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假头(假頭)
(1).即假面。《文选·张衡〈西京赋〉》“总会僊倡,戏豹舞羆,白虎鼓瑟,苍龙吹箎” 唐 李善 注:“僊倡,伪作假形,谓如神也。羆豹熊虎,皆为假头也。”
(2).即假髻。晋书·五行志上:“ 太元 中,公主妇女必缓鬢倾髻,以为盛饰。用髲既多,不可恒戴,乃先於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名假头,至於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 明 陆深 《愿丰堂漫书》:“妇人首饰以髲为之者,曰假头,亦曰假髻。”
分類:假髻
《漢語大詞典》:髲子
假髻。 胡祖德 《沪谚外编》卷下引 清 颠公 《三百六十行营业谣·卖髲子》:“髲子本是头髮扎,可将假髮济真髮。”
分類:假髻
《漢語大詞典》:鬏勒
假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扬州 鬏勒,异於他处,有蝴蝶、望月、花篮、折项、罗汉鬏、懒梳头、双飞燕、到枕鬆、八面观音诸义髻。”
分類:假髻
《國語辭典》:副笄  拼音:fù jī
古代夫人的发饰。《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漢語大詞典》:发鼓(髮鼓)
假髻的一种。以铁丝织为环,外编以发,高视髻之半,罩于髻,而以簪绾之。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发鼓:“正字通:幗,妇人首饰,犹今之髮鼓。周礼註:若今假紒。即假髻。用铁丝为围,外编以髮,名曰鼓。鼓,平声,在 汉 曰簂。”
《漢語大詞典》:髲剃
见“ 髲髢 ”。
《漢語大詞典》:鬉剃
杂以鬃毛编成的假髻。 清 贝青乔 《苗妓诗》之二:“桶裙低露双趺雪,鬉髢鬆堆半笠云。”
分類:鬃毛假髻
《國語辭典》:头髲(頭髲)  拼音:tóu bì
假发、假髻。《文献通考。卷二○。市籴考。均输市易和买》:「自投行者有罪,告者有赏,此指挥行凡十馀日之间,京师如街市。提瓶者,必投充茶行,负水担粥以至麻鞋头髲之属,无敢不投行者。」
分類:假发假髻
《國語辭典》:剃剃(鬄鬄)  拼音:tì tì
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