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种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三三味,二、四禅定,三、四无量心,四、四无色定,五、八背舍,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定,八、十一切处,合为五十法。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三昧、四禅定、四无量心、五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八种塔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塔,菩萨塔,缘觉塔,阿罗汉塔,阿那含塔,斯陀含塔,须陀洹塔,转轮王塔也。此八人灭后,为必当立塔者,故有此名。翻译名义集所说。
八种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布施之八种类也。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
【佛学常见辞汇】
八种的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
八种谬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性谬,若色作色相乃至重作重想,是名性谬。二、分别谬,若分别色是色非色,是可见是不可见,是有对是无对,是名分别谬。三、聚谬,如于色中见我见众生,士夫之寿命于屋舍,四众,军旅,衣,食,莲华,车乘,树木,积聚,如是等中各作一相,是名聚谬,四、我谬,五、我我所谬,于有漏中取我我所,于常无量世中生取著,计我我所,是名我我所谬。六、爱谬,于净物中生贪著心,是名爱谬。七、不爱谬,于不净物中生瞋恚心,是名不爱谬,八、非爱非不爱谬,于一切不净物中生贪恚心,是名非爱非不爱谬。见菩萨善戒经二。
【佛学常见辞汇】
性谬、分别谬、聚谬、我谬、我我所谬、爱谬、不爱谬、非爱非不爱谬。
八种清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方四维八方之清风也。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同传通记曰:「八种清风者,今家无判。天台云:八种清风者,彼处实无时节,若寄此八谓除上下馀四方四维,故云八,亦可以对八卦也。
八种胜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受持八斋戒者得八种之胜功德也。一不堕狱、二不堕鬼、三不堕畜、四不堕须罗、五常生人中出家得道、六生欲天上、七恒生梵天值佛请法、八得菩提。见十善戒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可以获得八种殊胜的功德,即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修罗、常生人中出家得道、生欲天之上、恒生梵天、值佛请法、得菩提。
八种别解脱戒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种之别解脱也。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正学戒、四沙弥戒、五沙弥尼戒、六优婆塞戒、七优婆夷戒、八近住戒。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近住戒。
【佛学次第统编】
谓八种别解脱戒者:
一、比丘戒   二、比丘尼戒   三、正学戒   四、沙弥戒
五、沙弥尼戒  六、优婆塞戒   七、优婆夷戒  八、近住戒
八种长养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护译。说发心受八斋戒之功德者。
八种旋陀罗尼字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旋陀罗尼)
十八种物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物)
六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制,比丘使必蓄之者有六种:一、僧伽梨,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大衣也。二、郁多罗僧,七条之中衣也。三、安陀会,五条之下衣也。已上谓之三衣。四、铁多罗,铁钵也。五、尼师坛,坐具也。六、漉洒水囊,护水中虫命之具也。是为三衣六物。三衣虽在六物之中,然为六物中之根本,故特标举之,如言诗书六经也,行事钞二衣篇曰:「何名为制?谓三衣六物,佛制令蓄,通诸一化并制服用,有违结罪。」
【佛学常见辞汇】
佛制定比丘所必须蓄存的六种器物,即僧伽梨(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大衣)、郁多罗僧(七条之中衣)、安陀会(五条之下衣)、铁多罗(铁钵)、尼师坛(坐具)、漉水囊(保护水中虫命之具)。
十八种震动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震动相有三种也。(参见:六种震动)
八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七种加不定般为八种不还。不定般者,虽于三界中任何一界,断馀恶而般涅槃,然无决定之种性也。但此为台宗一家所立,性相家不释之。
八种布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随至施,随近己至,方能施与也。二怖畏施,畏怖灾厄,欲其静息而行惠施也,又见此财坏相现前,宁施而不失也。三报恩施,昔得他施,今还施于彼也。四求报施,今施物于彼而希他之返报也。五习先施,习于先人父祖之家法而行惠施也。六希天施,希生于彼天而行惠施也。七要名施,希美名而布施也。八为庄严心,为贤助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瑜伽者,禅定也。上义者,涅槃也。见俱舍论十八。
八种自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之大我,有八种之自在。(参见:八大自在我)
八大自在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见涅槃经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具有八大自在的真我,即能示一身为多身、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大身轻举远到、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诸根互用、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盖如来所證法身之体,遍一切处。全此之体,起于应用。故能一多自在也。
〔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尘身满大千界者,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故一尘之身与法身之量,同一广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满,自在无碍也。
〔三、大身轻举远到〕,大身轻举远到者,谓如来广大之身,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能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是也。
〔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者,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之心,安住不动,而能随诸众生现无量形类。又云: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是也。
〔五、诸根互用〕,诸根互用者,谓如来眼等诸根,互相为用,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然,诸根亦尔。是也。(一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之一根也。)
〔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證,而无能證之想,于法融通自在无碍也。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者,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者,谓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经云: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是也。
八戒斋八种胜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善戒经曰:「持此受斋功德:(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五)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六)若生天上。(七)恒生梵天。(八)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十善戒经说受持八戒斋的人有八种殊胜的功德,即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