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1,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248 249 250 251 252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李承昭(字 承昭 豳国公 )
杨绾(字 公权 文简 )
王虔休(字 君佐 名 延贵 敬 同昌郡王 )
僧崇惠( 崇惠、慧崇 章 护国三藏 性空大师 号 馎饦 )
吴筠(字 贞节 宗玄先生 )
崔伦(字 叙 敬 )
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号 义宗 )
苏端( 忤旨、杨绾曰文贞 )
骆奉先( 江国公 )
僧天然(世称 丹霞和尚 智通禅师、智通塔号妙觉、智通 )
李复(字 初阳 昭 )
杜黄裳(字 遵素 宣献、宣 邠国公 )
马宇(字 灵符 号 马孺子 )
僧甄公( 鲁 )
其它辞典(续上)
崔衍(字 著 懿 )李承昭(字 承昭 豳国公 )
杨绾(字 公权 文简 )
王虔休(字 君佐 名 延贵 敬 同昌郡王 )
僧崇惠( 崇惠、慧崇 章 护国三藏 性空大师 号 馎饦 )
吴筠(字 贞节 宗玄先生 )
崔伦(字 叙 敬 )
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号 义宗 )
苏端( 忤旨、杨绾曰文贞 )
骆奉先( 江国公 )
僧天然(世称 丹霞和尚 智通禅师、智通塔号妙觉、智通 )
李复(字 初阳 昭 )
杜黄裳(字 遵素 宣献、宣 邠国公 )
马宇(字 灵符 号 马孺子 )
僧甄公( 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陵安平人,字著。崔伦子。玄宗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历苏、虢二州刺史,虢州多山田,赋税甚重,衍上疏陈百姓困苦,特敕减免。迁宣歙观察使。政务简便,百姓安之。德宗贞元二十一年,诏加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九。谥懿。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衍。左丞伦之子。历官江苏虢三州刺史。贞元二十一年加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77 【介绍】: 唐宗室后裔。字承昭。封豳国公。肃宗至德中,为山南采访使。上元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福州刺史,旋升为节度使。代宗大历七年,入为礼部尚书。寻出为华州刺史。十年,为相州刺史、昭义节度留后。时相卫节度田承嗣为乱,不奉诏。遂贬承嗣,以承昭为昭义节度,与诸道犄角进军。次年,抗表辞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公权。幼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尤工文辞。玄宗天宝进士,补太子正字。又登辞藻宏丽科为第一,超授右拾遗。肃宗即位灵武,绾冒难赴行在,拜起居舍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礼部、吏部侍郎,历典选举,精核人物,以公平称。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载诛,乃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绾既辅政,渐复太平旧制。卒谥文简。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举进士。补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举词藻宏丽科。擢右拾遗。肃宗即位。擢起居舍人知制诰。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卒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9 【介绍】: 唐汝州梁人,字君佐。本名延贵。少涉学,好武艺,以信义为乡党畏慕。节度李抱真闻其名,厚以财帛招之,攻战功多,擢为步军都虞候。抱真卒,众谋立其子,虔休谓当禀天子,众乃止。德宗嘉之,授潞州左司马,赐名。迁昭义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卒谥敬。全唐文·卷五百十五
虔休字君佐。汝州梁人。本名延贵。大历中累擢步军都虞候兼御史中丞。封同昌郡王。赐今名。迁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贞元十五年卒。年六十二。赠左仆射。谥曰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杭州人,俗姓章。少礼径山道钦出家,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常务。初住昌化千顷峰顶,诵《佛顶咒》数载。又居盐官硖石东山,复遁迹于于潜落云寺。代宗大历初,入长安章信寺。大历三年,于寺中架刀梯百尺,行如坦路,复蹈烈火,探油汤,嚼铁叶,朝官市民骈足而观,声若雷响。诏赐紫,授鸿胪卿,赐号护国三藏。移居安国寺。世称巾子山降魔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也。永泰初。国一祖师。昉入径山。一日禅坐北峰石屏下。见一白衣。称是天目巾子山人。致礼于前曰。彼山之神告我。以长安佛法将有难。遣我救之。若非僧相。不足以增重法门。愿从师剃落。山云。汝有何能而可以救法耶。崇曰。能诵观音俱胝等祝。山因验之。使喝座后石屏。喝之石裂为三。山乃为落发。崇即辞去。游京师止章敬寺。大历三年九月十二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言。佛力道法。陛下兼爱。而无所优劣。臣愿得与僧之号材术者角。则庶几陛下知祖教之未可等视。而使天下改观幸甚。制可。明日华于东明观。作刀梯级。蹑而升如平地。无小痛楚。僧之会者。皆辟易不敢仰视。时鱼朝恩。尹京师。