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439,分1763页显示 上一页 411 412 413 414 415 417 418 419 420 下一页
陈璘(字 邦瑞 号 一石 )
龚大有(字 士谦 号 涧松 )
储昱(字 丽中 号 芋西 弋阳王 )
僧本瑞( 江 字 天琦、天奇 号 茕绝 名 狂念 )
刘宪(字 廷式 号 鹿山 )
区越(字 文广 号 西屏 )
周熊(字 应文 号 渭川 )
徐忱(字 克心 号 东庄 )
徐琏(字 宗献 号 玉峰 )
徐穆(字 舜和 号 南峰 )
李冑(字 冑之 号 忘轩 )
林文迪(字 廷吉 号 五峰 )
王九思(字 敬夫 号 渼陂 )
王启(字 景昭 号 学古、东瀛 )
其它辞典(续上)
边寭(字 汝明 号 东阜 )陈璘(字 邦瑞 号 一石 )
龚大有(字 士谦 号 涧松 )
储昱(字 丽中 号 芋西 弋阳王 )
僧本瑞( 江 字 天琦、天奇 号 茕绝 名 狂念 )
刘宪(字 廷式 号 鹿山 )
区越(字 文广 号 西屏 )
周熊(字 应文 号 渭川 )
徐忱(字 克心 号 东庄 )
徐琏(字 宗献 号 玉峰 )
徐穆(字 舜和 号 南峰 )
李冑(字 冑之 号 忘轩 )
林文迪(字 廷吉 号 五峰 )
王九思(字 敬夫 号 渼陂 )
王启(字 景昭 号 学古、东瀛 )
人物简介
维基
边寭(1467年—1553年),字汝明,号东阜,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官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左副都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7—1538 【介绍】: 明山西阳曲人,字邦瑞,号一石。弘治六年进士。授太常博士,擢监察御史,巡居庸诸关。亲临险要,疏请增兵置将,帝是之。历河南按察、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有修长城功。嘉靖初,被论罢归。维基
陈璘(1467年—1538年),字邦瑞,号一石,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民籍。山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名进士。授太常寺博士,十一年(1498年)戊午拜监察御史,奉命巡视居庸诸关,又巡按山东,迁浙江提刑佥事,正德三年(1508年)二月升陕西苑马寺少卿,五年八月升陕西右参政,七年闰五月擢河南按察使。八年八月迁本省右布政使,十二月转左布政,九年十月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地方兼理军务,未赴任,次月改巡抚延绥,十二年四月以修筑榆林边墙三十馀里讫功赏银币。以父母忧乞归,夺情固留。嘉靖即位,十六年四月疏论罢归。生于成化三年八月十八日申时,卒于嘉靖十七年戊戌十月初七日申时,享年七十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7—1536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士谦,号涧松。正德六年进士。知广平县,擢南台御史。清军江西,首飞章告宁王朱宸濠不轨。后坐谪,致仕。维基
龚大有(1467年—1536年),字士谦,号涧松,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军籍,同进士出身。应天府乡试第八十一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累官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储昱(1468年—1538年),字丽中,别号芋西,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民籍。正德丁丑进士,官至江西参议。正德三年(1508年),例贡国子监。因母丧归里。服阙返回,于正德八年(1513年)中式癸酉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九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礼科给事中,不久,奉命监督乾清宫重建工程。转兵科给事中,多有建白。嘉靖二年(1523年),朱宸濠子朱拱樻袭封弋阳王。礼部荐储昱充任副使,前往南昌册封。事竣还朝,道闻江西按察使司参议之命。三疏乞休。返回三林里第,兴建南园,鸣琴赋诗,优游静养。卒年七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8 【介绍】: 明僧,南昌人。俗姓江,字天奇,号茕绝。嗣金陵高峰祖。皇明名僧辑略
