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802,分1854页显示  上一页  252  253  254  255  256  258  259  260  26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许锡(晋之 月湖 )
邹近仁(季友、鲁卿 归轩 )
释守净(此庵 )
释道冲( 道冲 痴绝 )
黄枢(机先、几先 )
史弥巩(南叔 独善 )
史达祖(邦卿 梅溪 )
廖德明(子晦 槎溪 )
曹豳(西士、潜夫 东亩、东圳、东畎 文恭 )
木华黎(成吉思汗 国王 )
杨炳(若晦 鯈溪居士 )
赵师秀(紫芝 灵秀、天乐 )
邹非熊(宗望 竹严、竹岩 )
高翥(九万 菊涧 )
黄灏(商伯、景夷 西坡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晋之,号月湖。孝宗淳熙中进士。令建昌,守兴国,官夔路运判,兴利除弊,所至有声。擢刑部郎中。以言事论政取忤,请老乞祠,除知漳州,不赴,致仕卒。有《家帚集》。
全宋诗
许锡,字晋之,乐平(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宁宗庆元中为建昌令(清道光《建昌县志》卷五)。开禧间知兴国(清光绪《兴国州志》卷一二)。入为刑部郎中,因言事取忤,以本官致仕。有《家帚集》,已佚。事见清道光《乐平县志》卷七。
全宋文·卷六六九九
许锡,字晋之,号月湖,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淳熙二年登第,庆元中为建昌令,开禧间知兴国军。以荐除夔路运判,入为刑部郎中,所至有声。以论政弊,言讦切忤时,请老归,有《家帚集》。见陈宓《祭三山许郎中锡文》(《复斋先生陈公文集》卷一八),道光《乐平县志》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9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季友,一字鲁卿,号归轩。以特恩为静江府法曹,再调龙阳丞。问学杨简,顿有所悟。性质直,不畏强权;非理非义,一介不取。有《归轩集》。
全宋文·卷六四四一
邹近仁(?——一二○九),字鲁卿,一字季友,号归轩,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以特恩为静江法曹,再调龙阳丞。性至孝,尝问学于杨简。嘉定二年卒。有《归轩集》。见杨简《邹鲁卿墓铭》(《慈湖遗书》卷五),《宋元学案》卷七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净,号此庵,住福州西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今录诗三十三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了性)弟子守净,晋江翁氏子。从性学禅,时性方造镇国塔,来则䜣䜣,左右不去。绍熙间,净建资圣塔,复新厥庙及岩堂庵桥,凡十有七。开禧末,陈模作《资圣塔记》略及之。然了性所造东西塔、弥陀殿、安溪龙津桥、晋江安济桥,郡志具详之矣。而其构承天僧堂,释太初子愚为之记,世所称简严,有法者庶乎近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1250 【介绍】: 宋僧。武信人,俗姓荀,号痴绝。应进士举不第,遂入梓州妙应院落发。后游吴楚,参曹源道生于妙果。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为开山第一代。理宗又命主杭州双径。临终,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至夜分与众论道,蜕然而逝。
全宋诗
释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俗姓荀,武信长江(今四川遂宁西北)人。科举失意,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落发。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出峡,谒松源岳,闻密庵之道。于云居曹源生处出世,遍历诸老宿逾二十年。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一见以为法器,知密庵之传必由其复兴。其后潜庵光、一翁如、痴钝颖、掩室开、浙翁琰皆与分座。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由径山入住嘉兴报恩光孝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移住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迁雪峰崇圣寺。三年,住庆元府天童景德寺,兼领育王。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移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九年,至平江府觉城山法华寺开山。同年十月,住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寺。十年卒,年八十二。有《痴绝和尚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赵若琚撰《行状》。 道冲诗,以辑自《语录》和他书的偈颂及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遂宁府长江(今四川蓬溪西南)人,荀氏子。举进士不中,出家于梓州妙应院。绍熙中出峡,师曹源道生,历诸老之门。住光孝、蒋山、鼓山、太白、育王,移灵隐,寻住法华、双径诸寺。