崇即投牒。愿与角。又明日作梯于所止寺庭。倍其高。而锋刃之利。势不可触。而崇徒跣上下莫之攀附。旁立者为胆掉。且探沸油。餐热铁。禅坐火聚中。于是华辈。相顾骇散。上闻之喜。遣中官传宣召问。师承何人。崇曰。径山高道僧法钦。臣之师也。上慰劳嘉叹。至于再三。赐紫衣。授鸿胪卿。号护国三藏。敕居安国寺。崇一切辞以未受具戒。不敢受。上特令开坛。召十师授戒。方羯磨。忽坛上放光。现白月轮相而隐。上骇异。谥性空大师。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崇惠。姓章氏。抗州人也。稚秫之年见乎器局。鸷鸟难笼出尘心切。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子。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头草屋多历年月。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心亦劳止。择木之故于章信寺挂锡。则大历初也。三年戊申岁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焉。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且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焉。诏授鸿胪卿。号曰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自尔声彩发越德望峻高。代宗闻是国一禅师亲门高足。倍加郑重焉。世谓为巾子山降魔禅师是也。 系曰。或谓惠公为幻僧欤。通曰。夫于五尘变现者曰神通。若邪心变五尘事则幻也。惠公持三密瑜伽护魔法助其正定。履刃蹈炎斯何足惊乎。夫何幻之有哉。瑜伽论有诸三神变矣。神僧传·卷第八
释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稚秣之年。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子。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大历三年大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马。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焉。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尘。往礼径山国一禅师。勤禅观。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头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淩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三年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遍重。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道焉。时缁伍亘相顾望。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丈。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庭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踏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诏授号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贞节。通经义,善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玄宗天宝初召至京,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于帝,遂固求还嵩山。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玄先生。善诗,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5岁笃志道教,隐居于南阳倚帝山。玄宗天宝初召入京,请度为道士,旋入嵩山嵩阳观,从道士冯齐整学正一之法。旧说吴曾推荐李白为翰林供奉,实误。天宝十三载(754),再召入京,任翰林供奉。不久自请归山。安史乱后,避乱南行,曾隐居庐山,又曾游浙中。后卒于宣城道观。门人私谥宗玄先生。新、旧《唐书》有传,但错误较多,此据《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其文集唐时有10卷,今仅存《宗玄先生文集》3卷。其诗多咏历代神仙高士事迹,间亦有游历山水、感怀时事之什。《全唐诗》编为1卷,另补遗6首。《洞霄诗集》等书中尚存诗4首又4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唐诗汇评
吴筠(?-773),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年十五,向道,隐居南阳倚帝山。后被徵召人京,度为道士,居嵩山,受学于冯齐整。天宝中,玄宗诏至京,敕待诏瀚林,苦求还山。无何,安史乱起,乃避地江南,柄隐于庐山、越州等地。大历末,卒于宣城。门人私谥曰宗玄先生。善为诗。有《吴筠集》一卷,已佚。后人辑有《宗玄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卒大历中,弟子私谥为宗玄先生。补诗二首。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筠。鲁中儒士。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元宗闻其名。遣使徵之。令待诏翰林。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坚求还山。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终于越中。
