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70 【介绍】: 东汉涿郡安平人,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崔瑗子。少沉静,好典籍。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巩固边防,匈奴不敢犯。征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旋以为梁冀故吏,免官。后起为辽东太守,召拜尚书,称疾免归。著《政论》,抨击时政;又著《四民月令》,记当时地主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均佚,有辑本。
全后汉文·卷四十五
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瑗子。桓帝初,举至孝独行,除为郎。后辟太尉袁汤府、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寻以荐召拜议郎,迁梁冀府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以病征,拜议郎。梁冀诛,坐免官禁甸。后拜辽东太守。母忧服竟,召拜尚书,以疾免。有《政论》五卷,《四民月令》一卷,《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彦和。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除侍中,长直禁内,参决军国大政。转中书令,改彭城王。宣武帝即位,除使持节、侍中、都督七州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又以本官领扬州刺史,屡破梁军,平淮南。还除录尚书、侍中。小心谨慎,初无过失。后为尚书令高肇所谮,被杀。孝庄帝即位,追号文穆皇帝。
全后魏文·卷二十
协,字彦和,献文帝第六子。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拜光禄大夫,转中书令,改封彭城王。除中军大将军、开府宗师。寻为司徒、太子太傅。宣武即位,出为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寻领扬州刺史,进大司马,领司徒录尚书,加侍中。为高肇所谮,永平元年九月遇害,谥曰武宣王。孝庄帝即位,追尊曰文穆皇帝,庙号肃祖。
元法僧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536 【介绍】: 南朝梁时鲜卑人。初仕魏,历光禄大夫、徐州刺史。梁武帝普通五年,魏室大乱。明年,法僧据镇称帝。魏乱稍定,将讨法僧,乃归梁,授司空,封始安郡王。中大通四年,立为东魏主,不行,仍授骠骑大将军、郢州刺史。官至太尉,领军师将军。
全梁文·卷六十三
法僧,魏道武子阳平王熙之曾孙。仕魏为太尉行参军,转通直郎、棕远将军、司徒司马掾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熙平初徵拜光禄大夫,出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梁书·武帝纪》作镇东将军。)孝昌初自称尊号。(《梁书·本传作》称帝)改元天启,以普通六年据彭城来降,授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大通中加冠军将军,中大通中转车骑将军,进太尉,领金紫光禄大夫,立为东魏王,不行。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大同二年徵为侍中、太尉、领军师将军,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01 【介绍】: 隋南郡江陵人,字长节。初仕陈,累转内兵参军。隋伐陈时,退避馀杭。以守城功,授仪同三司。文帝开皇中,从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加开府。入朝,授车骑将军。仁寿元年,任支军,从杨素讨突厥,战死。谥刚。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张元始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元始(?—1645年),字贞起,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张元始中式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获授行人,转为工科给事中,上疏免除五年欠租,贪官透支,豪强顽劣,查解后优免负民,转任户科都给事中。山东寇盗急迫,他请求命令丘禾嘉专任招抚,使流寇大多解散;又上疏言封疆处事失误,保举不够称职,得崇祯帝嘉奖。东南方徭役繁重,送北粮、押送布后十家有九家耗尽家产,他因而疏请北粮为官德者,送布附在漕船,令民力复苏。崇祯十四年(1641年)发生旱灾,一斗米售价千钱,使得人心惶惶;他上疏建议建议以麦代米,得准许用麦价折色,先在河南推行,再扩展到整个江南,公私都获利;又指出中州督抚及督师丁启睿,宦官卢九德、刘元斌观望不前令致藩封失陷。很快朝廷命他负责催督漕运及积年欠饷,收得欠赋九十万,充盈国库;他在都察院八年间忠正而熟练,在获重用前却因母亲去世辞官归乡。弘光帝即位,起用张元始为太仆少卿,升任太常卿,商议弘光帝父亲朱常洵谥号时,只有他提出「恭」是逊位君主的谥号,请求改谥「共」,未得准许;不久又建议在各先帝忌辰时只备牲醴,改祭奉先殿,只有在五节才在孝陵设总坛附祭各先帝后,获许可。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他请求祭祀社稷;到寒食节时张星则请求遥祭先帝陵墓,他再上疏应该在崇祯帝后忌日停止音乐、屠宰、嫁娶,以感叹离别故宫、激发国家忧愤,直到消灭闯贼,能再次谒见先帝陵墓为止,因此擢任礼部右侍郎。南京失守,他回到家乡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