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1,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243 244 245 246 247 249 250 251 252 下一页
董晋(字 混成 恭惠 )
韩择木( 昌黎郡公 )
仆固怀恩( 丰国公、大宁郡王 )
刘乃(字 永夷 贞惠 )
杜亚(字 次公 肃 )
独孤及(字 至之 宪 世称 独孤常州 行第 十四 )
秦系(字 公绪 号 东海钓客、南安居士 行第 十四 )
严武(字 季鹰 郑国公 行第 八 )
马燧(字 洵美 豳国公、北平郡王 庄武 )
刘怦( 恭 )
刘赞(字 公佐 敬 )
包佶(字 幼正 世称 二包 行第 七 丹阳郡公 )
唐代宗(庙号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睿文孝武帝 李豫 名 俶 广平王、楚王、成王 )
张延赏(名 宝符 成肃 )
其它辞典(续上)
萧华( 徐国公 )董晋(字 混成 恭惠 )
韩择木( 昌黎郡公 )
仆固怀恩( 丰国公、大宁郡王 )
刘乃(字 永夷 贞惠 )
杜亚(字 次公 肃 )
独孤及(字 至之 宪 世称 独孤常州 行第 十四 )
秦系(字 公绪 号 东海钓客、南安居士 行第 十四 )
严武(字 季鹰 郑国公 行第 八 )
马燧(字 洵美 豳国公、北平郡王 庄武 )
刘怦( 恭 )
刘赞(字 公佐 敬 )
包佶(字 幼正 世称 二包 行第 七 丹阳郡公 )
唐代宗(庙号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睿文孝武帝 李豫 名 俶 广平王、楚王、成王 )
张延赏(名 宝符 成肃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萧嵩子。玄宗天宝末为兵部侍郎。安禄山乱,陷于叛军,伪署魏州刺史。郭子仪攻安庆绪于相州,华欲以魏为应,事泄被执。崔光远收魏州,破械出华。朝廷正授华为魏州刺史。后归京,仍以任伪官贬为试秘书少监。历尚书右丞、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肃宗上元初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宦官李辅国用事,求为宰相,华拒之,遂结怨。后辅国以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峡州司马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 籍贯不详。萧嵩子。玄宗开元中历仕司勋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嵩卒,袭封徐国公。天宝末任兵部侍郎。禄山乱起陷贼,伪署魏州。魏人美其惠政,朝廷乃正授魏州刺史。及归京,仍以污贼自请降试秘书少监,寻迁尚书右丞,擢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上元二年(761)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宝应元年(762)忤李辅国,辅国矫命罢相,贬峡州员外司马,后量移江州刺史。代宗广德中卒于任所。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刘长卿《祭萧相公文》。《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华。太子太师嵩子。天宝末嗣爵。官兵部侍郎。禄山之乱陷贼。伪署魏州刺史。贼平。以污伪命降试秘书少监。稍迁尚书右丞。擢河中晋绛节度使。上元元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肃宗寝疾。李辅国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硖州员外司马。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799 【介绍】: 唐河中虞乡人,字混成。明经及第。德宗时为太常卿,后加兼御史大夫。朱泚反,令往恒州宣慰。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往说之,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贞元五年,迁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政事决在窦参,晋但奉诺而已。后改礼、兵尚书。汴州李万荣死,诏晋以同平章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汴州刺史。晋谦愿俭简,事多循仍,故军粗安。卒谥恭惠。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明经及第。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授校书郎翰林待制。历太常少卿左金吾将军。德宗朝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改尚书左丞。复拜太常卿。贞元五年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年罢为礼部尚书检校左仆射兼宣武节度营田汴宋观察使。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恭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广陵人,郡望颍川。玄宗朝,官国子四门博士,国子司业。精隶书,兼工八分。天宝初,历诸王侍书、庆王府属、荣王府司马、翰林院学士。肃宗乾元二年,官右散骑常侍,迁礼部尚书。宝应元年,为太子太保、集贤殿学士副知院事,封昌黎郡公。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唐时铁勒族人。世袭都督。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赴行在,来往征战,收两京,平史朝义,有殊功,封丰国公。累官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代宗广德元年,以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两女远嫁绝域得与蕃将联兵,大功显卓,却受宦官骆奉先、鱼朝恩与边将辛云京、李抱玉挤兑逼迫,而怏怏不平。上书申诉,而朝廷态度又暧昧不明。终于兵戎相见,为唐军击败,子仆固玚被杀。遂屡引回纥、吐蕃攻唐。后率兵至鸣沙县,遇疾还,死于灵武。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怀恩。铁勒部人。世袭都督。天宝中加左领军大将军。