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585,分2373页显示  上一页  255  256  257  258  259  261  262  263  26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慕容恪(玄恭 太原王 恒、桓王 )
释慧持( 道仪 成都王 )
吕光(庙号 太祖 懿武皇帝、懿武帝、凉懿武帝 世明 别称 三河王、使持节侍中 都亭侯 )
苻坚( 秦王、大秦天王 壮烈天王、庄烈天王、世祖宣昭皇帝 文玉 永固 )
张衮(洪龙 临渭侯 文康 )
毛穆之(宪祖 武生 建安侯 烈 )
石世( 齐公 )
晋哀帝( 哀皇帝、哀帝、晋哀帝 司马丕 千龄 琅邪王 )
李威(伯龙 烈公 )
张蚝(别称 弓蚝 上党郡公 )
晋废帝( 司马奕 别称 海西公 延龄 东海王、琅邪王、海西县公 )
丘昂(公表 )
僧群(盂泉 )
公沙歆
刘程之(别称 刘柴桑、刘遗民 世称 柴桑令 仲思 寻阳三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燕人,鲜卑族,字玄恭。慕容皝第四子。从征,临机多奇策。镇辽东,有威名。辅慕容俊、慕容炜,封太原王,累迁太宰、录尚书事,总摄朝政。卒谥恒。
全晋文
恪字玄恭,皝第四子,为荡寇将军,迁度辽将军,炜嗣位,以为辅国将军。及僭号,拜侍中卫将军,封太原王犬司马、假节大都督、录尚书事,炜嗣位,拜太宰,以晋太和二年卒,谥曰桓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慧持,慧远弟,年十八为僧,与兄俱师事道安,后随道安之襄阳。襄阳陷,随兄之庐山。隆安初入蜀,义熙八年卒,年七十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长八尺。风神俊爽。年十四。读书日倍同学。年十八出家。与远俱师事安公。精究经论。在庐山三千僧。推以为冠。其姑为尼。名道仪。自江夏观化都下。持送之。止东安寺。卫军王珣因赏识。珣既请西域沙门僧伽罗叉。出中阿含经。持为详定。后还山。豫章太守范宁。请讲法华毗昙。于是珣以书问宁。远持兄弟孰愈。宁答曰。诚今日之二难也。王曰。然观其兄。则足以见其弟矣。又恶得而优劣哉。罗什致书。愿结为友。持欲游蛾眉。远留之不可。曰人生爱聚。若独喜离何如。持曰。出家当以西方为期耳。径去不顾。时桓玄殷仲堪在荆州。持无停意。止蜀之龙渊精舍。大弘佛法。刺史毛璩。雅相倾挹。道俗争追崇之。有谯纵者。攻杀毛璩。据蜀自王。纵有从子道福。凶悖尤甚。将兵入持所居。众惊溃。持方盥漱。神色无忤。道福至旁。持弹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汗下。出谓人曰。大人故与众异也。以义熙八年卒。将终谓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若行住坐卧。宜自谨。经籍在东间者。以付道泓。在西间者。付昙兰。遂殁。寿七十六。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师。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在襄阳遣远东下。持亦俱行。初憩荆州上明寺。后适庐山。皆随远共止。持形长八尺风神俊爽。常蹑革屣纳衣半胫。庐山徒属莫匪英秀。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持有姑为尼名道仪。住在江夏。仪闻京师盛于佛法。欲下观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东安寺。晋卫军琅琊王珣深相器重。时有西域沙门僧伽罗叉。善诵四含。珣请出中阿含经。持乃校阅文言搜括详定。后还山。少时豫章太守范宁请讲法华毗昙。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遥集。王珣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答书云。诚为贤兄弟也。王重书曰。但令如兄诚未易有。况复弟贤耶。兖州刺史琅琊王恭。致书于沙门僧检曰。远持兄弟至德何如。检答曰。远持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罗什在关遥相钦敬。致书通好。结为善友。持后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峨嵋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远苦留不止。远叹曰。人生爱聚汝乃乐离如何。持亦悲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别。行达荆州。刺史殷仲堪礼遇欣重。时桓玄亦在彼。玄虽涉学功疏而一往神出。见持有邻几独绝尤叹。是今古无比大欲结欢。持既疑其为人。遂弃而不纳。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无停意。临去与玄书曰。