普说 汝等诸人既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何得依稀过日。浪荡度时。三个攒攒。四个簇簇。只图热闹。那有直前做去底人。纵有悔懊。又不肯行。更道今年这里不好。等待明年别寻去处。及到明年。依旧如此。似此之流。尽空尽界。谁肯发丈夫之志。立决定之心。直至老死。永无那移。又有无知之辈。才然行持。便去访问诸尊宿悟门。面前听得。随后便讲谁深谁浅。谁悟谁学。一向诽谤他人德行。不知转增自己贡高。苦哉苦哉。有何利益。今此大众。莫学斯等之流。除去心中谄曲。截断人我贪瞋。直教一念不生。万缘顿息。然后向此乾乾净净处提个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何处。毕竟一归何处。或前后考究。或上下通参。或单追何处。举定。不令浮沈。字字明白。句句皆参。其目如睹。其耳如听。审定详参。念念相续。心心无间。绵绵不绝。密密常然。若有一句不参。只这一句便是妄念。惟其不参。所以为妄。亦名狂念。今时学者一味去念。齐声啰喊。只图其熟。故不肯参。若然不参。直饶念到弥勒下生。也只讨得一场口滑。又不识羞。更道我不提自提。不举自举。如何不得开悟。大众。决不是教你念话头。决不是教你炼昏沈。纵然不睡。又中何用。也只是个精魂。这段生涯。决不是这个道理。你莫错用其心。吾今告汝。莫生疑谤。我终不以狂言诈语图名爱利误赚诸人。不是教你不念话头。不是教你不炼昏沈。你若不参话头。炼到尽未来际。又且如何。终是蒸砂作饭。纵经尘劫。只名热砂。决不成就。欲求开悟。须是大起参情。参究一归何处。念中起参。参中起念。一挨一拶。一拶一挨。无缝无罅。无空无缺。因其参情绵密。日用之中。自然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知有六根六尘。大忘人世。昼夜一如。若不参情结秀。凭何得个废寝忘餐。至此境界。傥到这地面。不可便为工夫。猛著精彩。更加一拶。直得虚空粉碎。万象平沈。又如云消日出。世间出世间独露无私。信手拈来无有不是。千圣万贤笼罩不住。复看生死涅槃果如昨梦。到这里方信从前说话苦口相穷元来的实不虚。大众。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又 大道普乎天下。无一人而不具。盖因迷不自觉。所以沈埋。纵顾其念。念不著实。亦不返顾。汪汪洋洋。终日竟夜。虽不放逸。亦不成就。更不知过在于何。皆为不参。只去狂念。傥有参者。又不实参。有时而紧。有时而慢。髣髴依稀。空延岁月。如此行持。宁能得悟。汝等诸人。从今以往。更莫蹉跎。发个决定信心。昼三夜三。永无恣纵。直尽今生。以悟为则。举定本参。看他是个什么境界。是个什么道理。务要讨个分晓。以句挨句。以意拶意。意句相连。参情自然绵密。左之右之无间无断。若依山僧之语。世情自然生疏。道念自然浓厚。日久岁深。自然废寝忘餐。不炼昏沈。昏沈自退。不除散乱。散乱自绝。行住坐卧。自然不知有身。自然不知有世间境界。何故。纯一无杂。心念不二。放之不去。收之不来。无彼无此。无是无非。物我混然。昼夜一如。忽然会得。如梦而醒。复看从前。皆是虚幻。了知当体本来现成。万象森罗。全机独露。天上人间。悉无别法。荡荡然无拘无束。坦坦地自由自在。于这大明国里也不枉为人。向此法门也不枉为僧。然后却来随缘度日。岂不畅哉。古云。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开示 都是年尊老宿。何以返近于吾。吾将何法开示于汝。擎拳云。会么。众曰不会。示曰。诸佛诸祖皆无言说。言说转远。故我直示。汝又不识。只这不会底是诸法王。是诸佛母。三世十方一切圣凡尽从这不会底生出。所以唤作摩耶夫人。如来号正遍知海。汝等返为无明。复擎拳云。会么。众曰不会。追曰。是谁不会。今言不会。必有一个不会底。若识得这个不会底。便见世尊拈花。俱胝竖指。秘摩擎权。灵云竖拂。德山棒。临济喝。一一尽通。更无隔越。故云参须实参。悟须实悟。 示众 大众。切莫分别。若不分别。更无异路。南北纵横。东西自在。只为分别。所以不如。各生异见。妄立阶级。故有三贤十地等妙二觉。成分段修。而分段證。所以有诤说生死。于一性中分为五性。于一乘中分为三乘。不知圣凡假立。误认成实。良由取舍。