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鞭警
惩警
号戒
触目儆心
杀一儆百
《漢語大詞典》:鞭警
马受鞭策而悚动。比喻受人督教而儆戒振奋。 宋 欧阳修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宋 张耒 《石楼》诗:“平生林野趣,疏放谢鞭警。”
《漢語大詞典》:惩警(懲警)
亦作“ 惩儆 ”。
(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 庾楷 ﹞遣子 鸿 説 恭 曰:‘ 尚之 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
(2).惩罚之以示警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漢語大詞典》:号戒(號戒)
古人守夜击鼓传告以相儆戒。周礼·夏官·掌固:“昼三巡之,夜亦如之,夜三鼜以号戒。” 贾公彦 疏:“言以号戒者,使击鼜有所以号呼使戒守耳。”
《漢語大詞典》:触目儆心(觸目儆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清 林则徐 《拿获行劫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於上下游江干梟示,俾各触目儆心。”
分類:儆戒
《國語辭典》:杀一儆百(殺一儆百)  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儆,警戒。杀一儆百指杀一人以警戒众人。清。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也作「杀一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