从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前后皆立殊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加工部尚书。代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授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充朔方都知兵马使同节度副大使。广德改元。册勋拜太保。仍赐铁券。名藏太庙。画像淩烟阁。辛云京与怀恩有隙。奏其反状。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进围榆次。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子仪至河中。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北走灵武。啸聚亡命。上念其勋旧。遥授太师兼中书令大宁王。永泰元年。怀恩糺合诸番。南犯京师。至鸣沙县病甚。还死灵武。部曲焚其尸以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84 【介绍】: 唐河南伊阙人,字永夷。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四年累拜兵部侍郎。德宗奔奉天,酒卧疾私第。时朱泚称大秦皇帝,遣人召乃,固称病重不从。后乃绝食而死,谥贞惠。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乃字永夷。河南伊阙人。天宝中进士。累官民部郎中。充浙西留后。大历中迁兵部侍郎。朱泚作乱。乃卧疾私第。闻车驾幸梁州。投床搏膺。不食卒。年六十。赠礼部尚书。谥贞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98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次公。肃宗在灵武,上书论当世事,擢校书郎。累授给事中,出为江西观察使。德宗立,召还,旋出为陕虢观察兼转运使。兴元初,入迁刑部侍郎,又拜淮南节度使。大治漕渠,人皆悦赖。亚自以当衡柄,累出外职,志颇不适,政事多委参佐,恣为侈靡。贞元中,罢归,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卒谥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77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至之。玄宗天宝末举洞晓玄经科。补华阴尉。代宗时以左拾遗召,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卒,谥宪。世称独孤常州。性孝友,喜鉴拔后进,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与李华、萧颖士等齐名。有《毗陵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777 字至之,排行十四。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中洞晓玄经科,授华阴尉。肃宗至德中避地越州,历佐浙东节度、江淮都统幕。代宗广德元年(763)征为左拾遗,累迁太常博士,礼部、吏部二员外郎。大历三年(768)出为濠州判史,五年改舒州刺史,八年迁常州刺史。十二年四月卒,谥宪。生平详见崔祐甫《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公行状》、《新唐书》本传。今人赵望秦有《独孤及年谱》。及有文名,与萧颖士、李华、贾至等先后倡导古文,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又工诗,其论诗主缘情绮靡说。今存《毗陵集》20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唐诗汇评
独孤及(725一777),字至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天宝中,客游梁、宋,与高适、贾至、陈兼为友。十三载(754),应道举,对策高第,授华阴尉。安史乱起,南奔。上元初为左金吾兵曹,充江淮都统李峘掌书记。征为右拾遗,历太常博士、礼吏二部员外郎。大历中,出为濠、舒二州刺史,治绩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九年,徙常州刺史,卒。及与李华、萧颖士齐名,提倡古文,奖掖后进,梁肃、朱巨川、崔元翰等皆出其门,天下谓之文伯。有《毗陵集》二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全唐诗补逸
独孤及字至之,洛阳人。大历十二年卒,年五十三。补诗二首。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加检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刺史。卒年五十三。谥曰宪。著有毗陵集。
作品评论
崔祐甫《独孤公神道碑》
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咏歌,峻如嵩华,威如江河,清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其文宽而简,直而婉,辩而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睹两汉之遗风。……其馀记物叙事,一篇一咏,足以追纵往烈,裁正狂简。权德舆《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及谥议》
独孤及刚方直清,根于性术。其修身莅官,确手处中,立言遣辞,有古风格。辩论裁正,昭德塞违,浚波澜而去流荡,得菁华而无枝叶。皇甫澄《谕业》
独孤尚书之文,如危峰绝壁,穿倚霄汉,长松怪石,倾倒溪壑,然而略无和畅,雅德者避之。唐才子传
及性孝友,喜鉴拔。为文必彰明善恶,长于议论。工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得大名当时。唐诗归
钟云:少不喜此君诗,其全集近八十首,冗累处甚不好看,故所选止此。然其高处已似元道州矣,以此知诗之难看者,不当便弃之也。使此君止传此数诗,则亦盛唐好手、惟读其全集,故反生厌:《唐律消夏录》