本欲栖病峨嵋之屾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玄得书惆怅。知其不可止。遂乃到蜀。止龙渊精舍。大弘佛法。井络四方慕德成侣。刺史毛璩雅相崇挹。时有沙门慧岩僧恭。先在岷蜀人情倾盖。及持至止皆望风推服。有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恭公幼有才思为蜀郡僧正。岩公内外多解素为毛璩所重。后蜀人谯纵因锋镝之机攻杀毛璩。割据蜀土自号成都王。乃集僧设会逼请岩公。岩不得已而赴。璩既宿昔檀越一旦伤破。睹事增悲痛形颜色。遂为谯纵所忌。因而被害。举邑纷扰白黑危惧。持避难憩陴县中寺。纵有从子道福。凶悖尤甚。将兵往陴有所讨戮。还过入寺人马浴血。众僧大怖一时惊走。持在房前盥洗神色无忤。道福直至持边。持弹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门谓左右曰。大人故与众异。后境内清怗还止龙渊寺。讲说斋忏老而愈笃。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中。春秋七十有六。临终遗命务勖律仪。谓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坐卧宜其谨哉。以东间经籍付弟子道泓在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泓业行清敏。兰神悟天发。并系轨师踪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8—399 【介绍】: 十六国时后凉国君。略阳人,氐族,字世明。初仕前秦苻坚,建元十九年受命攻西域,焉耆等国皆降。还至姑臧,适淝水战后大乱,闻坚死,遂据有凉州,先称凉州牧、酒泉公。改称三河王。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称天王,建元龙飞。后所部沮渠蒙逊、段业等叛离,政治腐败。在位十三年。卒谥懿武皇帝。
全晋文
光字世明,略阳氐人,苻坚时、举贤良,除美阳令,迁鹰扬将军,从平燕,封都亭侯,入为太子右率,拜破虏将军,迁步兵校尉,拜骠骑将军,授都督西讨诸军事,吕平西域功拜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以平西域功拜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还入姑臧。闻坚为姚苌所害,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凉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以太元十四年僭即三河王位,改元麟嘉。以太元二十一年僭即天王位,改元龙飞。在位十年,隆安三年死,年六十三,谥曰懿武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8—385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国君。略阳临渭人,氐族,一名文玉,字永固。苻雄子。博学多才,有经世志。初为东海王,苻健入关拜龙骧将军。东晋穆帝升平元年,杀苻生自立,去帝号,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重用王猛等人掌机要,参国事,抑制豪酋,强化王权,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提创儒学,整饬军政。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威服诸邻国,统一北方大部,并夺东晋之益州。建元十九年征调步骑九十万南攻东晋,于淝水为东晋军所败。各族首领乘机叛而自立。建元二十一年为后秦姚苌擒杀。在位二十七年,前秦由是瓦解。
全晋文
坚(一名文玉),字永固,健弟雄之第二子。健入关,拜龙骧将军,以晋升平元年杀苻生,僭称大秦天王,在位二十九年,改元三,永兴、甘露、建元。以晋太元十年为姚苌所执,缢之新平佛寺,谥曰庄烈天王,苻丕僭号,改谥曰世祖宣昭皇帝。
张衮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9—410 【介绍】: 北魏上谷沮阳人,字洪龙。笃实好学,有文才。初为郡五官掾。拓跋圭(道武帝)为代王,选为左长史。从征柔然,又参与大破后燕各战役。破后燕都城中山,为奋武将军、幽州刺史。在州劝课农桑,有政绩。曾荐同乡卢溥于圭。及中山平,溥聚党反,衮遂被黜。
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初为郡五官掾,道武为代王,选为左长史。皇始初,迁给事黄门侍郎,拜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天兴中,黜为尚书令史。永兴二年卒。太武时追赠太保,谥曰文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9 【介绍】: 东晋荥阳阳武人,字宪祖,小字武生。毛宝子。初为庾翼参军。袭爵州陵侯。后桓温取为参军。从温入蜀,又平洛,晋穆帝升平初,迁扬威将军、宁州刺史,封建安侯。历官东燕太守、淮南太守,进梁州刺史。苻坚攻蜀汉,桓冲使穆之为右将军、益州刺史假节。欲伐坚,至于巴西,以粮运乏少,退屯巴东,病卒。谥烈。
