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昆仲
在原
骨肉亲
脊令
天属
杕杜
伯叔
天亲
三珠树
腰鼓
天合
程朱
五王
结盟
长兄
《國語辭典》:昆仲  拼音:kūn zhòng
兄弟。《三国演义》第八一回:「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当同心协力,共报父仇;奈何自相争竞,失其大义。」
分類:兄弟
《漢語大詞典》: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因以“在原”指兄弟。北齐书·元坦传:“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义?”《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 太宗 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汉书〉多叙谷永:“予亡弟 景何 ……尝见 梁弘夫 诵汉书,即云:‘唯 谷永 一人,无处不有。’ 弘夫 验之於史,乃服其説。今五十餘年矣,漫摭 永 诸所论建,以渫予在原之思。”
分類:兄弟
《漢語大詞典》:骨肉亲(骨肉親)
指血统关系亲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明 刘基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诗:“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
《漢語大詞典》:脊令
亦作“ 脊鴒 ”。 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 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 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 黄庭坚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参见“ 鶺鴒 ”。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
《國語辭典》:天属(天屬)  拼音:tiān shǔ
1.自然关系所结合的亲属。指直系血亲而言。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一。槐西杂志一》:「兄弟天属,已不可言报施,况君臣父子夫妇,义属三纲哉?」
2.天性相连。南朝齐。王俭〈太宰褚彦回碑文〉:「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
3.天子的亲属。即皇族。《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中山虽为皇太后所养,非陛下天属,不可以亲义期也。」唐。杜甫〈行次昭陵〉诗:「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国语辞典》:杕杜  拼音:dì dù
《诗经。唐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杕杜,刺时也。」或以为此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词。首章二句为:「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國語辭典》:伯叔  拼音:bó shú
1.兄弟长幼的次序。
2.称谓:(1)用以称父亲的兄弟。(2)用以称丈夫的兄弟。《俚言解。卷二。伯叔》:「妇称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称伯公、叔公,或称伯伯,皆俗呼也。」
《漢語大詞典》:天亲(天親)
(1).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亲。隋书·杨庆传:“ 娄敬 之与 汉高 ,殊非血胤; 吕布 之於 董卓 ,良异天亲。”《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起初也只互相喫那异姓,后来骨肉天亲即父子兄弟、夫妇亲戚,得空杀了就喫。”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 项王 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 汉王 岂不深知?岂有以父子天亲这等赌气斗智的?”
(2).人名。即 世亲 。古 印度 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瑜伽宗开创者 无著 之弟。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诗:“ 无著 、 天亲 弟与兄, 嵩邱 兰若一峯晴。”
《國語辭典》:三珠树(三珠樹)  拼音:sān zhū shù
1.神话传说中的珍木。树形如柏,叶皆为珠。见《山海经。海外南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2.唐代王劾、王勃、王勔三兄弟皆有才名,杜易合称其为「三珠树」。见《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王勃传》。后用为对别人兄弟的美称。宋。楼钥 王提刑正功挽词:「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國語辭典》:腰鼓  拼音:yāo gǔ
1.乐器名,打击乐器。古今形制不同。隋唐以来用于胡乐,广首细腰,挂在腰间,用两手拍击。现在使用的腰鼓,则两端小而中腰较粗,奏时用绸带系鼓缚在舞者腰间,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奏。
2.一种舞蹈。腰间挂腰鼓,边跳舞边打击。最先盛行于陕北。
《漢語大詞典》:腰鼓兄弟
古代腰鼓两头大而腰细小,故以“腰鼓兄弟”喻在兄弟行中成就相形见绌。南齐书·沈冲传:“ 冲 与兄 淡 渊 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漢語大詞典》:天合
(1).指父子兄弟等血亲关系。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恨子非天合,犹能使我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义绝合离:“独谓父子天合,夫妇人合。”
(2).犹言天作之合。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 阮生 心折已久,识面无由,今得相逢,莫非天合。”
《國語辭典》:程朱  拼音:chéng zhū
宋儒程颐及朱熹,合称为「程朱」。其学皆以主敬存诚为主,世称程朱之学。
《漢語大詞典》:程朱学派(程朱學派)
宋 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 程 朱 学派,也称 程 朱 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漢語大詞典》:五王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让皇帝 宪 、 惠庄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业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五王更入帐,七贵迭封侯。” 明 高启 《唐宫》诗:“五王宴罢皆归院,大被空闲一夜凉。”《醒世恒言·三孝亷让产立高名》:“﹝ 明皇 ﹞有五个兄弟,皆封王爵,时号五王。”参见“ 五王帐 ”。
(2).指 唐 代 张柬之 、 敬晖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彦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张柬之 等五人发动政变,重立 中宗 为帝,复国号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颜真卿 《宋开府碑》:“清宫问罪,事出五王。”参阅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3).复姓。《通志·氏族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齐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为氏。”
《漢語大詞典》:五王帐(五王帳)
相传 唐玄宗 友爱甚笃,尝于殿中,置一大帐与五兄弟同寝。事见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明皇 友爱甚篤,……时时召五王登楼欢宴。又製成大幔,号为‘五王帐’;帐中长枕大被, 明皇 和五王时常同寝其中。”
《國語辭典》:结盟(結盟)  拼音:jié méng
缔结盟约。《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朱温败走,遣奉使王处存结盟,引兵就渭北田地里屯驻。」
《國語辭典》:长兄(長兄)  拼音:zhǎng xiōng
1.大哥。《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首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敬称同辈中年龄较大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众位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