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45 【介绍】: 五代时大名元城人,字大雅。初仕后唐,为捉生指挥使,历博、单、郢、沂四州刺史、金州防御史、沧州留后。入后晋,拜横海军节度使,破李金全、斩李承裕、讨安重荣、败契丹兵,屡有建功,历镇安远、昭义、安国、义武。为人谦谨,事母至孝。徙镇顺国军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1350 【介绍】: 元饶州安仁人,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尝从大宗师张留孙至大都见世祖。成宗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英宗至治间,留孙卒,授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工草书。有《看云集》。
元诗选
全节,字成季,号閒閒,饶州安仁人。世居寿枥山,有醴泉灵芝之瑞。生时丹光满室,七月能言,父梦神告曰:高仙托体尘中,不能留也。年十三,学道龙虎山,元世祖定江南,侍其师张留孙入见,命留禁近,赐号上卿。元贞初,制授冲素崇道法师南岳题点,寻加授玄德法师崇真万寿宫提点。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至治元年,留孙卒,二年,制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卒年八十二。閒閒历事六朝,出入禁闼,眷渥如一。封其父司徒饶国公,母饶国太夫人,名其乡曰「荣禄」,里曰「具庆」。初在京师,移植江南梅花,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晚又作环楹堂,布先天图画于壁,自题诗曰:「要知颜子如愚处,正是羲皇未画时。」御书「閒閒看云」四字赐之,因自号「看云道人」。所著旧有《瓢稿》、《代祠稿》,总名曰《看云集》,共二十六卷。吴伯清称其诗如风雷振荡,如云霞绚熳,如精金良玉,如长江大河,字字鸣国家之盛。谐于英茎咸韶之乐,固非寒陋困悴拂郁愤闷者之所可同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8 【介绍】: 明末清初广宁人。明参将,崇祯间随孔有德降清太宗,授参领,寻擢副将。顺治间随孔有德攻广西,官至左江镇总兵。
《國語辭典》:全节(全節)  拼音:quán jié
1.保全节操、气节。《汉书。卷七。昭帝纪》:「栘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赐钱百万。」
2.妇女保全名节、贞操。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密针线》:「赵五娘千里寻夫,只身无伴,未审果能全节与否。」
《漢語大詞典》:完名全节(完名全節)
谓名节得以保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 巫娘子 完名全节,就是 赵尼姑 也保全身躯。”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没遮拦,拚一个完名全节,两命俱删。” 清 李渔 《意中缘·遣媒》:“不意此女是闺中豪杰,极有智谋,不但不中他的诡计,反把贼子沉于水中,依旧完名全节,回到故乡。”
《國語辭典》:死节(死節)  拼音:sǐ jié
为守节而死。《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三国演义》第七九回:「原来,曹丕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
《國語辭典》:尽节(盡節)  拼音:jìn jié
竭尽志节。指戮力效命。汉。桓宽《盐铁论。非鞅》:「人臣尽节以循名,遭世主之不用。」《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非将帅材,彼闻王彦章已就擒,则破胆矣。安保其能为陛下尽节乎?」
《國語辭典》:赴节(赴節)  拼音:fù jié
1.赴,应合。赴节指应合其节奏。《文选。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
2.全力保全节义。《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驽,义夫赴节。」
《漢語大詞典》:完节(完節)
(1).保持贞节;保全节操。新唐书·列女传·李德武妻裴淑英:“ 德武 更娶 尒朱氏 ,遇赦还,中道闻其完节,乃遣后妻,为夫妇如初。” 明 刘瑜 《谢恩表》:“卓哉,圣祖之知!故在军则称之曰 子房 ,其命词至比之为 诸葛 ,始终完节,上下交孚。”
(2).指完美的节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 郝经 所撰《墓誌》金史本传,皆云‘ 金 亡不仕’,是可谓完节矣。”
《漢語大詞典》:徇节(徇節)
为保全节操而死。徇,通“ 殉 ”。《三国志·魏志·庞惪传》:“昔 先軫 丧元, 王蠋 絶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明 末一鉅公与 泰州 邓孝威 汉仪 善, 明 亡, 孝威 讽其徇节。”
分類:保全全节
《漢語大詞典》:全守
保全节操。 唐 元结 《系乐府·谢大龟》诗:“自昔保方正,顾尝无妄私。顺和固鄙分,全守贞常规。”
分類:保全全节
《国语辞典》:宁当玉碎(宁当玉碎)  拼音:níng dāng yù suì
宁愿是一块玉石而被击碎。比喻人宁可牺牲性命来保全节操。《南史。卷二一。王弘传》:「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也作「宁为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