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公律
叛逆者
约定俗成
非核武区
天下文宗
公是公非
离格儿
《漢語大詞典》:公律
公认的规律。 鲁迅 《准风月谈·同意和解释》:“这种解释的作用,在于制造自己威权的宗教上,哲学上,科学上,世界潮流上的根据,使得奴隶和牛马恍然大悟这世界的公律,而抛弃一切翻案的梦想。” 瞿秋白 《文艺论辑·论翻译》:“书面上的白话文,如果不注意 中国 白话的文法公律,如果不就着 中国 白话原来有的公律去创造新的,那就容易走到所谓‘不顺’的方面去。”
分類:公认规律
《漢語大詞典》:叛逆者
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
参与造反的人
《國語辭典》:约定俗成(約定俗成)  拼音:yuē dìng sú chéng
事物的名称或法则,经人倡导,而成为社会习用或公认者。《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国语辞典》:非核武区(非核武区)  拼音:fēi hé wǔ qū
经过国际公认,不制造、贮存及进行测试核子武器的地区。如:「南极是世界各国均承认的非核武区。」
《国语辞典》:天下文宗  拼音:tiān xià wén zōng
尊称天下公认的文章大家。《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
《漢語大詞典》:公是公非
公认的是非。 唐 刘禹锡 《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唐 李翱 《答皇甫湜书》:“故欲笔削国史,成不刊之书,用 仲尼 褒贬之心,取天下公是公非为本。”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诗:“公是公非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姪。” 伍修权 《关于控诉美国侵略中国案的发言稿》:“全世界的公是公非是不容颠倒的。”
分類:公认是非
《國語辭典》:离格儿(離格兒)  拼音:lí gé ér
出乎范围或不合实际。《红楼梦》第四○回:「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