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93,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239  240  241  242  243  245  246  247  24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志贤( 大远禅师 )
论惟贞( 萧国公 )
僧法钦( 大觉、大觉禅师 别称 道钦 国一禅师、国一、国一焉 )
窦希𤤺( 希瓘 毕国公 )
辛云京( 金城郡王 忠献 )
卢奕( 贞烈 )
张均( 燕国公 )
李憕( 忠懿、忠烈 酒泉县侯 )
柳浑( 柳载、浑 夷旷、惟深、元舆 宜城县伯、宜城县开国伯 载 )
郑叔则( 懿 )
崔无诐( 毅勇 )
李倓( 建宁郡王 承天皇帝 )
杨国忠( 国忠 魏国公 )
韦伦(难理 郢国公 肃 )
韦斌( 平乐郡公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江。建阳人。幼出家。寻加戒品。而究其学。天宝元年。事道一禅师于州之佛迹岩。汲水采薪。未尝告劳。遂遁居金华山赤松洞。天大旱。贤因望空击石。慢骂曰。汝等业龙。无能为也。若是善萨龙王。则当遵佛敕。以救众生。击石才毕。雨果霈然。后游长安。名檀屡以大寺请住持。贤弗为屈。遂登五台。止太原甘泉寺。道属之参扣者。麇至。忽无疾而卒。谥大远禅师。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志贤。姓江。建阳人也。夙心刚整幼且成规。既遂出家寻加戒品。沾尝渐教守护诸根。抗节修心不违律范。大宝元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曾无间然。汲水拾薪惟务勤苦。游方见金华山赤松洞是黄初平叱石羊。之地郁林峻岭泉湖百步许。意乐幽奇既栖巅顶。野老负香粇蔬茄以供之。时天大旱。贤望空击石曼骂诸龙曰。若业龙无能为也。其菩萨龙王胡不遵佛敕救百姓乎。敲石才毕霈然而作。婺人咸悦。后游长安名公硕德列请为大寺功德之师。贤悚然不顾。明日遂行登五台。寻止太原甘泉寺。道俗请学禅理者继至。无疾而终。敕谥大远禅师旌乎厥德矣。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江。建阳人。夙心刚整。幼且成规。既出家。寻加戒品。抗节修心。不违律范。大宝元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汲水拾薪。惟务勤苦。游方。见金华山赤松洞。是黄初平叱石羊之地。郁林峻岭。泉湖百步许。意乐幽奇。既栖巅顶。野老负香粇蔬茹以供之。时天大旱。贤望空击石。曼骂诸龙曰。若业龙无能为也。其菩萨龙王。胡不遵佛敕。救百姓乎。敲石才毕。霈然而作。婺人咸悦。后游长安。名公硕德。列请为大寺功德之师。贤悚然不顾。明日遂行。登五台。寻止太原甘泉寺。道俗请学禅理者继至。
论惟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名瑀,以字行。论弓仁孙。玄宗开元末,为左武卫将军。肃宗时迁光禄卿,为元帅前锋讨击使,战陕州,以功进殿中监。从李光弼讨史朝义,以功封萧国公。光弼病,表惟贞自代。擢左领军卫大将军,改英武军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793 【介绍】: 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年二十八赴京师,路遇鹤林玄素禅师,遂从而习牛头禅法。后居临安径山,参学者众。代宗大历三年,召至长安,问法要,赐号“国一”。宰相崔涣、裴度等皆师事之。后辞归,卒谥大觉。世称“牛头六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4 【介绍】: 或作道钦。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师从玄素禅师,修习牛头禅法。后住余杭径山,结庐独处。代宗大历中诏至京师,赐号国一禅师,后辞归。卒谥大觉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朱氏。吴郡昆山人。家世业儒。母管。梦。折莲华系之衣带。觉而有孕。及生性温雅。与详儿戏。辄为佛事。长从校横。不勤师傅。年二十八。将趋试京师。道由丹徒。谒素禅师于鹤林。素谓之曰。子能从吾游乎。即躬为剃落。顾语其徒法鉴曰。此子异日大兴吾宗在。既受具。遂将南询。以博其趣向。祈教诫于素。素曰。乘流而行。遇径即止。至临安有山焉。樵者以为此天目之径路也。因次素言。禅坐石上不他往。一日有老翁。拜于前曰。我龙也。渊居此山久矣。自师之来。天人拥卫。威德炽盛。吾宫殿眷属。皆不能安。师诚有意教化者。愿舍为道场。语具别录。前临海令吴贞。又以别屿归之。自尔来学之士众矣。大历三年二月。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冰霜。净行林野。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现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春暄。师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上见之郑重。咨问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杨绾叹曰。此真方外高士也。手诏赐号国一。