名重海内外,士大夫多乐从之游。淳祐十年卒,年八十二。其徒集有《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传世。见自撰《龛铭》,赵若琚《行状》(《道冲痴绝禅师语录》附),《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也。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和尚大悟玄旨。出世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无何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师为开山第一代。允之未赴。宋理宗降敕命主杭洲双径。师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遂慵然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当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本山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冲。自号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母郭氏。尝梦经山木瓜树下。其实累累。取而食之。占者谓。当产奇士。已而师生。丰上短下。资禀过人。长应进士举不利。受释氏举于梓州妙应院。落发游成都。习经论有声。绍熙壬子。出峡回旋荆楚间。时松源倡道于饶之荐福。径造其庐。适岁饥不受。会曹源生公。以云居首座。出世妙果。许师入室。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贷。至是平生知见。绝无影响。然终以未见松源为阙然。及松源迁灵隐。师曰。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至杭。松源门庭高峻。八阅月不得入。每嗫嚅欲自言。屡呵斥不容近。一日有告之松源者。松源曰。我已八宇打开。自是他当面蹉过。师闻此语。口耳俱丧。始知侍曹源时。嘻戏怒骂。无非善呵方便。既而曹源顺寂。遍历诸老之门。踰二十年。出世秀州之光孝。金陵之蒋山。福州之鼓山雪峰。嘉熙戊戌。有旨住太白名山。两育王住持未得人。因师之至。又强之兼领。师往来两山间。四方学者。从之如归。教闻京师。诏下移灵隐。追念密庵松源旧游。方思所以振起祖风。而魔事出于意料所不及。难以口舌争。遽动归老故山之志。伐鼓亟去。虽京兆尹节斋赵公。致书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升师。虚斋赵公以蒋山起之。俱莫能回其意。戊申春。育王散席。诸大老落落如晨星。惟师为丛林尊宿。众举于朝。日夜俟师之出。亦固辞乃已。又有欲挽之为法华开山。恳祈再三不得请。而敕牒住径山之命继至。师谓先诺固不可违君命。岂应引避。乃以九月至法华。踰月登双径。人神响应。欢声如雷。师说法。简直明爽。不落窠臼。尝云。尽乾坤大地。无丝毫许大。汝诸人。横担拄杖。绕四天下。行脚道。我无处不到。无事不知。且道。西天那烂陀寺戒贤论师。今日说甚么法。又云。有一人一念顿證。堕在佛数。有一人累劫阐提。不愿成佛。且道。那个合受人天供养。良久云。蝶穿芳径双眉湿。蜂掠残花两股肥。词旨高诣之如此。俄染疾。自冬涉春。形体虽羸。升堂提唱。精明如平时。忽手书龛记。并遗书十数封。且曰。无准忌在十八。吾以十五即行。不得办香修供矣。侍僧骇其言。亟以遗偈请。师笑曰。末后一句。无可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寂然移顷而逝。寿八十二。师能诚无伪。表里如一。待人恕而立己严。应世圆而领众肃。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扬宗风为己任。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平居简淡沉嘿。若不能言。及坐筹室。勘验衲子。机锋一触。犹雷奔电掣。海立江翻。皆茫然莫知凑泊。誓不轻以词色假人重误来学。晚年无他好。多留意字法。于小楷最得三昧。往往端严凝重类其人。僧俗归敬。求法语偈赞无虚日。虽祁寒盛暑。挥染不倦。士大夫多乐从之游。而尤为名公钜卿所推重。以至教名宣传海外。有具书礼。犯鲸波而来问法者。其道德有以服人。一至于此。方在天童育王时。被旨开堂灵隐。束担将戒行。而邻峰疾之者。教言欲嗾群不逞。梗于中道。左右闻之奉以告。师曰。吾平日以诚实接人。将何以加我。略不为之动。彼亦终于无所施而止。双径。冷泉。太白。雪峰。为海内甲刹。萌欲速之念者。挟奥援矜。智巧历阶而上。力可以通神。师则不然。短褐布衣终其身。不为势利所动。故其进。不由介绍。其退。心常泰然。真法门之梁栋。后学之标准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禅师名道冲。字痴绝。出武信荀氏。少为书生。精通六艺。有声。然数困棘围。冲自解曰。无忧也。非当成我出尘之志乎。竟剃落于梓州妙音院。具戒。出蜀放浪。于吴楚间。藐诸宗匠。而不愿见也。当此之时。曹源生禅师唱密庵之道于妙果。冲几拟进谒。复中止。流连讲肆。惟见禅者接足往来妙果。且颂妙果之机用。冲心计生公。若无长处。何得人心若是耶。乃奋起往见。与生酬对数语。深畏之。求侍左右。不去者一年。生公宗乘玄旨。冲俱领会。但于拳棒交驰。似有所滞。且屡呈伎俩。生屡拂之。冲恨辞去曰。尚馀一双穷相手。要向诸方痒处爬竟去。历诸保社。信宿即行。又见灵隐岳。岳又不诺。冲又拟去。乍遇故友挽之。住经八馀月。或告岳曰。冲君才华非易得也。不以方便接之。其失士乎。岳曰。我已八字打开。渠当面错过。却怪阿谁。冲闻之。口耳俱丧。彻见生公妙用。乃北面妙果。而拜之曰。几负吾师。几负吾师。住后嗣法曹源。生初江湖衲子观望不归。及其开堂。接纳星飞电捲。老师宿德称善。于是众归如云。上堂。有僧问。