有此不如。于妄功用便显差别。似此等流。入海算沙。何时休歇。尽是背父逃逝。纵得回心。不免从邑至邑。从国至国。佣赁展转。次第而进。庠序而升。历尽阶级。又未尽善。傥到本国。不识本国。偶遇本父。不识本父。唤作当面蹉过。当机不识。将谓别有。不肯承认。屈作方便。始能附近。不免脱珍御之服。著弊垢之衣。与他同途。方使心安。日久月深。故令出内。以内遍外。名之曰出。以外归内。名之曰内。内外无疑。方堪付业。吾观此辈。不识常住妙心。妄生功用。沈沦多劫。不悟玄源。纵经尘劫。只名造作。于理转丧。有何益哉。若肯直下承当。似临济受三顿痛棒。便解肋下还拳。俱胝见竖一指。当时冰消瓦解。阿难能记三藏。又滞补特伽罗。外道才见默然。便道开我迷云。师良久云。东方衲子。不如西方外道。复嘘一声。 示无畏居士 学道之法。诚无善巧。只要辨其肯心。更无别说。举起话头。字字著力。莫管纯孰不纯孰。只故参将去。参来参去。参得疑情顿发。直教应用无亏。周旋无隔。尽古尽今。尽空尽界。无断无续。通然只是一个参情。收之不来。放之不去。行住坐卧悉无有别。忽然爆地一声。虚空粉碎。大地平沈。独露一个本来面目。偶尔回途。顿同大千沙界。到此之地。正好诸方决择。更书一偈以为资助。偈曰。 昼夜身心莫放閒。务教参透这重关。忽然扑落乾坤境。露出真常佛祖颜。明月掌中随应用。清风袖里绝追攀。那时宝剑当堂坐。方见山僧句外玄。 拈古 四祖问三祖云。愿和尚慈悲。乞求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四祖云。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法门。四祖大悟。拈曰。 只知请问解脱。不知刺头入胶盆。当时不遇作家。焉得以楔出楔。忽然梦醒。方见无端。劈面云。猫。 僧参马祖。地上画四画。上一长。下三短。云不得道一长三短。离此四字外请和尚答。师画一画曰。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忠国师别云。何不问老僧。拈曰。 这僧却是梦里渡河。不知浑身泥水。马祖就树采花。未觉还飞他圃。山僧待忠国师道何不问老僧。当时只对他道自屎不觉臭。大众。三人且止。即今不道长。不道短。又作么生会。 惟政禅师问南泉。诸方善知识。还有不说似人底法也无。泉云有。师曰。作么生是不说似人底法。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恁么则说似人也。泉云。某只恁么。和尚又作么生。师曰。我又不是大善知识。争知有说不说底法。泉云。某不会。却请和尚说。师曰。我太煞与汝说了也。拈曰。 天下衲子。负钵挑囊。入一丛林。出一保社。还知有不说底法么。若知得。何必去江南海北。鼓扇是非。你看这两个老汉。拈头失尾。拈尾失头。若惹诸方笑怪。既有不说底法。且道还许宾主问答否。点检得出。进退无门。更誇精细。转见不堪。大众。到此如何即是。各请归。珍重。 有讲僧参马祖。师曰。莫是狮子儿否。僧云。不敢。师嘘两声。僧云。此是法。师曰。此是什么法。僧云。狮子出窟法。师乃默然。僧云。此亦是法。师曰。是什么法。僧云。狮子在窟法。师曰。不出不入。是什么法。僧无对。百丈云。见么。拈曰。 在窟出窟。空担狮子之名。嘘嘘默然。枉费两头奔竞。若是山僧。待马祖道莫是狮子儿否。便道这畜生。非但把住百丈。亦使马祖有口无言。何故。杀斩不由献帝。存留尽在曹公。 归宗智常禅师问新到僧什么处来。僧云凤翔来。师曰。还将得那个来否。僧云将来。师曰。在什么处。僧以手从顶擎棒呈之。师作接势。抛向背后。僧无对。师曰。这野狐精。拈曰。 平常无生之句。与世间语言杳无踪迹。这僧却也善辨。争奈只是个知解之徒。师言不是压良为贱。本乃据款结案。若是个汉。道个贺喜。何事而不了毕。 邓隐峰推车。马祖路上展脚坐。峰云。请师收足。祖曰。已展不收。峰云。已进不退。推车碾足便行。祖归法堂上。执斧曰。适来碾损老僧足者出来。峰引颈近前。祖乃置斧。拈曰。 师胜资强。人间少有。切不可流俗见解。虽然。盖世禅和。能有几个作家。何故。未到尽惊山崄峻。曾来方识路高低。 陆亘大夫问南泉云。弟子家中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于今镌作佛得否。师曰。得。陆云。莫不得否。师曰。不得。云岩云。坐则佛。不坐非佛。洞山云。不坐即佛。坐则非佛。拈曰。 陆亘大夫向这石头上坐卧不安。仔细检点将来。皆是自不守分。不是南泉。争得风光遍界。恁么便恁么。不恁么便不恁么。若不具眼。总是泥里洗土块。云岩證据。洞山交互。方见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 行实 师自云。