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八部
(1).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2). 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
(3).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其一曰 但皆利部 ,二曰 乙室活部 ,三曰 实活部 ,四曰 纳尾部 ,五曰 频没部 ,六曰 内会鸡部 ,七曰 集解部 ,八曰 奚嗢部 。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天龙八部(天龍八部)  拼音:tiān lóng bā bù
佛教用语。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佛名经》卷二九:「一切圣贤、天龙八部、法界众生。」也称为「八部众」。
《國語辭典》:护法(護法)  拼音:hù fǎ
1.佛家指护持佛法的人。
2.随侍于佛教或道教主神旁边的人,负有守卫的责任。《西游记》第一六回:「众人悚惧,才认得三藏是种神僧,行者是尊护法。」
3.拥护国法。如:「护法之役」。
4.保护。《豆棚闲话。第六则》:「又请了几个废弃的乡宦,假高尚的孝廉,告老打罢的朋友,从边护法。」
5.人名。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大师。约生于六世纪中叶。曾任印度那烂陀寺的住持。其唯识学说继承陈那大师的传统,但在认识论上则主张有见分、相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佛教史上称为「四分家」。著有《广百论释》、《成唯识宝生论》等传世。
《國語辭典》:北府  拼音:běi fǔ
东晋建都建康,军府位于建康的北方广陵,故称军府为「北府」。后亦泛称政府军队及其所在地为「北府」。《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升平初,荀羡为北府都督,镇下邳。」明。吴伟业〈满江红。沽酒南徐〉词:「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國語辭典》:八股文  拼音:bā gǔ wén
文体名。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的应考文体。其体制源于宋、元的经义。最初八股考试命题采用经书中人伦治道之言,应试者据以敷陈经义,有若代圣贤立言,称为「制义」。元仁宗以四书命题,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时科举考试亦多取四书中的语句命题,故称为「四书文」。明成化以后渐成定式,清光绪末年废除。文章结构可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部分,全文对格式、体裁、用语、字数有严格规定。也称为「八比文」、「制艺」、「时艺」、「时文」。
《國語辭典》:磨喝乐(磨喝樂)  拼音:mó hē lè
1.七夕日供乞巧用的娃娃。用木、泥或蜡制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也作「魔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二十八部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千手观音有孔雀王二十八部之大仙众,二十八部者,一方有四部,四方上下之六方有二十四部,四维各有一部,通为二十八也。千手经曰:「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金光明文句七曰:「孔雀王经云:一方有四部,六方则二十四部。四维各一部,合为二十八部。」(参见:千手观音)。【又】毗沙门第四天王,各有二十八部之鬼神众。金光明经三曰:「散脂鬼神大将及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中略)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我当与此二十八部大鬼神往至彼所,隐蔽其形,随逐拥护是说法者。」最胜王经五曰:「我等四王与二十八部药叉大将,并与无量百千药,以净天眼过于世人观察拥护此赡部众。」
八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龙等之八部众,又乾闼婆等之八部鬼神也。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三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是大千世界之主,帝释是三十三天之主故也。(大梵,即色界天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三十三天主者,谓帝释与三十二人同修戒善,生忉利天,而帝释为天主也。)
〔二、龙〕,龙者神灵之物,孔雀经及大云等经,各列诸龙并龙王名字不一,皆言其能护持佛法也。
〔三、夜叉〕,梵语夜叉,华言勇健,亦名暴恶。有三种:一者在地,二者在虚空,三者在天。地夜叉不能飞腾,虚空与天二夜叉,皆能飞行也。
〔四、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阴,即身也。不啖酒肉,惟香资阴,故名香阴。是帝释天主乐神,在须弥山南,金刚窟住。天主欲作乐时,即上天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五、阿脩罗〕,梵语阿脩罗,华言无端正,以男多丑而女端正故,又云非天。谓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行非天也。其所居宫殿城郭器用,降于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间。(地居天者,即三十三天及四天王天也。)
〔六、迦楼罗〕,梵语迦楼罗,华言金翅、即金翅鸟神,其翮金色故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颈有如意珠,以龙为食。
〔七、紧那罗〕,梵语紧那罗,华言疑神。似人而头有角,亦帝释天主乐神也。
〔八、摩睺罗伽〕,梵语摩睺罗伽,华言大腹行。罗什法师云是地龙而腹行,又云是大蟒神而腹行也。
八部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说:一为舍利弗问经等之说,通常用之。一天众Deva,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禅天,无色界之四空处天也。身具光明,故名为天,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为天。二龙众Na%ga,为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众,列八大龙王。三夜叉Yaks!a,新云药叉,飞行空中之鬼神也。四乾闼婆Gandharva,译作香阴,阴者五阴之色身也,彼五阴唯嗅香臭而长养,故名香阴。帝释天之乐神也,法华经之听众,列四乾闼婆。五阿修罗Asura,旧作无酒,新作非天,又作无端正,此果报虽类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恶,故云无端正,彼之果报,有美女而无酒,故云无酒,常与帝释战斗之神也。六迦楼罗Garud!a,译作金翅鸟,两翅相去,有三百三十六万里,撮龙为食。七紧那罗Kim%nara,译作非人,新译作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故名人非人,为帝释天之乐神,故云歌神,帝释有二种之乐神,前之乾闼婆为奏俗乐者,此则为奏法乐者之天神也。八摩睺罗迦Mahoraga,译作大蟒神,大腹行,地龙也。见名义集二。此八部总为以人眼不能见者,故谓之冥众八部,八部中天龙之神验殊胜,故曰天龙八部,又名龙神八部。
【佛学常见辞汇】
天众、龙众、夜叉(华译勇健鬼)、乾闼婆(华译香神)、阿修罗(华译非天)、迦楼罗(华译金翅鸟)、紧那罗(华译非人)、摩睺罗迦(华译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龙)。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这些八部众,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又因为八部众以天龙为最殊胜,所以又叫做天龙八部,或是龙神八部。