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如何是过去。心曰。放待冷来看。如何是现在。心曰。你问我答如何是未来。心曰。后次上堂向你道。如何是过去差别智。冲以拂子击禅床左。如何是现在差别智。冲击禅床右。如何是未来差别智。冲向中间一点。僧乃礼拜曰。心佛众生无向背。十方刹海一毫收。冲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既不可得。唤甚么作差别智。若人见得彻去。三世诸佛无一时。不在诸人顶𩕳上。转大法轮。更来者里挨肩。并足讨甚么碗。以拄杖一时赶散。冲初住嘉禾光孝。次迁蒋山。蒋山濒江。多恶岁。艰于行乞。一众有菜色。冲振起谓之曰。我佛祖门风处违常顺。且饥寒冻馁。独非佛事乎。况法喜之食。食无穷也。即自携布袋。日走街坊。不以风雨自间。每回必命鼓集众。提持不倦。如此一十三载。如一日。丛林不窘。有诏移居天童。会育王又虚其席。以为冲善荷大众。请冲摄理之。乃小参曰。天童用底来。育王用不著。育王用底来。天童用不著。用不著处。用有馀一箭。双雕随手落。晚迁径山。一日上堂曰。世尊生平用尽伎俩。及其摩胸。告众。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山僧则不然。要行便行。要去便去。八臂那吒拦不住。移时坐寂焉。冲善书。暮年尤好之。然所书者。皆先觉古德警策偈颂。无杂言也。有学士求书。欲冲自撰诗文。冲诺。即命引纸。乃大书摩诃般若波罗蜜七字。学士笑曰。仍是旧底。冲以手婆娑曰。我不敢轻慢你等。你等皆当作佛。 赞曰。田单持不二心以守节。即墨不逾年。下七十馀城。还之于齐。可谓壮矣。冲公以妙年持不二心入道。蹶然绍生公一脉。于将绝未绝之际。且处违常顺奠。蒋山一众。于风雨飘摇中。俾曹源生公之道。复振于时。不亦伟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荀氏子也。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蜂,无何,移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冲开山,允之未赴。宋理宗降敕,命主杭州双径,冲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遂先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当住灵隐时,朝命改灵隐菜圃为阎妃香火院,冲不肯署文字,后命养老虎邱。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时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冲尝游鼓山,题诗大顶峰,诗曰:“野径斜连石涧傍,草根呢呢语寒螀。郊原经雨多秋意,庭院无人自夕阳。风捲暮云归碧嶂,叶随野水入寒塘。数家篱落枫林外,枳壳垂青菊绽黄。”识云:“淳祐辛酉立秋后三日。”刻于石。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枢,字机先,南丰(今属江西)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官南雄州司法参军(《宋史翼》卷三一)。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全宋文·卷六九一四
黄枢,字几先,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嘉定初,官南雄州司法参军。峒民反,郡檄枢馈饷,与峒民战,死之,赠通直郎。见正德《建昌府志》卷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0—1249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南叔,号独善。史弥远从弟。宁宗嘉定十年进士。杨简弟子。知溧水,入监都进奏院,出提点江东刑狱。饶、信、南康三郡大旱,以等第赈粜,全活百余万口。饶州兵籍溢数,请汰冗兵,廪给大省。召为司封郎中,以兄子史嵩之入相,引嫌奉祠,里居绝口不言时事。
全宋诗
史弥巩(一一七○~一二四九),字南叔,号独善,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溧水县(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五)。三年,除秘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衢州。历江东提刑(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二)。江西宣抚使(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知婺州。淳祐九年卒,年八十。有《独善先生文集》,已佚。事见《至正四明续志》卷二,《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全宋文·卷六九四○
史弥巩(一一七○——一二四九),字南叔,号独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渐子,弥忠弟。好学彊记,绍熙八年入太学,升上舍。以从兄弥远柄国,不获试,嘉定十年始登第。入李𡌴幕府,改知溧水县。端平初入监都进奏院。出提点江东刑狱,召为司封郎中,以兄子史嵩之入相,出知婺州。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著有《独善先生文集》二十卷。见《宋史》卷四二三本传,《至正四明续志》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邦卿,号梅溪。宁宗庆元中,韩侂胄执政,为韩堂吏,掌文书,凡奉行文字、拟帖撰旨,俱出其手。尝陪使臣李壁至金。韩败,被劾,遭黥刑,贬死。工词,多抒写闲情逸致,重形式,追求细腻工巧,与姜夔齐名。有《梅溪词》。
