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那先
那先经
那先比丘经
念佛为先
卑先匿
舍利弗目连先佛入灭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四事先苦后乐
先世行业病
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先苦后苦
先乐后乐
佛类词典(续上)
先辈那先
那先经
那先比丘经
念佛为先
卑先匿
舍利弗目连先佛入灭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四事先苦后乐
先世行业病
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先苦后苦
先乐后乐
先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先进先达之人。临济录曰:「自古先辈,到处人不信,被递出,始知是贵。」
(术语)谓先进先达之人。临济录曰:「自古先辈,到处人不信,被递出,始知是贵。」
那先
【佛学大辞典】
(人名)比丘名。那为那伽之略,象之梵语,先者先时也(Sena军也)。此人生时,有一大象,于同日生,故父母名之曰那先。生于佛灭后,应宿愿而出家,得阿罗汉果。那先前世有故旧,是亦应宿愿而为边小之国王,名弥兰陀。国王善问难,那先一一解答之。那先比丘经上曰:「其一人前世欲剃头作沙门求罗汉泥洹者,生于天竺,字陀猎,与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生,天竺为象为那,父母便为那先。」
(人名)比丘名。那为那伽之略,象之梵语,先者先时也(Sena军也)。此人生时,有一大象,于同日生,故父母名之曰那先。生于佛灭后,应宿愿而出家,得阿罗汉果。那先前世有故旧,是亦应宿愿而为边小之国王,名弥兰陀。国王善问难,那先一一解答之。那先比丘经上曰:「其一人前世欲剃头作沙门求罗汉泥洹者,生于天竺,字陀猎,与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生,天竺为象为那,父母便为那先。」
那先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那先比丘经之略名。
(经名)那先比丘经之略名。
那先比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失译。记那先比丘之生缘及与国王弥兰陀之问答。巴Milinda-pan%ha。
(经名)二卷,失译。记那先比丘之生缘及与国王弥兰陀之问答。巴Milinda-pan%ha。
念佛为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念佛为胜于一切馀行之净土往生业因也。乐邦文类二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选择集曰:「往生之业,念佛为先。」
(术语)谓念佛为胜于一切馀行之净土往生业因也。乐邦文类二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选择集曰:「往生之业,念佛为先。」
卑先匿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senajit,王名。波斯匿之变音也。见索经。
(人名)Prasenajit,王名。波斯匿之变音也。见索经。
舍利弗目连先佛入灭
【佛学大辞典】
(传说)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三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舍利弗目连二人告佛请入灭,佛为之说往昔因缘。上足二人告佛而入灭者,乃三世诸佛之通规也。增一阿含经十八曰:「舍利弗言:又我躬从如来闻此语,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上足弟子先取般涅槃,然后佛取般涅槃。」萨婆多论七曰:「舍利弗目连以不忍见佛泥洹,便先泥洹。以其先泥洹故,七万阿罗汉同时泥洹。」
(传说)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三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舍利弗目连二人告佛请入灭,佛为之说往昔因缘。上足二人告佛而入灭者,乃三世诸佛之通规也。增一阿含经十八曰:「舍利弗言:又我躬从如来闻此语,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上足弟子先取般涅槃,然后佛取般涅槃。」萨婆多论七曰:「舍利弗目连以不忍见佛泥洹,便先泥洹。以其先泥洹故,七万阿罗汉同时泥洹。」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国王不梨先泥Prasenajit十梦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之异译。
(经名)佛说国王不梨先泥Prasenajit十梦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之异译。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十一举翻名,谓之华色比丘尼。毗奈耶杂事存梵名,谓为嗢钵罗苾刍。又分别功德论谓之莲华色尼。是为同一之莲华比丘尼,佛自忉利天降下时,以神通变身为轮王,最初礼佛。后呵责提婆达多非法,遂为彼所打杀。(参见:华色)
(传说)智度论十一举翻名,谓之华色比丘尼。毗奈耶杂事存梵名,谓为嗢钵罗苾刍。又分别功德论谓之莲华色尼。是为同一之莲华比丘尼,佛自忉利天降下时,以神通变身为轮王,最初礼佛。后呵责提婆达多非法,遂为彼所打杀。(参见:华色)
四事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坐禅念定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数出入息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出增一阿含经)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坐禅念定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数出入息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先世行业病
【三藏法数】
谓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恶法,恼害众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业病。
谓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恶法,恼害众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业病。
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三藏法数】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先苦后苦
【三藏法数】
谓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先乐后乐
【三藏法数】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复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复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