八部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经之部类有八部。(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光赞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第八部三百偈(金刚般若)。」如经本所见,阅藏知津所云之大品,放光,光赞,其文虽有具异,然为同一经本,以之配于三部,非也。故天台之金刚疏及嘉祥之仁王经疏,皆以为八部中第一第二之经本未渡,取第三之光赞亦名之曰大放光。是为第三部。又八部中第四之道行与第五之小品为同本异译。大般若之第四分也。故嘉祥名第四分为小品或道行云。
【三藏法数】
(出般若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馀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三十七道品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诸法总为三十七道品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六波罗蜜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小品般若〕,谓与前大品所说之法,大要是同,因对大品,以其卷帙少故,是名小品般若。
〔三、放光般若〕,谓世尊入于三昧,从足千辐轮相,放大光明,上至肉髻及诸毛孔中,皆放光明,遍照十方国土,为诸菩萨而说此经,是名放光般若。(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光赞般若〕,光,即光明;赞,即讲说。谓佛从舌本出无数光明,照三千界,其光明中自然而现无数金莲华,其莲华上各有诸佛讲说此经,是名光赞般若。(三千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道行般若〕,谓佛说法,令诸众生闻者喜乐,展转相告,于中受学成就道行,是名道行般若。
〔六、金刚般若〕,金刚,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刚之贞,至坚至利、能断难断,能碎万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是名金刚般若。
〔七、胜天王般若〕,胜天王问佛云:菩萨摩诃萨云何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佛即答云: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经,则能通达檀波罗蜜乃至智波罗蜜等。此经由胜天王发问而说,是名胜天王般若。(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摩诃,华言大。梵语檀,华言施。)
〔八、文殊问般若〕,文殊师利白佛言:我观如来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等。佛即答云: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等,甚为希有。此经因文殊发问而说,是名文殊问般若。(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八部鬼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天王所领之鬼众也。仁王经合疏上曰:「八部者:乾闼婆、毗舍阇二众,东方提头赖吒天王领;鸠槃荼、薜荔多二众,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领;龙、富单那二众,西方毗留博叉天王领;夜叉、罗刹二众,北方毗沙门天王领。」一、乾闼婆Gandharva,译为香阴,不食酒肉,唯以香资阴身者。二、毗舍阇Pisa%ca,译为啖精气,食人及五谷精气之恶鬼也。三、鸠槃荼Kumbha%n!d!a,译为瓮形,其阴茎似瓮形之厌魅鬼也,四、薜荔多Preta,译为饿鬼,常逼于饥渴之阴鬼也。五、诸龙Na%ga,水属之王也。六、富单那Pu%tana,译为臭饿鬼,是主热之病鬼也。七、夜叉Yaks!a,译为勇健鬼,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天夜叉之三种。八、罗刹Ra%ks!asa,译为捷疾鬼。见名义集二。【又】天龙等之八部众也。三藏法数三十三曰:「八部鬼神,森然而翊卫。」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所率领的八部鬼众,即乾闼婆、毗舍阇、鸠槃茶(华译瓮形)、薛荔多(华译饿鬼)、诸龙、富单那(华译臭饿鬼)、夜叉(华译勇健鬼)、罗刹(华译捷疾鬼)。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二、毗舍阇〕,梵语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三、鸠槃荼〕,梵语鸠槃荼,华言瓮形。以其阴似瓮故,即厌魅鬼也。
〔四、薜荔多〕,梵语薜荔多,华言饿鬼。以其长劫不闻浆水之名故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五、诸龙众〕,诸龙众者,谓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利益人间;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龙,守转轮王大福人宝藏也。
〔六、富单那〕,梵语富单那,华言臭饿鬼。是主热病鬼也。
〔七、夜叉〕,梵语夜叉,华言勇健。有三种:一地夜叉,二虚空夜叉,三天夜叉也。
〔八、罗刹〕,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又云可畏。以其暴恶可畏故也。
八部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瞿昙译。佛为善作长者说东方八佛之名号功德。
十八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印度小乘之十八部也。(参见:小乘)
小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希那衍Hinaya%na%,对于大乘之称。求佛果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为尽未来际众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为灰身灭智归于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谛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为至辟支佛果之教体。如此小乘有二道,故亦谓之二乘。又此二乘为佛成道后十二年间经律论三藏之所诠,故天台称之为三藏教。佛灭后印度之小乘分总别二十之流派,来我国后,遂立宗名俱舍,成实,及律三者,即小乘也。是皆为佛随他意之说法,姑以调熟下劣根性者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證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乃至化一人我则堕悭贪。」法华经游意下曰:「今以二义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小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曰大乘。」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参见:声闻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处,便是證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者,对大乘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喻能乘人而到其果地之教法也。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言小乘者,小根小机所乘之义,灭小苦与小利益之教。自利主义之声闻缘觉阿罗汉,得小涅槃之法也。
【三藏法数】
小乘者,即人天乘也。谓人天以五戒十善为乘,运出四趣,故名小乘。(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