全宋诗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宁宗初韩侂胄擅权,为韩堂吏。开禧三年(一二○七)侂胄败,被处黥刑。工词,有《梅溪词》一卷传世。今录诗二首。
词学图录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人。有《梅溪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顺昌人,字子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宣教郎知莆田县,务重风教,抑豪强。迁广东提举刑狱,弹劾不避权贵。累官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少学释氏,后受业于朱熹。为学者讲明圣贤心学之要,确守师说,不为时论所变。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
全宋诗
廖德明,字子晦,号槎溪,顺昌(今属福建)人。受业于朱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历知莆田、桂平县,通判潮州,知浔州,提点广西、江西、广东刑狱,知广州兼广东经略使。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由知处州任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四七)。有《槎溪集》,已佚。事见《宋元学案》卷六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六○
廖德明,字子晦,号槎溪,南剑州顺昌(今福建顺昌)人。受业于朱熹,登乾道五年进士第。历知莆田县,通判潮州,知浔州。除广西提点刑狱,移江西、广东,后以直秘阁知广州兼广东经略使。进直焕章阁,除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等。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宋元学案》卷六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0—1249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圳。曹叔远族子。宁宗嘉泰二年进士。历秘书丞兼仓部郎官。出为浙西提举常平,面陈和籴折纳之弊,建虎丘书院以祀尹焞。移浙东提点刑狱,寒食放囚归祀其先,囚感泣如期至。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后知福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文恭。(⊙ 《后村大全集》卷一四四神道碑)
全宋诗
曹豳(一一七○~一二五○),字西士,一字潜夫,号东畎,瑞安(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调靖安簿。嘉定元年(一二○八),教授湖州。十二年,为重庆府司法参军。十六年,知建昌县。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三年,除大理寺簿。累迁秘书丞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出提举浙西常平(《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二年,迁浙东提刑。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左司谏兼侍讲,俄出知福州府兼福建安抚使。淳祐九年十二月卒,年八十。有《玉泉集》,已佚。事见《曹豳墓志》(《文史》第三十辑),《宋史》卷四一六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九四○
曹豳(一一七○——一二四九),字西士,号东亩,一号东圳,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叔远族子。登嘉泰二年进士第,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县,擢秘书丞兼仓部郎官。出为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召为左司谏,有直声,为「嘉熙四谏」之一。迁起居郎,进礼部侍郎,不拜。起知福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四四《曹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0—1223 【介绍】: 蒙古札剌儿氏。孔温窟哇子。父子皆追随铁木真,相从于势力微弱之际。木华黎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号为“四杰”。铁木真建号为成吉思汗,任左手万户。成吉思汗六年,从攻金。自此连年在中原作战。九年,领兵攻取辽河流域各地。次年,取金之北京。先后镇压锦州张鲸、张致之反。十二年,封太师、国王,建行省于燕,负责太行以南军事。陆续攻取河北、山西、山东大片地区,惟攻延安、凤翔皆不下。十八年,卒于闻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号鯈溪居士。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忤怒韩侂胄,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有《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全宋诗