当是时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晋公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既还山。贞元五年。玺书宣劳。所赐尤丰缛。六年州牧治龙兴之净院。请下山。以便省候。八年示微疾。说法而逝。报龄七十九。法腊五十。谥大觉。弟子实相常觉等。奉全身塔葬于龙兴之净院。刺史王颜撰碑文。有慧崇者。亦其手度弟子也。事具别传。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钦。吴郡昆山人。姓朱氏。世服儒业。年二十八。即贡于礼部。道由丹徒。遇鹤林玄素禅师。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辞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师至临安东北山下。问途于樵者。曰。此径山也。师自东北而登。涉重冈。西至高峰北岩中。据石床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于前曰。我龙也。自师至此。吾属五百皆不安居。当挈归天目。愿以此地为立锡之所。言讫不见。北峰之阳有草庵可居。盖龙所造也。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礼遇有加。一日在内廷。帝至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赐号国一。逾年辞归杭州。即其庵所建寺。是为开山始祖。示寂后。谥号大觉。 赞曰。 代有觉士  出于文儒  宴坐双径  龙骧厥居 珠渊鳞屋  化为精庐  国之一号  帝赐不诬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法钦。俗姓朱氏。吴郡昆山人也。门地儒雅祖考皆达玄儒。而傲睨林薮不仕。钦托孕母管氏忽梦莲华生于庭际。因折一房系于衣裳。既而觉已便恶荤膻。及迄诞弥岁在于髻辫。则好为佛事。立性温柔雅好高尚。服勤经史便从乡举。年二十有八俶装赴京师路由丹徒。因遇鹤林素禅师。默识玄鉴知有异操。乃谓之曰。观子神府温粹几乎生知。若能出家必会如来知见。钦闻悟识本心。素乃躬为剃发。谓门人法鉴曰。此子异日大兴吾教与人为师。寻登坛纳戒。鍊行安禅。领径直之一言。越周旋之三学。自此辞素南征。素曰。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后到临安。视东北之高峦。乃天目之分径。偶问樵子。言是径山。遂谋挂锡于此。见苫盖覆罝网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时雨雪方霁旁无烟火。猎者至将取其物。颇甚惊异叹嗟。皆焚网折弓而知止杀焉。下山募人营小室请居之。近山居前。临海令吴贞舍别墅以资之。自兹盛化参学者众。代宗睿武皇帝大历三年戊申岁二月下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冰霜净行林野。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见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春暄师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帝见郑重咨问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杨绾笃情道枢行出人表。一见钦于众。退而叹曰。此实方外之高士也。难得而名焉。帝累赐以缣缯陈设御馔。皆拒而不受。止布衣蔬食。悉令弟子分卫。唯用陶器行。少欲知足无以俦比。帝闻之更加仰重。谓南阳忠禅师曰。欲锡钦一名。手诏赐号国一焉。德宗贞元五年遣使赍玺书宣劳并庆赐丰厚。钦之在京及回浙。令仆公王节制州邑。名贤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裴晋公度第五琦陈少游等。自淮而南妇人礼乞。号皆目之为功德山焉。六年州牧王颜请出州治龙兴寺净院安置。婉避韩滉之废毁山房也。八年壬申十二月示疾。说法而长逝。报龄七十九。法腊五十。德宗赐谥曰大觉。所度弟子崇惠禅师。次大禄山颜禅师。参学范阳杏山悟禅师。次清阳广敷禅师。于时奉葬礼者。弟子实相常觉等。以全身起塔于龙兴净院。初钦在山猛兽鸷鸟驯狎。有白兔二跪于杖屦之间。又尝养一鸡不食生类。随之若影不游他所。及其入长安长鸣三日而绝。今鸡冢在山之椒。钦形貌魁岸身裁七尺骨法奇异。今塔中塑师之貌凭几犹生焉。杭之钱氏为国。当天复壬戌中叛徒许思作乱。兵士杂宣城之卒发此塔。谓其中有宝货。见二瓮上下合藏肉形全在而发长覆面。兵士合瓮而去。刺史王颜撰碑述德。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各有碑碣焉。
窦希𤤺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原名希瓘。窦孝谌少子。姊为睿宗皇后。玄宗开元元年,官太子左庶子,累迁左常侍、太子少傅,封毕国公。兄弟皆贪鄙,而希𤤺尤甚。天宝七载,坐信巫祝诡说,放归田里。寻以尊老,复授开府仪同三司。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768 【介绍】: 唐兰州金城人。世为将家,有胆略,积功迁太常卿。史思明屯相州,云京追破其众,授开府仪同三司,加代州都督、镇北兵马使。太原军乱,授云京太原尹,进封金城郡王。数年,太原大治,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检校左仆射。