石世 朝代:后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9—349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虎幼子。初封齐公。十岁,立为皇太子。虎死,即位,尊刘氏为皇太后,临朝。兄石遵入邺,废世为谯王,废刘氏为太妃,寻皆杀之。世立凡三十三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1—365 【介绍】: 即司马丕。东晋皇帝,字千龄。成帝长子。成帝咸康八年,封琅邪王。穆帝永和元年,拜散骑常侍,升平三年,除骠骑将军。穆帝死,太后迎立。在位期间,桓温以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朝政。好黄老之术,服药求长生,中毒不能理政事。兴宁元年,褚太后复临朝摄政。明年,帝死。在位四年。
全晋文·卷十一
帝讳丕,字千龄,成帝长子。咸康八年封琅邪王,升平五年五月迎立,改元二:隆和、兴宁。在位四年,谥曰哀皇帝。
李威 朝代:前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汉阳人,字伯龙。苻坚时为左仆射,重王猛之贤,劝苻坚以国事任之。累官侍中。谥烈公。
张蚝 朝代:前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上党泫氏人,本姓马。张平养子。膂力过人。永兴二年(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前秦主苻坚破平,蚝随平降苻坚,署武贲中郎将加广武将军。建元六年从坚将王猛灭前燕,以功为骠骑将军。十二年从大司马苻洛攻代,大破代军,代亡。建元末,坚被姚苌所杀,子苻丕立,以蚝为侍中、司空,封上党郡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2—386 【介绍】: 即司马奕。又称海西公。东晋皇帝,字延龄。哀帝弟。成帝咸康八年,封东海王。穆帝永和八年,拜散骑常侍,升平五年,改封琅邪王。哀帝死,无子嗣,太后迎立。在位期间,大司马桓温专权。太和六年桓温废帝,降为东海王,又降为海西公。徙吴。在位六年。
全晋文·卷十一
帝讳奕,字延龄,哀帝同母弟。咸宁八年封东海王,升平五年改封琅邪王,兴宁三年三月迎立,改元太和。在位六年,为桓温所废,延安二年降封海西县公。
丘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吴兴人,字公表。家贫好学,织畚自给。有孝行,为时所称。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不知何许人。有高行。居罗江海中之霍山。山有大石。广数丈。而洼其中。深可六七尺。得泉焉。味甘而色冽。且饮之能不饥。号盂泉。群因之以辟五谷。晋安太守陶夔。从群乞而遗之出山。辄臭气不可闻。夔必欲致之。乃亲渡海至山下。风雨暝晦。留数日不得往。叹曰正谓山灵。勒回俗驾耳。遂去。群庵外有涧。与盂泉隔。非略彴莫可渡。一日忽有折翅鸭。身横略彴上。群欲举杖拨去之。恐致鸭死。因不得饮者数日。遂没。寿百四十。临终曰。我少时折一鸭翅。此其报也。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群。清贫守节蔬食持经。居罗江县之霍山。搆立茅室。孤在海中。上有石盂。水深六尺。常有清流。古老相传是群仙所宅。群因绝粒。其庵舍与石盂。隔一小涧。常以木为梁。由之汲水。年至一百三十。忽见一折翅鸭当梁头。群将举锡拨之。恐有转伤。因此回归。遂绝水数日而终。临终谓左右曰。我少时曾折一鸭翅。验此以为报也。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僧群。未详何许人。清贫守节蔬食诵经。后迁居罗江县之霍山构立茅室。山孤在海中。上有石盂。径数丈许。水深六七尺。常有清流。古老相传云。是群仙所宅。群仙饮水不饥因绝粒。后晋守太守陶夔闻而索之群以水遗夔。出山辄臭。如此三四。夔躬目越海。天甚晴霁。及至山风雨晦暝。停数日竟不得至。乃叹曰。俗内凡夫遂为贤圣所隔。慨恨而返。群庵舍与盂隔一小涧。常以一木为梁。由之汲水。后时忽有一折翅鸭。舒翼当梁头就唼群。群欲举锡杖拨之。恐畏伤损因此回还。绝水不饮。数日而终。春秋一百四十矣。临终向人说。年少时经折一鸭翅验此以为现报。
公沙歆 朝代: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歆,北海人。

人物简介

全晋文
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交之后,初为府参军,历宜昌柴桑令,去职,与周续之陶潜皆不应徵命,号寻阳三隐,刘裕以其不屈,旌其号曰遗民,有《玄谱》一卷,集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