独孤至之诗笔俱高,中唐时亦一大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字公绪。玄宗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注《老子》,弥年不出。与刘长卿、韦应物友善,以诗相赠答。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800? 字公绪,号东海钓客,排行十四,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玄宗天宝中赴京应试未第,天宝末避乱归越,隐居剡山。德宗建中元年(780)隐泉州九日山,三、四年间归隐越州。贞元七年(791)徐泗节度张建封征为从事,检校校书郎。十六年返居润州茅山,未几卒。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宋高似孙《剡录》卷三本传、《唐诗纪事》卷二八、宋李昭𤣱《跋秦系诗》、宋刘克庄《跋秦系诗》。近人赵昌平有《秦系年表》(附《秦系考》)。系工诗,以五言著称。韦应物赠诗云:“五言今日为君休”。(《答秦十四校书》)与刘长卿唱酬甚密,二人唱和诗曾编成《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权德舆为之序曰:“彼汉东守(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唐诗汇评
秦系(约725-约805),字公绪,越州会猜(今浙江绍兴)人。天宝末举进士不第。至德中隐居剡溪。大历五年,薛嵩辟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辞不就。大历末,因与妻谢氏离异获谤,迁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穴石为砚,注《老子》,弥年不出。刺史薛播往见之,岁时致牛酒。建中末,返会稽。贞元七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荐,就加校书郎。晚年隐居茅山,年八十余年。与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皎然等友善,唱和甚多。有《秦系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词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之元黄相发,奇采逸响,争为前驱。李昭圮《跋秦系诗》
系辞意清远,讽而不怨,有古诗人之风。一时与游者钱起、韦应物、刘长卿、鲍防、耿湋,皆知名士,独权德舆深爱之,非所谓大音希声、大味必淡者欤?后村诗话
韦苏州与系诗:“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韦公五言独步一世,而怜才下士如此。《唐诗品》
隐君夙慕林丘,早怀旷度,但气过其文,遂乏华秀,外无清庙明堂之奏,内无逍遥御风之景,寥寥自得,亦可谓跨俗之致而已。至如“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又“门前山色能深浅,壁上河光自动摇”,山人景象模榻殆尽。《唐诗别裁》
刘长卿自谓“五言长城”,系欲以偏师攻之。然诗格近幽涩,未之许也。《大历诗略》
公绪人品高,诗品中中,而权载之谓文房“五言长城”,秦以偏师攻之,其亦别有意在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65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季鹰。严挺之子。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肃宗至德中,拜京兆少尹。后迁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众,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威震一方,吐蕃不敢犯境。旧相房琯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最厚杜甫,然数次欲杀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6—765 字季鹰,排行八,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以门荫为太原府参军事。玄宗天宝六载(747),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判官,累迁至侍御史。安史乱起,随玄宗幸蜀,擢谏议大夫、给事中。两京收复,授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肃宗乾元元年(758),坐房琯事贬巴州刺史,后移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改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代宗践阼,以兵部侍郎召入,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封郑国公。广德二年(764),再镇蜀,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大破吐蕃。永泰元年(765),卒于任所,赠尚书左仆射。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严武善诗,笔力雄健,诗有奇趣,与杜甫、岑参、羊士谔等人友善,多所赠答。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称他“笔落惊四座”(《八哀诗》)、“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武死后,杜甫有诗哀悼之。《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严挺之之子,以门葫调补太原府参军。天宝末,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肃宗即位灵武,房琯荐为给事中。两京收复,为京也少尹,河南尹。乾元元年,坐房琯党贬巴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上元二年,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宝应元年入朝,历京兆尹,户部侍郎、黄门侍郎,复拜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卒于镇。武与杜甫交谊颇厚,甫流寓成都,得其照拂。《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季鹰最善少陵,笃于推信,故附离声诗,若有合辙。然有收入杜集者,如“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又“江头枫叶红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又“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河天阔足风涛”,兹皆善于拟近,谓优孟为真叔敖,可尔。唐诗归