卒谥忠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卢奂弟。谨重寡欲,克己自励,与兄奂名相上下。玄宗天宝初,为鄠县令、兵部郎中,所历有声。擢给事中,拜御史中丞。俄留台东都。安禄山陷东都,吏亡散,奕前遣妻子怀印间道走京师,己朝服坐台,被执。将杀之,即数禄山罪,骂不绝口。后赠礼部尚书,谥贞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张说子。玄宗开元四年进士。天宝中累迁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后贬建安太守,迁大理卿。受安禄山伪命任中书令。肃宗立,论罪,免死长流合浦。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张说长子。玄宗开元四年(716)进士及第,历仕太原司录、劝农判官、吏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主爵郎中。十七年任中书舍人。说死,袭封燕国公。二十六年,坐累贬饶州刺史,移苏州刺史。天宝间累迁户部、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建安太守。安史乱起,受伪职中书令,肃宗至德二载(757)论罪当死,免死,长流合浦郡。生平散见新、旧《唐书·张说传》、《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均集》20卷,今佚。《全唐诗》存诗7首。
唐诗汇评
张均,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张说长子。开元中自太子通事舍人累迁主爵郎中、中书舍人、户、兵二部侍郎,袭父爵燕国公。贬饶、苏二州刺史。天宝中,官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自以才当为宰辅,意常郁郁。禄山之乱,受伪署为中书令。肃宗返京,论罪当死,诏免,流合浦郡。有《张均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七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
均。赠太师燕国公说子。官户部侍郎。转兵部。开元二十六年坐累贬饶州刺史。寻徵为户部侍郎。九载迁刑部尚书。杨国忠用事。引为大理卿。受禄山伪命。罪当大辟。肃宗特恩免死。长流合浦郡。建中初赠太子少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少聪敏,以明经举,授成安尉。力于治,有任事称。玄宗天宝初除清河太守,举美政,迁广陵长史,民为立祠赛祝,岁时不绝。旋徙河东太守,又改京兆尹。安禄山反,完善城郭,遏其侵逼,帝擢为礼部尚书。城陷遭害,谥忠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5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明经及第,授咸阳尉。张说镇并州,引入幕府。玄宗开元九年(721)任长安尉,宇文融括天下田,以憕为劝农判官,巡察各道,迁监察御史。累迁吏部、度支员外郎,仓部、兵部、吏部郎中,给事中。天宝中,历仕清河太守、广陵长史、彭城太守、襄阳太守、河东郡太守、尚书右丞、京兆尹,封酒泉县侯。十四载(755)转光禄卿、东京留守,拜礼部尚书。十二月,禄山军攻破洛阳,憕遇难,谥忠烈,赠司徒。宣宗大中初,诏求憕图像,续图凌烟阁。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与萧颖士有交往。《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憕。并州文水人。举明经。开元时累官河南少尹。天宝中封酒泉县侯。为京兆尹。改光禄卿东京留守。安禄山反。憕缮城垒。训励士卒。遏贼西锋。擢礼部尚书。城破。为贼所害。诏赠司徒。谥曰忠懿。河洛平。再赠太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9 【介绍】: 唐襄州人,字夷旷。早孤,力学不辍。玄宗天宝进士。代宗大历末为尚书右丞。德宗贞元初封宜城县伯,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浑瑊与吐蕃会盟,柳浑以为难与吐蕃信结,后果劫盟。宰相张延赏嫉浑守正,排挤之,罢政事。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89 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玄宗天宝元年(742)进士及第,历仕丰城令、监察御史、右补阙。代宗大历二年(767)任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大历中历仕袁州刺史、谏议大夫。德宗建中初充浙江东西道黜陟使,还朝拜右庶子,迁尚书右丞、右散骑常侍。四年(783),泾原兵乱,浑遁入终南山,不受朱泚召。贞元元年(785)贼平,拜兵部侍郎,封宜城县开国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谥曰贞。生平详见柳宗元《柳公(浑)行状》、新旧《唐书》本传。浑善文,与顾况友善。《新唐书》本传及《艺文志四》均云“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襄州人。天宝初进士。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除殿中侍御史。大历中累迁尚书右丞。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5 【介绍】: 唐荥阳人。明经及第。累官至御史、屯田员外郎,转库部员外郎。代宗大历初为河南副元帅王缙僚佐。拜吏部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德宗建中中,为天平节度副使。二年,为东都畿观察使。迁东都留守兼河南尹,加户部侍郎。入为尚书左丞。迁太常卿。贞元三年,转京兆尹。与裴延龄不协,贬永州长史。转信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卒谥懿。
