇晃貌。 唐 杜甫 《瘦马行》:“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驤。”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投韁马鬣任欹侧,欲出操箠手还抽。”
《国语辞典》:攲斜  拼音:qī xié
倾斜。宋。戴复古〈九日〉诗:「醉来风帽半攲斜,几度他乡对菊花。」
分类:倾斜九日
《国语辞典》:攲侧(攲侧)  拼音:qī cè
倾斜。如:「围墙外,含笑花攲侧斜出,迎风款摆。」
分类:倾斜
《漢語大詞典》:斜倾(斜傾)
倾斜。 唐 温庭筠 《题李卫公诗》之二:“千巖万壑应惆悵,流水斜倾出 武关 。”
分類:倾斜
《漢語大詞典》:斜攲
亦作“ 斜欹 ”。亦作“ 斜敧 ”。
(1).倾斜;歪斜。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
(2).斜靠。 南唐 陈陶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之六:“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攲十二楼。” 宋 李清照 《蝶恋花》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釵头凤。”敧,一本作“ 欹 ”。 王统照 《沉思》:“他似是仍然看见她的充实、美满、如云石琢成的身子还斜欹在那个沙发上。”
分類:倾斜歪斜
《漢語大詞典》:嵚岩(嶔巖)
1.谓外倾的山岩。《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师出,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於 殽 之嶔巖,是 文王 之所辟风雨者也。’” 明 李贽 《其思革子》:“当其时,三人皆赴 楚 ,幸而同会於赴 楚 之途,不幸而同风雪於嶔巖之间。”
2.倾斜。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盘石裖崖,嶔巖倚倾。”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嶔巖,欹貌。”
3.深邃。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沟嶔巖而为谷。” 李善 注:“嶔巖,深貌也。”
《國語辭典》:偏斜  拼音:piān xié
偏离倾斜。如:「那根木桩偏斜了。」
《漢語大詞典》:敧侧(敧側)
偏在一边;倾斜。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终不似、一朶釵头颤裊,向人敧侧。”
分類:倾斜
《漢語大詞典》:倚倾(倚傾)
倾斜。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磐石振崖,嶔巖倚倾。” 李周翰 注:“嶔巖倚倾,不齐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顾 南郢 之邦壤,咸芜秽而倚倾。”
分類:倾斜
《漢語大詞典》:偏欹
偏斜;倾斜。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石淡黄色,而笋洁白如玉,若横截之,纹极圆,无少偏欹,儼如世之图太极者。”
分類:偏斜倾斜
《漢語大詞典》:斜仄
倾斜。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一:“树皆斜仄生,云皆斜仄通。略无寸步直,但有两壁穹。”
分類: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