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002,分1801页显示 上一页 245 246 247 248 249 251 252 253 254 下一页
区仕衡(字 邦铨 世称 九峰先生 )
卢会龙(号 文峰 )
吕重庚(字 申伯 号 九山 )
周晋(字 明叔 号 啸斋 )
孙汝勉(字 堂夫 号 竹村 )
张至龙(字 季灵 号 雪林 )
曾颖茂(字 仲实 号 矩斋 )
江润身(字 明德 事天先生 )
王希淮(字 同甫 号 槐坡居士 )
王庆升(字 吟鹤 号 果斋、爰清子 )
释至温(别称 全一温 至温 字 其玉 号 全一 )
金似孙(字 叔肖 号 兰庭 )
陈大猷(字 文献 号 东斋 )
黄载(字 伯厚 号 玉泉 )
其它辞典(续上)
刘黻(字 声伯、升伯 号 蒙川、质翁 世称 蒙川先生 忠肃 )区仕衡(字 邦铨 世称 九峰先生 )
卢会龙(号 文峰 )
吕重庚(字 申伯 号 九山 )
周晋(字 明叔 号 啸斋 )
孙汝勉(字 堂夫 号 竹村 )
张至龙(字 季灵 号 雪林 )
曾颖茂(字 仲实 号 矩斋 )
江润身(字 明德 事天先生 )
王希淮(字 同甫 号 槐坡居士 )
王庆升(字 吟鹤 号 果斋、爰清子 )
释至温(别称 全一温 至温 字 其玉 号 全一 )
金似孙(字 叔肖 号 兰庭 )
陈大猷(字 文献 号 东斋 )
黄载(字 伯厚 号 玉泉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1276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全宋诗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全宋文·卷八一五七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字升伯,号蒙川,又号质翁,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淳祐十年年三十四,试入太学,翕然有称。率同舍生上书攻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后登景定三年进士第。咸淳三年拜监察御史,改正字,历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八年,除刑部侍郎。九年试吏部尚书、兼中书舍人。丁母忧归。德祐二年,卫王是立为帝,召黻为参知政事,随入广。及罗浮,以疾卒,谥忠肃。著作存《蒙川先生遗稿》十卷。见《宋史》卷四○五本传,又卷四七《瀛国公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1277 【介绍】: 宋广州南海人,字邦铨。入太学为上舍生。慷慨有智略,以天下为己任。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又陈恢复之策,皆不为用。归而讲学九峰书院,人称九峰先生。诗文典雅。有《九峰集》、《理学简言》。全宋诗
区仕衡(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邦铨,顺德(今属广东)人。理宗淳祐间举乡贡,入太学为上舍生。上书论贾似道误国,不报,归筑九峰书院,聚徒讲学,学者称九峰先生。端宗景炎元年卒。今传有《九峰先生集》三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上舍公传》、《上舍公墓表》。 区仕衡诗,以清道光南海伍氏诗雪轩刊《粤十三家集》本为底本,编为一卷。全粤诗·卷四四
区仕衡(一二一七 — 一二七七),字邦铨。顺德人。宋理宗淳祐间举乡贡,入太学为上舍生。上书论贾似道误国,不报。归筑九峰书院,聚徒讲学,学者称九峰先生。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军渐逼,端宗航海幸闽广,仕衡出家资万金,集乡兵为声援,上恢复策,议未决,而宋军屡战不利。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仕衡病,次年卒。有《九峰先生诗文集》十卷。事见本集附录欧大任撰《家上舍公传》、孙蕡撰《上舍公墓表》。全宋文·卷八一六七
区仕衡(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邦铨,广州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淳祐中乡贡,入太学为上舍生,与刘黻等同学。慷慨有大志,曾伏阙上书论奸臣误国,兵士解体,乞黜斥贾似道,不报。遂归田里,筑九峰讲院,聚徒讲学,学者称九峰先生。德祐二年,元兵渐逼,端宗航海遁闽广,宋太后命举国以降,仕衡出家赀万金,集乡兵为郡邑声援,而宋兵屡战不利。仕衡知大势已不可为,景炎元年病,不食而卒,临终言:「吾得为宋家完人,幸也!」著有《理学简言》一卷、《九峰集》三卷(存)。见刘黻《九峰讲院记》、九世孙大任《家上舍公传》(并见《九峰先生集》卷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卢会龙,号文峰,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特奏名(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兴人,字申伯,号九山。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官至大理正。博学能文。有《九山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后寓吴兴,字明叔,号啸斋。工书,酷嗜书籍金石,藏书四万余卷。理宗绍定四年为富阳令,人称“周佛子”。历监衢州,知汀州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孙汝勉,字堂夫,号竹村,宁德(今属福建)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武举特奏名。官终监镇(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曾颖茂,字仲实,号矩斋,南城(今属江西)人。历江西转运使兼知隆兴府(《后村大全集》卷七一《曾颖茂除宝章阁待制依旧江西转运使兼知隆兴府制》)。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权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官至吏部侍郎(清同治《南城县志》卷八之二)。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五六
