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遍体生津(遍体生津)  拼音:biàn tǐ shēng jīn
全身上下流汗。《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月娘见砍死孝哥儿,不觉大叫一声。不想撒手惊觉,却是南柯一梦。諕的浑身是汗,遍体生津。」《歧路灯》第一五回:「到了未牌时分,一轰儿又进了城。人是满面蒙尘,马是遍体生津。」
《国语辞典》:慢惊风(慢惊风)  拼音:màn jīng fēng
中医上指一种小儿病,患者常因吐泻而引起全身痉挛或神智不清,成人亦偶患此病。简称为「慢惊」。
《国语辞典》:冒冷汗  拼音:mào lěng hàn
因紧张、害怕或身体不适引起全身冷汗直流的现象。如:「在上台报告前,他总是紧张的直冒冷汗。」
《国语辞典》:淋巴管  拼音:lín bā guǎn
淋巴系统中的循环管道,遍布全身,有回收组织内液体的功能。淋巴管可输送体内的淋巴液,重回静脉血管系统。
《国语辞典》:体循环(体循环)  拼音:tǐ xún huán
血液在全身中的循环,由大动脉从心脏左边起运入身体各部组织,再从大静脉经过心脏右边运回心脏。也称为「大循环」。
《國語辭典》:风湿病(風溼病)  拼音:fēng shī bìng
病名。结缔组织呈现发炎的疾病,常发生肌肉及关节的疼痛,有时也会发生心脏的病变。泛指影响骨骼、关节、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等发炎疾病,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國語辭典》:耳穴  拼音:ěr xué
耳针治疗上的刺激点。当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会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反应,这些部位即为耳针治疗上的刺激点。
《國語辭典》:恶病质(惡病質)  拼音:è bìng zhí
由于癌症或其他严重慢性病所引起,病人产生显著消瘦、贫血、精神衰颓、免疫功能丧失等全身机能衰竭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浑捶自扑(渾搥自撲)
亦作“ 浑塠自扑 ”。亦作“ 浑搥自武 ”。 捶击全身,自投于地。《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见母喫饭成猛火,浑搥自扑如山崩。”《敦煌变文集·八相变》:“散髮拔(披)头,浑塠自扑。”《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且知慈母罪深,雨泪浑搥自武。” 蒋礼鸿 通释:“应当以‘浑搥自扑’为正……‘塠’、‘武’都是错字。”
《國語辭典》:浑身是胆(渾身是膽)  拼音:hún shēn shì dǎn
比喻人胆量大,无所畏忌。《元史。卷一五九。赵璧传》:「秀才,汝浑身是胆耶!」
《國語辭典》:浑身解数(渾身解數)  拼音:hún shēn jiě shù
解数,本指武术的招式。浑身解数指将全身所有的本领使出来。如:「他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吸引别人的注意。」
《国语辞典》:回归热(回归热)  拼音:huí guī rè
病名。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媒是体虱,主要症状为高烧、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高烧持续数日降为常温,经过数日后又再发作,症状重新出现。
《漢語大詞典》:活抖抖
方言。因恐惧而全身不停地哆嗦。 陈登科 《活人塘》五:“ 薛陆氏 活抖抖的叫:‘乖!不得--了--啦!’”
《漢語大詞典》:汗流浃体(汗流浹體)
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张龙图:“ 张燾 误食厌物,谢既再拜而悟,汗流浹体。”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梦觉,汗流浹体。”亦作“ 汗流浹肤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青童神君》:“﹝ 深父 ﹞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浹肤。”
分類:全身惊惧
《國語辭典》:旱獭(旱獺)  拼音:hàn tà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齧齿兽类。外形像松鼠,又略像獭,全身棕灰色或带黄黑色。善于掘土,成群穴居。有冬眠的习性。皮可制衣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