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故法
旧法。先王的法度礼仪。韩非子·定法:“ 韩 者, 晋 之别国也。 晋 之故法未息,而 韩 之新法又生。”史记·赵世家:“ 赵文 、 赵造 、 周袑 、 赵俊 皆諫止王毋 胡 服,如故法便。”诗·大雅·荡“匪上帝不时, 殷 不用旧” 汉 郑玄 笺:“此言 紂 之乱,非其生不得其时,乃不用先王故法之所致。”
《漢語大詞典》:王路
(1).犹王义。指先王的法度。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周秉钧 易解:“总言君臣共同遵守之準则,以韵文出之,即《韩子·有度篇》所谓先王之法。”史记·儒林列传序:“ 孔子 閔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修起礼乐。” 唐 李华 《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贞百度。”
(2).谓通往朝廷之路。后汉书·袁绍传:“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不得通,乃表 曹操 隔我王路,然后进屯 黎阳 。”
(3).犹大路。吕氏春秋·疑似:“ 周 宅 酆 镐 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於王路。” 许维遹 集释引 俞樾 曰:“王路者,大路也。”
(4).指仕途。 宋 李觏 《感叹》诗之二:“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清 黄宗羲 《谢时符先生墓志铭》:“君方架学区中,斟酌当世,王路非遥。”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选人一登王路,坐而论道,惟以发抒党见为期,不以发抒民意为期。”
《國語辭典》:训典(訓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来的典籍。《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唐。孔颖达。正义:「训典,先王之书。」
2.教导的常法。《书经。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文选。张衡。南都赋》:「缙绅之伦,经纶训典。」
《漢語大詞典》:前猷
先王的谋划。宋书·文帝纪:“永瞻前猷,思敷鸿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肆惟皇上,充广前猷,炳炳宸奎,釐为四学,戔戔束帛,例及诸生。”
分類:先王谋划
《漢語大詞典》:殷宗
(1). 殷 人的宗祀。指 殷 朝。《楚辞·离骚》:“ 后辛 之葅醢兮, 殷 宗用而不长。”
(2).谓 殷 代先王。指 盘庚 。 汉 班固 《东都赋》:“迁都改邑,有 殷宗 中兴之则焉。”
(3).谓 殷 代先王。指 武丁 。《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下》:“昧旦思求,想遇师辅,虽 殷宗 之梦板筑,罔以加也。” 唐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之一:“ 蒙叟 悲藏壑, 殷宗 惜济川。” 明 张居正 《文华殿对》:“念终始典於学,期迈 殷宗 。”
《漢語大詞典》:大烝
祭名。冬时祭先王,以功臣配享。周礼·夏官·司勋:“凡有功者,铭书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詔之。” 郑玄 注:“死则於烝先王祭之。”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赵普》:“佐 宋 收藩镇之权,解苛暴之令,立三百年忠厚之基,号为元臣,列于大烝,斯无忝矣。”
《漢語大詞典》:古后
先王,前代帝王。书·盘庚中:“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 孔 传:“古后,先王。”
《漢語大詞典》:述圣(述聖)
(1).称述古圣先王之盛德。 唐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述圣 鲁 宣父 ,通经 汉 仲舒 。”
(2). 子思 之封号。 元文宗 至顺 二年加封 子思 为 沂国述圣公 。 明 嘉靖 时罢其封爵,但称 述圣 。参阅元史·文宗纪三《续通典·礼十》
《國語辭典》:大忌  拼音:dà jì
重大的忌讳。《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莽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三国演义》第八四回:「刘玄德不得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
《漢語大詞典》:王义(王義)
指先王所立的法度。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孙星衍 疏引 高诱 曰:“义,法也。” 汉 皇甫规 《女师箴》:“家有王义,室有严君,各有定位,阴阳是分。”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采 周 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
《漢語大詞典》:先化
先王之道。 唐 武则天 《唐享昊天乐》之九:“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截,治。
分類:先王
《漢語大詞典》:先轨(先軌)
(1).先王的法度。《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临政,允迪叡哲,敷弘大猷,光济先轨。”《南齐书·武帝纪》:“朕嗣奉鸿基,思隆先轨,载耒躬亲,率由旧式。”
(2).指先有的范例。 清 顾岱 《奉委进江背洞驻军赤坎招安贼三万有奇》诗:“抚绥诚不易,先轨是 阳明 。”
《漢語大詞典》:时训(時訓)
指先王遗教。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去肃表乎时训,行庆动於天瞩。” 张铣 注:“时训,谓先王之教也。”
分類:先王遗教
《漢語大詞典》:神后
(1).后土。书·汤诰:“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 有夏 。” 蔡沉 集传:“神后,后土也。”
(2).英明的先王。《书·盘庚中》:“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 孔颖达 疏:“ 殷 之先世神明之君惟有 汤 耳,故知神后谓 汤 也。”
《漢語大詞典》:讳恶(諱惡)
(1).讳与恶。讳,先王之名;恶,忌日,一说国家之大凶大灾。礼记·王制:“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 郑玄 注:“讳,先王名。恶,忌日,若子、卯。” 孙希旦 集解:“恶,若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烖、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诸侯薨、国之大忧之类,皆是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字学不讲,多因前代讳恶,遂致书画差误。”
(2).嫌憎。诗·周南·螽斯序“不妬忌则子孙众多也” 汉 郑玄 注:“忌,有所讳恶於人。” 陈傅良 《请对札子》之二:“是故不为法令之所束缚,则为浮言之所动摇,不为时政之所讳恶;则为宦游於其处而不得志者之所中伤。”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长恨歌》自是千古絶作。其叙 杨妃 入宫,与 陈鸿 所传选自 寿 邸者不同;非惟惧文字之祸,亦讳恶之义,本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