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子客
儿子的宾客。汉书·外戚传上·孝昭上官皇后:“ 昭帝 始立,年八岁,帝长姊 鄂邑 盖长公主 居禁中,共养帝。 盖主 私近子客 河间 丁外人 。” 颜师古 注:“子客,子之宾客也。”
分類:儿子宾客
《國語辭典》:表侄(表姪)  拼音:biǎo zhí
称谓。用以称表兄弟的儿女。表兄弟的儿子称为「表侄」,女儿称为「表侄女」。《旧唐书。卷一○五。杨慎矜传》:「慎矜与鉷父瑨中外兄弟,鉷即表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好教朝奉得知,我家有个表侄女新寡,且是生得娇媚,尚未有个配头。」
《漢語大詞典》:争子
能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孝经·谏争:“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礼。”晋书·唐彬传论:“ 王济 遂骄父之褊心,乖争子之明义,儁材虽多,亦奚以为也。”
《國語辭典》:侄儿(姪兒)  拼音:zhí ér
称谓。称兄弟或同辈男性亲友的儿子。也称为「侄子」。
《国语辞典》:潮神  拼音:cháo shén
潮水之神。相传伍子胥临死时,嘱付他的儿子将尸首投入江中,他要早晚乘著潮水来看吴国的败亡,因此民间视伍子胥为「潮神」。
《国语辞典》:不肖子  拼音:bù xiào zǐ
不贤孝的儿子。《三国演义》第二八回:「不肖子为此歹事,罪合万死!奈老妻最怜爱此子,乞将军仁慈宽恕!」
《国语辞典》:堂侄(堂侄)  拼音:táng zhí
称谓。用以称堂兄弟的儿子。
《國語辭典》:外子  拼音:wài zǐ
1.称谓。妇人对人自称其夫。
2.外妇之子。《宋史。卷三三九。苏彻传》:「梁师成方用事,自言为轼外子。」
分類:儿子
《國語辭典》:娃儿(娃兒)  拼音:wá ér
小孩子。多指小男孩。如:「这娃儿长得真俊。」
《國語辭典》:孝男  拼音:xiào nán
居父母之丧的男子自称。《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走了半日,来至铁槛寺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
《漢語大詞典》:燕兰(燕蘭)
燕姞 所生儿,名 兰 。借指自己的儿子。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 燕兰 识字尚聪明,难遣当筵迟暮情。”参见“ 燕梦徵兰 ”。
分類:自己儿子
《漢語大詞典》:燕梦徵兰(燕夢徵蘭)
左传·宣公三年:“初,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儵 。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 文公 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后以“燕梦徵兰”为妇人怀孕生男之典。 唐 元稹 《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诰》:“﹝ 吴氏 ﹞ 鲁 文在手, 燕 梦徵兰,道以匡夫,仁而训子……宜受进封之恩,用表贯霜之节。可封 齐国太夫人 。”
《漢語大詞典》:递过(遞過)
汉 陆贾 有五子,“ 贾 常乘安车駟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女(汝)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见汉书·陆贾传。后以“递过”为轮流到儿子家住的典故。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高祖 曰:‘昔 陆贾 汉 臣,尚有递过之事,况吾四方之主,天下为家。东西两宫,涂路咫尺,忆汝即往,无劳悲也。’”
《國語辭典》:孩子  拼音:hái zi
1.未成年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2.子女。《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半年之后,即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子。」
《漢語大詞典》:从甥(從甥)
堂姐妹的儿子。晋书·郭奕传:“时 钟会 反於 蜀 , 荀勗 即 会 之从甥。”
分類:姐妹儿子
《漢語大詞典》:诤子(諍子)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孝经:“父有諍子,则身不陷於不义。”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