江润身(一二一七——一二六九),字明德,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景定五年以流寓贡于浙。登咸淳元年进士第,授庐州梁县尉,兼合肥簿事。制置李庭芝留摄楚州宝应簿,奏充瓜州镇官,命下而卒。门人私谥事天先生。见曹泾《庐州梁县尉事天先生江公润身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九五上)。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至温。字其玉。号全一。生邢州郝氏。幼聪敏异尝。六岁见寂照和尚。照曰。汝其为释氏乎。师心许之。会照避乱。去隐辽西。乃礼照弟子辩庵讷。而祝发焉。无还富公。开法万寿。涖众甚严。师不以为忤。与十僧同往佐之。寻为万松侍者。以才气过人。稍不容于众。然博记多闻。百家之言。罔不该涉。又善草书。有颠素之遗法。凡万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之。遂得法焉。尝使代应对。谈锋不可犯。太保刘文贞公。长师一岁。少时相好也。荐师可大用。世祖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辞曰。天下佛法流通。僧之愿。富贵非所望也。慰而遣之。世祖征云南还。文贞为言。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总摄诸路僧事。刻印以赐。师锐意卫教。凡僧之田庐。见侵于豪富及他教者。皆力归之。驰驿四出。周于所履。必获其志乃已。或劝之少憩弗懈也。宪宗末年。僧道士。各为违言以相倾。上命聚讼于和林。剖决真伪。师从少林诸师辩之。道士义堕。自是法教大兴。僧徒赖之。师遂纳印辞职。每岁赐金。辄缘手尽。世味泊如也。以至元丁卯。终于桓州之天宫寺。当盛暑。仪形如生。异香馥郁。停三日火浴之。心舌牙齿不坏。人掊其地深数尺。皆得舍利云。世寿五十一。僧腊四十。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禅师名至温。字全一。邢州郝氏子。为天童如净禅师。八世之裔也。性敏捷。不易出语。语则合度。六岁从万松秀禅师。祝发为大僧。是时万松之庭。多俊杰。会伪金章宗明昌四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召秀说法于内廷。其王亲贵戚罗拜求示。秀俱无言说。惟合爪当膺而已。温大疑其所以。乃请问于秀公。秀公拂之。温益疑。遂心计曰。至道虽玄。非言莫显。师于佛法。得无吝乎。一日见僧问。秀曰。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为甚道。琉璃殿上无知识。秀厉声曰。折却殿了。与你相见。温不觉失笑。秀顾温曰。笑甚么。对曰。可惜打破瓦。秀曰。打破后如何。温又无语。然温博学强记。与雪庭𥙿公。往还辩论。裕每誉之。秀公迁大都。仰山之栖隐寺。丞相耶律楚材。常问道栖隐。因与温甚善。会同学林泉伦上座。出住万寿。温以大事未了为愧。且忧愤成疾。久之乃得秀公之旨。于是机不可撄。秀公暮年常课华严。门下得法者。虽一百二十人。惟温最惬公意。其金都应酬。悉以温代之。秀公殁。会元主伐金。温开法华严。林泉伦继席报恩。其道价齐重于京都。元主研究三教典籍。以为宋徽宗不业三教正经。佞于方士丹升之说。以至亡国。诏有实学之士。较诸道藏伪撰。除道德南华外。尽行烧燬。命林泉伦于大都悯忠寺举火。是日倾都传闻。士庶毕集。伦乃以火炬打圆相云。诸仁者只如三洞灵文。还能證此火光三昧也。无如斯会得。家有北斗经枉。教人口不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后任伊到处觅天尊。急著眼看。便烧之。众口杂然。称正时。至元庚申也(即南宗景定元年)。元主将西征有嫉我教者。遂奏议曰。释氏虽托方外。然多忠烈之辈。今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膂力者。宜募为部伍。扈从西征。可为开国之一助也。温闻大惊。乃顾楚材。而折其说。楚材亟白元主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军。岂其宜乎。若不循法律者。必无智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终王事哉。一举两失。实不可也。元主遂然之。太保刘秉忠以僧服而辅元主。元主甚敬之。忠曰。臣乃宇宙之废品耳。何当圣眷。此有万松秀禅师之高弟。名曰至温。唱曹洞宗旨于上都华严寺。其学兼内外。道贯天人。陛下若诏而宾之。必充扩仁风。为苍生之依赖也。于是温入内廷。与元主朝。夕论道。元主尝恨相见之晚。河北诸禅刹。自宋政和以来。加之辽金壬辰兵。秽祖庭。未得兴复。元主敕立禅僧为主持。于是三河寺院。沛然兴矣。燕赵秦晋之间。洞室宗风大鬯。皆温之力也。温居内庭。三载如一日。辞还。锡号佛国普安大禅师。至元丁卯五月(即南宋度宋三年)。示疾。沐浴更衣而逝。异香三日。茶毗。舍利无数。四众分塔而祀之。 赞曰。朝生凤雏。自与千岁玄鹤。同途而异辙。余观温公。驱乌于万松之庭。其胸中固已吞云。梦八九耳。及演化大都。果远出群贤之上。然兵火之馀。能使王公贵人。信有此事。非冰霜洁行。不足以感之。今人独味万松评唱之语。而不闻公有回天之力。何哉。余故表而出之。为洞宗之威凤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金似孙,字叔肖,号兰庭,兰溪(今属浙江)人。之焱(淳祐七年进士)子。少工举子业,文科既废,遂一意于诗。事见《吴礼部集》卷一六《金兰庭诗后题》。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字叔肖,号兰庭。少隽敏强记,工举子业。为诗清新警拔,有思致,善讽切人,又傲俗寡交。好使酒,多与人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康军都昌人,字文献,号东斋。师饶鲁。理宗开庆元年进士。历仕至从政郎,改黄州军判官。有《尚书集传会通》。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载,字伯厚,号玉泉,南丰(今属江西)人。大受子。理宗绍定中以平闽乱功授武阶。嘉熙中(《安晚堂诗集》卷一○)由浙西兵马都监累迁广东兵马钤辖,权知封州。有《蜡社歌馀》,已佚。事见《隐居通议》卷九,清康熙《南丰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