吾江西南昌府钟陵人也。父江台。母徐氏。幼随父商。年将二十。至荆门。闻无说能和尚乃有道之士。拜为师。剃落。教看一归何处。后得昱首座苦口提𢹂。昼夜逼拶。不许说话。不许眨眼。一日听廊下有人说话。昱便打。曰又不瞌睡。如何也打。昱云。你不瞌睡。听那里。又二僧裁裙。度量不已。我不觉眼看。昱兄又打云。你眼也不曾停住。话头岂能著实。我因此惊觉。平日只说有念便罢。那晓得如此用心。自此其目如睹。其耳如听。字字明白。句句历然。后因看古语。沈吟是阿谁。举处是何人。只管疑是谁。昼夜如一。忽不见山河大地及与自身。后患痢疾甚重。有山东静东晖示我大慧杲患背疽因缘。我即豁然。又见宝峰。(云云)乃得印證。 袾宏曰。不枉为人不枉为僧数语。直是警策百倍。读之。踊跃欢喜。增长志气。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天奇瑞公。南昌钟陵人也。父江堂。母徐氏。师随父经商颖州。年将二十。忽发心。至荆门州。从无说能和尚出家。令看万法归一。后于佛炤处。遇道翼首座。苦口提携。昼夜逼拶。一日。偶听廊下人相语。翼便打。师曰。吾不曾瞌睡。翼曰。你不曾瞌睡。耳听那里。又二僧裁裙量度。师才经眼看。翼便打云。你那眼也。不得停住话头。焉得著实。自是功夫益切。五年不得棉花上身。二年无里衣。冬夏一领破衲。蓝缕不堪。历从诸禅老决择。静东晖公。示大慧患疽因缘。次于中竺楚山雪峰处。各有悟人。最后至南京高峰寺。见宝峰瑄和尚。方始瞥地。遂留过冬。未几告辞。峰授以法衣毛拂。偈曰。济山棒喝如轻触。杀活从兹手眼亲。圣解凡情俱坐断。昙花犹放一枝新。师出世开堂。得人为多。有语录。曰焭绝集。行世。 焭绝集。开示等语。警切痛快。不失本色钳搥。颂古则末矣。至联芳机缘。一人之名缀以一偈。师下一问。人致一答。动成卷帙。高处不出青州万松格套。下者。已入义学常情自觉无谓。师初行脚时。路逢一僧。谓师贪作偈颂。彼一时也。入篮是菜。讵可兼收。编集者失眼。致掩全璧之光。惜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8 【介绍】: 明湖广益阳人,字廷式。成化十四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弘治十五年,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值鞑靼来犯,宪募土兵御之。正德二年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忤刘瑾,逮系诏狱,瘐死。维基
刘宪(?—1508年),字廷式,号鹿山,湖广长沙府益阳县人。成化戊戌进士。正德初,官至南京刑部侍郎。因刘瑾陷害下狱身死。早年出身国子生,成化七年(1471年)辛卯科湖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进士。初官芜湖县知县,擢监察御史,历升大理左、右寺丞。正德二年(1507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宁夏卫大沙井驿草场火燬粮草,刘宪调查未完,即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当时刘瑾秉政,遣给事中检查各地边储,举发刘宪巡抚任内隐匿草场烧燬之事。刘宪因此被逮,下锦衣卫狱,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死于狱中。刘瑾伏诛后,朝廷察刘宪之忠节,遣官谕祭。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三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区越诗,以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四年刻《区西屏集》为底本(简称嘉靖本),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维基