崔无诐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博陵人。娶萧至忠女,至忠败,被贬。久乃为益州司马。杨国忠引为少府监,守荥阳。安禄山攻荥阳,率众拒之,城破被害。谥毅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6 【介绍】: 唐宗室。肃宗第三子,封建宁郡王。英毅有才略,善骑射。安禄山乱,从玄宗幸蜀,途中劝谏太子(后为肃宗)往河西图兴复,为玄宗所接纳。终因性忠謇,为张良娣、李辅国所谮,赐死。代宗时追赠齐王,追谥承天皇帝。
全唐文·卷一百
倓。肃宗第三子。天宝中封建宁郡王。授太常卿同正员。元宗幸蜀。百姓遮留太子。倓因劝趣河西。收河朔军谋兴复。遂从肃宗北上。渡渭日数十战。常身先。三军属目。至灵武。肃宗即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乃更诏倓典亲兵。张良娣与李辅国交构。图危皇嗣。倓忠謇。数言之。反谮其有异志。遂赐死。代宗立。追赠齐王。大历三年。诏以倓当艰难。首创大谋。中兴有功。进谥承天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蒲州永乐人,本名钊。杨贵妃堂兄。早年从军,迁至金吾卫兵曹参军。玄宗天宝初,杨贵妃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乃引国忠为僚佐,遣入京,玄宗授监察御史。后兼领十五使,专判度支事,出入禁中,日加宠幸。以事陷王鉷,代为御史大夫,权京兆尹,赐名国忠。荐鲜于仲通为益州长史,率精兵八万讨南诏,全军陷没。又使司马李宓再讨,再败,宓战死。二役丧师二十万众,国忠皆隐其败,以捷书上闻。天宝十一载,李林甫卒,代为右相,兼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淫纵不法,权倾内外。十四载,安禄山以诛国忠为名叛乱,国忠随玄宗西奔,至马嵬驿,兵变被杀。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国忠。太真妃从祖兄。本名钊。元宗为改今名。因诸女弟得召。擢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累迁京兆尹兼兵部侍郎。自请领剑南节度。俄加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拜御史大夫。领吏部。代李林甫为右相。兼文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封魏国公。徙封卫。册拜司空。安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元宗幸蜀。国忠从。至马嵬。兵士争刃之。枭首以徇。
韦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9 【介绍】: 唐京兆人。韦光乘子。玄宗时累官大理评事。安禄山反,玄宗幸蜀,拜伦剑南节度行军司马。时内官禁军相次到蜀,所在侵暴,号为难理,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肃宗乾元末,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忤李辅国,未行而改秦州刺史。代宗即位,历忠、台、饶三州刺史,为宦官用反间计,贬信州司马。遇赦,旅寓洪州十数年。德宗即位,拜太常少卿,充通吐蕃使,奉使称旨,西蕃敬服。为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寻改太子少师致仕,封郢国公。卒谥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安石子。睿宗景云间,父为相时授太子通事舍人。早修整,尚文艺,容止严厉,与兄韦陟齐名。玄宗开元中,娶薛王业女,寻迁秘书丞。天宝中,拜中书舍人,兼集贤院学士,未几迁礼部侍郎、太常卿。李林甫构陷刑部尚书韦坚,斌以亲累贬巴陵太守,移临安。安禄山反,斌为叛军所得,伪授黄门侍郎,忧愤而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睿宗时宰相韦安石之子。景云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封平乐郡公。玄宗开元间官秘书丞。天宝初转国子司业,又拜中书舍人,改太常少卿。五载(746)坐事贬巴陵太守,迁寿春太守。十四载任临汝太守。安禄山叛军占领洛阳时被系,伪署黄门侍郎。忧愤而卒。肃宗时,赠郇国公。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三有神道碑文。《会稽掇英总集》卷二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