此人妙绝,交有奇情,诗有奇趣,想老杜不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95 【介绍】: 唐汝州郏城人,字洵美。马炫弟。少学兵书战策,沉勇多算。安禄山反,燧劝范阳留守贾循归唐,循犹豫不决被杀,燧脱逃。代宗宝应中,累迁郑、怀、陇、商等州刺史。大历中,屡破李灵耀、田悦,迁河东节度使。入迁检校兵部尚书,封豳国公,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复以平李怀光功,迁光禄大夫,兼侍中,德宗赐《宸扆》、《台衡》二铭,言君臣相成之美。后以击吐蕃,误信与盟,致被袭击。遂罢节度使,解兵权,拜司徒,兼侍中。卒谥庄武。时以燧与李晟、浑瑊为“三大将”。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大历中为河阳三城使。汴将李灵曜反。燧击破之。迁河东节度使。又以破田悦功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魏博贝四州节度观察招讨使。兴元元年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讨平李怀光。迁光禄大夫兼侍中。与吐蕃盟平凉。为蕃军所劫。夺兵柄。守司徒。贞元五年图形凌烟阁。十一年薨。年七十。赠太尉。谥庄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85 【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少为范阳裨将。朱滔时积功至雄武军使,迁涿州刺史。李宝臣击败滔于瓦桥,欲乘胜袭幽州,怦设方略,勒兵完守。擢御史中丞。及滔死,军中推怦总军事,俄诏为节度副大使、彭城郡公。卒谥恭。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怦。幽州昌平人。累迁涿州刺史。朱滔称大冀王。伪署怦范阳留守。贞元二年滔死。军中推怦总军事。诏授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彭城郡公。死年五十九。赠兵部尚书。谥曰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96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字公佐。刘汇子。少以门荫入仕,累授鄠县丞。代宗初,杨炎荐之,累授侍御史、浙江道观察判官。德宗建中中,炎为相,擢为歙州刺史,迁常州刺史,以勤干闻。贞元三年,再迁宣州刺史、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赞不知书,但以强猛立威。在宣十余年,厚敛殖货,务贡奉以希恩,子弟皆亏庭训,人士鄙之。卒谥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与韩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刘晏门下。德宗贞元以后,相继掌天下财利。历汴东两税使,诸道盐铁等使,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诗。与兄包何齐名,时称二包,又与父、兄号三包。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92 字幼正,排行七,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父融,有文名。佶于玄宗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天宝末避地江南。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入刘晏转运幕。大历中历官度支郎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十二年(777)坐与元载善贬岭南。十四年起为江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权领转运盐铁使,历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盐铁使。贞元元年(785)入为刑部侍郎,改国子祭酒,二年知贡举。转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八年五月卒。生平见权德舆《祭故秘书包监文》、《新唐书·刘晏传》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四〇。佶有诗名,与兄何并称二包,与李纾并称包李。权德舆称其诗:“雅韵超俗,清机入冥。立言大旨,为纲为纪。行中文质,不俚不俗。”(《祭故秘书包监文》)《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包佶(约727—792),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开元诗人包融之子,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曾为转运使刘晏判官。大历中,累迁至谏议大夫。十二年,坐与元载厚善贬岭南。建中初,复授江州刺史,权领江淮盐铁转运。入为户部郎中,仍权领盐铁。三年,为右庶子、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初,官刑部侍郎,迁国子祭酒,兼知贞元二年贡举。官终秘书监。佶与兄包何均能诗,时称“二包”。有集,梁肃为之序,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擢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87 【介绍】: 唐蒲州猗氏人。本名宝符。张嘉贞子。幼孤。开元末,玄宗召见,赐今名,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代宗大历初拜河南尹,徙荆南、剑南西川节度使,加吏部尚书。德宗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袭成都作乱,讨平之。贞元元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卒谥成肃。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延赏。中书令嘉贞子。本名宝符。元宗取赏延于世之义改焉。特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肃宗在凤翔。拜监察御史。累擢太原少尹兼行军司马北都副留守。代宗朝拜御史大夫。历淮南荆南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寻加吏部尚书。贞元元年徵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谥曰成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