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李林甫〉~2876~
平康坊南街废蛮院,即李林甫旧第也。林甫于正寝之后,别创一堂,制度弯曲,有却月之形,名曰「偃月堂」。土木华丽,剞劂精巧,当时莫俦也。林甫每欲破灭人家,即入月堂,精思极虑,喜悦而出,其家不存矣。及将败,林甫于堂上,见一物如人,遍体被毛,毛如猪立,踞身钩爪,长三尺馀,以手戟林甫,目如电光而怒视之。林甫连叱不动,遽命弧矢,毛人笑而跳入前堂。堂中青衣,遇而暴卒。经于厩,厩中善马亦卒。不累月而林甫败。(出《开天传信记》)
平康坊南街废蛮院,即李林甫旧第也。林甫于正寝之后,别创一堂,制度弯曲,有却月之形,名曰「偃月堂」。土木华丽,剞劂精巧,当时莫俦也。林甫每欲破灭人家,即入月堂,精思极虑,喜悦而出,其家不存矣。及将败,林甫于堂上,见一物如人,遍体被毛,毛如猪立,踞身钩爪,长三尺馀,以手戟林甫,目如电光而怒视之。林甫连叱不动,遽命弧矢,毛人笑而跳入前堂。堂中青衣,遇而暴卒。经于厩,厩中善马亦卒。不累月而林甫败。(出《开天传信记》)
《漢語大詞典》:偃月阵(偃月陣)
半月形的军阵。《新五代史·杂传·杜重威》:“ 安重荣 反, 重威 逆战於 宗城 , 重荣 为偃月阵, 重威 击之不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右翼军继步军北引而东,作偃月阵,步军居中,骑军据其两端,使贼不见首尾。”
《漢語大詞典》:偃月公
唐 权臣 李林甫 的代称。因 李林甫 有 偃月堂 ,故称。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李林甫以毒虐弄正权》:“ 惠州 一娼女震厄死于市衢,脇下有朱字云:‘ 李林甫 以毒虐弄正权,帝令列仙举三震之。’疑此女子 偃月公 后身耶?”参见“ 偃月堂 ”。
《漢語大詞典》:青龙偃月刀(青龍偃月刀)
刀类兵器名。因形如偃月,并雕有青龙,故称。《三国演义》第一回:“ 云长 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艷锯’,重八十二斤。” 明 夏完淳 《六哀·吴都督》诗题下引《金山县志》:“ 吴志葵 ……会试不第,尝謁 前门 关庙 ,举青龙偃月刀舞於衢,观者如堵,,由是名动京师。” 鲁迅 《二心集·宣传与做戏》:“倘使他们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 关老爷 、 林妹妹 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亦省作“ 青龙刀 ”。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三折:“听的道 关将军 临阵也……再遇着青龙刀、赤兔马、黄金甲、絳红袍。”
《漢語大詞典》:月斧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八:“ 琉璃旧厂 虎房 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参见“ 月户 ”。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 苏轼 《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无心子《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 苏轼 《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无心子《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漢語大詞典》:月堂
《漢語大詞典》:月钟(月鐘)
神话传说中的钟名。形似偃月,故名。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鐘。” 叶葱奇 注引 朱鹤龄 曰:“《集仙録》:‘女仙 鲁妙典 ,居山,有鐘一口,形如偃月,神人所送。’”
分類: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