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趱逼(趲逼)
催迫。朱子语类卷九四:“二者须相趲逼,庶得互相振策出来。”
分類:催迫
《漢語大詞典》:催切
催迫。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八年:“内以围 阐 ,外以御 晋 兵,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众甚苦之。”
分類:催迫
《漢語大詞典》:督迫
犹督促,催迫。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数年以来,官用窘逼,转运司督迫诸路税务日急一日,故商贾全然不行,京师坐至枯涸。”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每示蠲放,不知督迫,郡计所入,仅仅无餘。”明史·朱聿键传:“官吏督迫,閭里骚然。”
分類:督促催迫
《漢語大詞典》:追徵
1.亦作“ 追征 ”。催迫征收。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 清 蒲松龄 《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
2.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九》:“ 真定 、 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
3.催迫征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多故为不赴集役。”旧唐书·孔纬传:“累詔追徵,皆无承秉,非臣子之义也。”
4.追回没收。《元典章新集·刑部·徵赃》:“贼人 林士贵 等三名犯在革前,发在革后,已招明白,追徵正赃,给主了当。”《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管军官吏违例歇空,代替军役,所要军钱,格前已招明白,赃物拟合追徵。”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后因事发,问 傅彬 追徵赃物。”
《漢語大詞典》:追征(追徵)
追徵:1.亦作“ 追征 ”。催迫征收。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 清 蒲松龄 《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
(2).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九》:“ 真定 、 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
(3).催迫征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多故为不赴集役。”旧唐书·孔纬传:“累詔追徵,皆无承秉,非臣子之义也。”
(4).追回没收。《元典章新集·刑部·徵赃》:“贼人 林士贵 等三名犯在革前,发在革后,已招明白,追徵正赃,给主了当。”《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管军官吏违例歇空,代替军役,所要军钱,格前已招明白,赃物拟合追徵。”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后因事发,问 傅彬 追徵赃物。”
《漢語大詞典》:打谩评跋(打謾評跋)
打骂催迫。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刽子做打科云]唗!快行动些。[正旦唱]告哥哥休打谩评跋,权等待些儿个。”
分類:打骂催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