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5
词典
1
分类词汇
34
共35,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灯事
雪柳
灯期
贺元
山灯
踏灯
灯词
彩山
灯会
送灯
闹娥
细旦
祭东施娘
盐水蜂炮
放花儿
《國語辭典》:
灯事(燈事)
拼音:
dēng shì
灯节。即元宵节。清。
曹贞吉
扫茫游。元宵过也
词:「灯事才几许,记流水钿车,画桥争路。」
分類:
元宵节
游乐
乐之
《國語辭典》:
雪柳
拼音:
xuě liǔ
1.出殡时,持以引导灵柩前行的仪杖。用细条白纸作成,挂于竹枝或木棍上,形似柳而色白,故称为「雪柳」。
2.用绢花装成的花枝,为宋时元宵节妇女头饰之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3.植物名。木犀科雪柳属,落叶灌木。叶对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并腋,花冠淡红色,偶白色,有香味。可供观赏。多植为垣篱。
分類:
落叶
落叶灌木
灌木
丧家
妇女
灵前
供奉
立春
春
出殡
元宵节
仪仗
插戴
《國語辭典》:
灯期(燈期)
拼音:
dēng qí
观赏花灯的日期,即灯节。宋。
陆游
上元前一日
诗:「峭寒增酒价,微雨恼灯期。」
分類:
元宵节
前后
游乐
一段时间
时间
农历
正月
十三
日至
《國語辭典》:
灯节(燈節)
拼音:
dēng jié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金瓶梅》第四三回:「你等过灯节再来计较,我连日家中有事。」《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分類:
农历
正月
十三
日至
民间
游乐
《漢語大詞典》:
贺元(賀元)
庆贺元宵节。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福建·宁化民风略记》
:“至于贺元张灯,饮社上冢,悬蒲竞渡,乞巧赏月……中元祀先诸俗,率同 闽 中,亦不异海内。”
分類:
庆贺
元宵节
《漢語大詞典》:
山灯(山燈)
(1).山中的灯火。 唐
贾岛
《宿悬泉驿》
诗:“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2).元宵节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灯。 宋 时亦称鳌山。 唐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诗序:“及上元日,百姓请事山灯,以报禳祈祉也。时从事及上客从公登城南楼观之,初烁空焮谷,漫若朝炬;忽惊狂烧卷风,扑缘一峰……策山灯事,唯记 陈后主
《宴光璧殿遥咏山灯》
诗云:‘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 宋
周密
《
武林旧事·元夕
》
:“至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山灯凡数十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
分類:
山中
元宵节
灯火
山形
彩灯
《漢語大詞典》:
踏灯(踏燈)
亦作“蹋灯”。 元宵节上灯市看灯。 清
诸重光
《上元前夕宝幢鉴南过饮》
诗:“客为踏灯成不速,门非觅句亦常关。” 清
毛奇龄
《西湖蹋灯词》
序:“乃作
《西湖蹋灯词》
六十首,传于人间,岂亦京师蹋灯之意乎?”
分類:
元宵节
上灯
灯市
《漢語大詞典》:
灯词(燈詞)
(1).贴在彩灯上供人品评娱乐的诗词等。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言事·章枫山封事
》
:“内阁出小揭帖,传与学士 吴节 等诸词臣,分作灯词。”
(2).用于元宵节的弹词故事等。
《金瓶梅词话》
第二四回:“正月十六,合家欢乐饮酒……弹筝鼓板,弹唱灯词。”
分類:
元宵节
彩灯
上供
弹词
人品
品评
娱乐
《漢語大詞典》:
彩山(綵山)
宋 代元宵节放花灯,宫内灯彩堆迭成山形,称为 綵山 。
《宣和遗事》
前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鰲山,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鰲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箇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中间有一箇牌,长三丈六尺,阔二丈四尺,金书八箇大字,写道:‘ 宣和 綵山,与民同乐。’” 宋
曾觌
《南柯子·元夜书事》
词:“璧月窥红粉,金莲映綵山。”
分類:
元宵节
花灯
宫内
灯彩
堆迭
山形
《國語辭典》:
灯会(燈會)
拼音:
dēng huì
元宵节观赏花灯的集会。通常伴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活动。如:「今年的台北灯会除了展示花灯外,还有许多相关的庆祝活动,十分热闹。」
分類:
元宵节
群众
集会
会上
上悬
悬挂
许多
各式各样
彩灯
《漢語大詞典》:
送灯(送燈)
旧俗富人嫁女后第一个元宵节,送新灯以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南京采风记》
:“﹝送灯﹞此系富而好礼者方有之,女出阁后……逢灯节送各式新灯。” 汪曾祺
《晚饭花》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
分類:
富人
女后
第一个
元宵节
送新
《国语辞典》:
闹娥(闹娥)
拼音:
nào é
旧时元宵节妇女头上插带的装饰品,用乌金纸剪成飞蛾,系在针上。宋。杨无咎〈人月圆。月华灯影光相射〉词:「闹娥斜插,轻衫乍试,閒趁尖耍。」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也作「闹娥儿」、「闹鹅儿」。
分类:
元宵节
妇女
女头
上插
装饰品
《國語辭典》:
细旦(細旦)
拼音:
xì dàn
宋代时,在元宵节有舞队之戏,其中乔妆为女子的男性称为「细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细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
分類:
元宵节
中男
男性
装扮
舞女
《国语辞典》:
祭东施娘(祭东施娘)
拼音:
jì dōng shī niáng
一种元宵节的民俗。传说战国时人东施虽貌丑,而女红极佳,许多姑娘皆来就教。后于元宵夜时,为捡拾掉落于粪坑的绣花鞋而不幸溺毙。后世少女乃于元宵夜备糖果及一只小鞋于厕前祭拜,祈求学好女红。
分类:
元宵节
民俗
东施
《国语辞典》:
盐水蜂炮(盐水蜂炮)
拼音:
yán shuǐ fēng pào
台南市盐水区在元宵节举行的活动。相传清嘉庆年间,盐水区曾因瘟疫肆虐长达二十馀年,经当地商绅居民商议后,决定于元月十三日关帝爷神诞日,迎请关帝爷及众神出巡,并于沿途施放大量的鞭炮,以求消灾解厄、驱除瘟疫。三天后,瘟疫果然就此消失。之后,盐水地区都会在每年元宵节时,举行这种大量施放爆竹的神明绕境活动。并已成为台湾极富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而所施放的鞭炮,后来又逐渐发展出各种富有变化的爆竹,施放时如群蜂出巢,故称为「蜂炮」。当地人相信施放的蜂炮响得愈久的人,他的家庭也会愈发、愈兴旺。
分类:
台南市
盐水
水区
元宵节
《国语辞典》:
放花儿(放花儿)
拼音:
fàng huā ér
一种元宵节时点放的花炮,是较一般炮仗粗大的炮筒,大小不一。点燃后喷出的花枝花朵,可达丈馀高,故称为「放花儿」。
分类:
元宵节
时点
点放
花炮
炮仗
粗大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