区越,广东新会县潮连乡人(今广东江门蓬江区潮连岛)。同进士出身。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嘉靖二年(1523年)任福建建宁府知府,嘉靖四年(1525年)由谢阶接任。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熊,字应文,号渭川,陕西西安前卫人,军籍。弘治八年陕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弘治末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云南,正德三年(1508年)巡按山东。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忱(1468年—?),字克心,号东庄,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进士会试第一百三十四名,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转吏、兵二科给事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44 【介绍】: 明陕西朝邑人,一作真定府武邑人,字宗献,号玉峰。弘治十二年进士。由户部郎中出为严州知府,丁忧后改袁州。从王守仁讨宸濠,获首功千余,迁江西右参政。嘉靖二年大计,被劾罢,竟废。有《玉峰集》、《群书纂要》。维基
徐琏(1468年—1544年),字宗献,别号玉峰,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朝邑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乡)人,进士出身。弘治五年乙卯科举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户部主事,管京庾,监临清税,总理辽东粮储,由户部郎中出为严州府知府,在任三月,丁外艰归,复补袁州府知府,曾经跟从王守仁征讨朱宸濠,获首功千馀。平定叛乱后,升任江西右参政。明世宗录功,各增秩二等。嘉靖二年,因给事御史弹劾,以进布政使致仕。所著有《玉峰集》十五卷、五言诗五卷、选唐三体诗三卷、《编群书纂要》一百九十六卷。享年七十有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11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舜和。弘治六年进士第二。授编修,进侍读,预修《历代通鉴纂要》,宋元论断,多出其手。正德初,预修《孝宗实录》。时刘瑾柄政,调诸翰林充部属,穆迁南京兵部员外郎。未任,瑾诛,复为侍读。维基
徐穆(1467年—1511年), 字舜和,号南峰,江西吉水县人,榜眼及第。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乡试中举。弘治六年(1493年)登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秩满迁侍读,参与编修《历代通鉴纂要》。弘治十二年(1499年)任会试同考官。正德元年(1506年)为正使,出使朝鲜,颁布大明历法。及境,译告国王迎诏不郊迎,不道跽。穆援古證今,反覆折辩,终能以礼屈之。著有《南峰稿》若干卷。回国后,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充经筵讲官。因得罪权阉刘瑾,被贬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刘瑾伏诛后,恢复官职,次年病重去世。卒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固城人,字冑之。杏村之后。能文章。有气节。自号忘轩。成庙戊申。登第。拜正言。戊午。以佔毕斋门徒。流珍岛。后被杀。
人物简介
维基
林文迪,字廷吉,号五峰,福建宁德县浦源(今蕉城区七都村)人。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福建乡试第一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第二甲第六十八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选刑科给事中,奉命清粮,卒于广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51 【介绍】: 明陕西鄠县人,字敬夫,号渼陂。弘治九年进士。授检讨,以附刘瑾为吏部郎中。瑾败,降寿州同知,勒致仕。盛年遭摒弃,以重资聘乐工学弹琵琶,善作词曲。有《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与康海为曲坛宗匠数十年,作品有愤慨不平之气。