作品评论
权德舆《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
(筠)属词之中,尤工比兴。观其自古王化诗,与《大雅吟》、《步虚词》、《游仙》、《杂感》之作,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万象,用冥环抠,稽性命之纪,达人事之变、大率以啬神挫锐为本;至于奇采逸响,琅琅然若戛云傲而凌倒景,昆阆松乔,森然在目。近古游方外而言六义者,先生实主盟焉。权德舆吴尊师传
(筠)凡为文、词理疏通,文采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旧唐书本传
筠允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巧,人多从之。新唐书本传
(筠)通经谊,美文辞……性高鲠,不耐沉浮于时……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诗略相甲乙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深州安平人,字叙。及进士第,历吏部员外郎。陷于安禄山叛军,不受伪署。代宗宝应中以右庶子使吐蕃,扣二年,吐蕃执之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六年,终不屈,乃许还。代宗时迁尚书左丞。卒谥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761 【介绍】: 唐宗室。高宗第五子。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性仁厚,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因数拂武后旨,从幸合璧宫,遇酖卒,年仅二十四。追谥孝敬皇帝。全唐文·卷九十九
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六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咸亨二年。高宗幸东都。令监国。宏仁孝。未尝有过。武后将骋志。宏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谥曰孝敬皇帝。中宗践祚。祔于太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建庙东都。停义宗号。以谥名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蓝田人。肃宗乾元元年进士。代宗初,历监察御史。大历六年,任高陵令。入朝为度支员外郎、比部郎中。十二年,以议杨绾谥忤旨,贬广州员外司马。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端。肃宗朝比部郎中。太常谥杨绾曰文贞。端持异议。帝恶其言丑险不实。贬巴州员外司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以宦官事代宗,历右骁卫大将军。代宗广德初,监仆固怀恩军。怀恩惧其谮,遂叛。事平,擢为军容使,掌畿内兵,权焰甚炽。累封江国公,监凤翔军。大历末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24 【介绍】: 唐僧。姓氏里居不详。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又师石头希迁禅师受戒法。居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宪宗元和中上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阳丹霞山结庵。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详,禅宗僧人。少习儒典,后转奉佛法。先参马祖道一,又师石头希迁,再诣马祖,寻入南阳丹霞山,转次居天台山莲华顶三载,又礼国一禅师。宪宗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为莫逆交。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称丹霞和尚。穆宗长庆四年(824)卒。谥智通禅师。《祖堂集》卷四、《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有传。《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全唐诗续拾》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不知何许人。先以冠带见石头迁禅师于南岳。执㸑三年。始遂落发。复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师。即造江西大寂法会。大寂甚奇之。俄居天台华顶三年。寻诣径山。礼国一。元和中。登龙门香山。善伏牛禅师。尝客惠林寺。时天大寒。因取木佛像烧之。以自燠。或讥其拨无因果。曰吾欲以茶毗舍利尔。曰木头安从得舍利。然笑曰。若是则可更取几尊来焚。 元和三年。游洛阳晨。出横卧天津桥上。会留守郑公驺从过之。呵不为动。公使问何人。然徐仰视而应曰。无事僧。公异之。乃奉束帛袭衣。月给米面。自是归信者益众。十五年春。乃结庵南阳之丹霞山。以便林泉之乐。一日谒忠国师。先问侍者。国师在否。者云。在即在。只是不见客。然云。太深远生。者云。佛眼亦觑不见。然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国师睡起。者以告国师乃打十棒趁出。然闻之云。不谬为一国之师。明日却往礼拜。见国师。便展坐具。国师云。不用不用。然退步。国师云。如是如是。然却进前。国师云。不是不是。然绕国师一匝便出。国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难得。 然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取菜次。然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篮。