杨炳,字若晦,号鯈溪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累迁左司谏。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以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二年,权吏部尚书。三年,奉祠。卒年八十一。有《西掖稿》等,已佚。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四一有传。
全宋文·卷六四四四
杨炳,字若晦,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淳熙二年及进士第,除国子监学录。嘉泰二年为秘书省校书郎,三年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开禧初为中书舍人。二年权吏部尚书。三年奉祠。卒,年八十一。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五之二六、职官六○之四○,《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温州永嘉人,字紫芝,号灵秀。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沉浮州县,仕终高安推官。为诗清新野逸,不满江西派诗风,多闲逸写景之作,为南宋诗坛永嘉四灵之一。有《清苑斋集》。又选辑唐人诗歌为《众妙集》。
全宋诗
赵师秀(一一七○~一二一九)(生年据《泠然斋集》卷三《简赵紫芝》“同病又同庚”推定),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祖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宁宗庆元初为上元簿(《默斋遗稿》卷下《送赵簿紫芝序》)。嘉定初入江西安抚司幕,后为筠州推官。晚寓钱塘。十二年卒(据《瓜庐诗·寄题赵紫芝墓》“辛未联诗别,九年成恍惚”推定),年五十。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事见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一三。 赵师秀诗,以明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清苑斋诗集》四卷本为底本,校以清顾修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顾本),并酌采顾本校记(简称顾校),编为第一卷;另辑《瀛奎律髓》、《诗渊》等书中所录诗,编为第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字宗望,号竹严。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历乐昌尉、曲江令,一意抚绥,狱无滞囚。后除广东提刑,未赴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邹非熊,字宗望,号竹岩,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淳熙十一年进士,授乐昌尉。绍熙中知韶州曲江县。擢邵州通判。嘉泰元年知汀州,移知象州。后除广东提刑,未赴,卒。著有《竹岩集》。见所撰《太和院塔记》、《龙泉院新塑佛像记》,《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三所引《临汀志》,《万姓统谱》卷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馀姚人,字九万,号菊涧。孝宗时游士。为文怪涩,诗能参杨万里活句。有《信天巢遗稿》。
全宋诗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馀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为业。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为信天巢,与诗友唱酬为乐。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为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康军都昌人,字商伯,一字景夷,号西坡。登进士第。历隆兴府教授、知德化县,以兴学校、崇教化为本,荒岁赈济有方。光宗时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见饿莩遍野,时有旨停交夏税,遂奏请并停秋苗,不俟报行之,被劾归里。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点刑狱,告老不赴。朱熹知南康军时,灏执弟子礼,质疑问难。有《西坡集》。
全宋文·卷五七二○
黄灏,字商伯,南康都昌(今江西都昌)人。隆兴元年擢进士第。教授袁州、隆兴府,知德化县。以荐除监登闻检院。光宗即位,迁太常寺主簿,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寻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有惠政。庆元初,言者罪其专辄,罢归故里。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刑。请得祠以归,卒。见《杜清献公集》卷一九《黄灏传》,《宋史》卷四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