另有《渼陂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敬夫,鄠县人。弘治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调吏部主事历郎中谪寿州同知有渼陂集续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九思字敬夫,鄠人。弘治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改吏部主事,历郎中,坐刘瑾党降寿州同知,寻勒致仕。有《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 (《艺苑卮言》:王敬夫诗如汉武求仙,欲根正染,时复遇之,终非实境。敬夫名位少亚对山,而才情胜之。倡和章词,流布人间,遂为关西风流领袖。 《国史唯疑》:王九思《游春记》,或谗之,云「内李林甫拟长沙,杨国忠拟新都,贾婆婆拟临颍」,当国惧甚。王实寓意于此。时处分逆党,独待对山、渼陂过严,宜无以服其心。 《国雅》:王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其五言如「云压岭头树,草连烟际村」,「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山云睛见楚,烟树远浮秦」,「飞鸟三峰外,孤城落照前」。七言如「天外行云难入梦,手中团扇易惊秋」,直造盛唐隹境。 田按:刘瑾请建义勇武安王庙于陕西兴平县马嵬镇。仍乞颁敕防护立碑,碑文李茶陵笔也。王敬夫《马嵬废庙》诗云:「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正德丙丁戊己年,寺人气焰上薰天。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贼。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成何棘。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子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茶陵于东德涵、王敢夫为馆师,德涵丧母,人谓铭表碑传必求当时钜公。德涵曰:「传其亲者,在文章耳,官爵何为?」自述状遍送诸公。德涵又与李空同倡为文必秦、汉,诗必汉、魏、盛唐之说,诋茶陵为靡弱。由是茶陵益憾康生。及逆瑾诛,德涵坐落职,敬夫亦牵连降免。德涵以救空同得大名,又坐事彰著,敬夫因事波及,于茶陵不能无深望。感事诗云:「中林有巨鸟,自矜毛羽贵。一朝振翮飞,忽与飘风会。展转万馀里,下息丹山背。栖止青桐柯,渴饮醴泉濑。久假不自知,殊非惊鹭类」。又《漫兴》绝句云:「不有李康持藻鉴,豪杰争趋怀麓堂。」又《答王德徵书》云:「自归里舍,有所述作,拟为传奇,纾情畅志。不意亲朋指摘瑕颣,投诸馆阁,发怒起祸,幸以消阻。」盖指《游春记》事也。敬夫于乐府为当家,诗亦富有才情,惜质地粗漫,未尽脱秦声耳。)维基
王九思(1468年—1551年),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明朝官员、文学家、戏曲家,是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陕西乡试第二十一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由庶吉士授官检讨,正德初年,谄附刘瑾,升吏部郎中。刘瑾被杀后,降为寿州同知。不久又被追论,勒令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68—1534 【介绍】: 明浙江黄岩人,字景昭,号学古、东瀛。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霍丘知县,历江西按察佥使,修白鹿洞、濂溪二书院及文天祥祠,毁淫祠四百余所。升本司副使,以触忤刘瑾,谪知广西容县。嘉靖初官至刑部右侍郎。以李福达狱累,落职归。维基
王启,字景昭,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人,民籍。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二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