敛手立。然又云居士在否。女子提菜篮去。然上堂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貌得。更说什么荐与不荐。阿你自看。善巧方便。不从外得。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甚么物。如今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我此间。无道可脩。无法可證。若识得释迦只者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采若为生。无事珍重。长庆四年六月。趣门人备汤沐曰。吾有远役。竟戴笠策杖蹑履。垂一足。未及地而逝。寿八十六。膳部员外郎镏轲撰碑文。谥智通塔号妙觉。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天然。不知何许人也。少入法门而性梗槩。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思召其自体得实者。为立名天然也。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造江西大寂会。寂以言诱之。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御之。人或讥之。曰吾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事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少入法门。谒见石头禅师。躬执爨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戒法。造江西大寂。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御之。人或讥之曰。我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寺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刘轲撰碑。敕谥智通。塔号妙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797 【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字初阳。李齐物子。以荫仕,历官江陵令、饶州、苏州刺史、容州刺史、岭南节度使等。贞元中官终郑滑节度使。精晓吏道,所到之处皆有政声。然颇嗜财,为世所讥。卒谥昭。全唐文·卷六百二十
复。贞元中历官岭南道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或739—808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一说京兆杜陵人,字遵素。肃宗宝应二年进士。初为郭子仪朔方从事,累除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德宗贞元末,历迁太子宾客、太常卿。王叔文用事,黄裳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不听,即拂衣出。太子总军国事,擢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叛,黄裳坚请讨之,因奏罢中人监军,专委高崇文,遂平之。每具言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诸藩,宪宗嘉纳之,由是赫然号称中兴。官终河中、晋绛节度使。卒谥宣献。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第进士。又中宏词科。累迁侍御史。贞元末拜太常卿。宪宗为皇太子监国。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为河中晋绛节度使。封邠国公。三年卒。年七十一。赠司徒。谥曰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18 【介绍】: 唐河南偃师人,字灵符。九岁,贯涉经史。元德秀奇之,为著《神聪赞》,号马孺子。郭子仪奏为怀州参军,充四镇伊西北庭节度巡官,从事河阳三城、河东、昭义诸府。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迁主客员外郎,使海东。后历兴元少尹、将作少监、国子司业、秘书少监,加史馆修撰。多才艺,弈棋居第三品。家贫,惟以著述为事。著有《凤池录》、《段公别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29 【介绍】: 唐僧。江陵人,俗姓鲁。七岁通诗,应州举,三上中第。未及释褐,与僧议论玄理,遂投荆州福寿寺出家。后至洛阳昭成讲法,复至嵩山参礼,得畅心诀。后住苏州楞伽山。白居易守郡时,曾与其谈道。晚年出住流水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鲁氏。江陵人。世为儒生。七岁诵诗能通大义。益壮与计偕。三上礼部。仅一中第。而未及释褐间遇沙门谈论空法。乃投福寿寺辨初师。求披薙。始业经论。尝于洛之昭成寺。升座阐化。复礼嵩山寂禅师得心要。南游丹阳茅山。寻挂锡于苏之楞伽山。参扣者四远而至。时乐天居易白公。方牧是郡。每接见。必披襟解带。游神理妙。而深入甄之阃阈。因坚请出山。居流水寺。不乐也。未几还旧隐。大和三年。示微疾而终寿九十。以其年四月十七日。塔葬焉。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甄公。姓鲁氏。江陵人也。少而警慧。七岁诵通诗雅。遂应州举。三上中第未释褐。与沙门议论玄理。乃愿披缁。投福寿寺辩初法师以为模范。后于洛京昭成寺讲法数座。因礼嵩山禅师通畅心决。方至丹阳茅山。寻挂锡于苏州楞伽山四远参玄者胼肩叠足矣。时白乐天牧是郡。接其谈道不觉披襟解带。心游无物之场得甄之阃阈矣遂坚请出水流寺。不乐安止。以山水为娱情之趣耳。太和三年示疾云终九十岁。以其年四月十七日入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