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假若  拼音:jiǎ ruò
1.如果。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假若韩退之蓝关外不前骏马,孟浩然灞陵桥不肯骑驴,冻得我战兢兢手脚难住。」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假若星官不来呵,你著我等到多蚤晚也?」也作「假使」、「假如」。
2.纵使。元。刘庭信〈寨儿令。撅丁威凛凛套〉:「假若你便铜脊梁,者莫你是铁肩膀,也擦磨成风月担儿疮。」。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休休休,人到中年万事休……假若我便得些自由,没揣的两鬓秋,争如我便且修身闲袖手。」
《國語辭典》:便假若  拼音:biàn jiǎ ruò
即使是。《董西厢》卷五:「那相国夫人,探看了张君瑞,便假若铁石心肠应粉碎。」也作「便假饶」。
分類:即使使
《漢語大詞典》:假之
假若。荀子·正名:“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岂为夫南者之不可尽也,离南行而北走也哉!”荀子·性恶:“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若’也……荀子·正名篇曰:‘假之有人欲南而恶北。’《性恶》篇曰:‘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假之’,皆谓‘假若’也。”战国策·魏策四:“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
分類:假若
《漢語大詞典》:傥或(儻或)
(1).或许;恐怕。《后汉书·李固传》:“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2).假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儻或掳了 鶯鶯 ,怎的备?” 元 李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 陈 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儻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儻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漢語大詞典》:云若
(1).假若。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彼塞我施,若无天乎?云若有天,我必胜之。”
(2).如同。
分類:如同假若
《國語辭典》:向非  拼音:xiàng fēi
假如不是。为反问语词。唐。杜甫〈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诗:「向非戎事备征伐,君肯辛苦越江湖?」
分類: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