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91,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257  258  259  260  261  263  264  265  26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慧苑(上首门人 )
僧拾得( 拾得 拾得为贤士 )
僧省躬(清冷山沙门、清冷山 )
元丹丘(丹丘子 )
元延祖( 太先生 )
公孙罗
刘公达
吕季重(世称 吕公滩 )
周隐遥(息元 太玄先生 )
姜公复
姜协(寿 成纪具侯 威 )
孙公辅
孙惟最( 惟政 扈驾都 )
宋济(行第 山中四友 )
崔倰(德长 肃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京兆人。少出家,礼华严法藏为师。深达法义,遂为上首门人。该通内外,尤精于华严宗说。曾依《宝性论》立四种教。著有《华严经音义》二卷,为世所重。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弟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京兆人。少师事贤首法藏。禀受华严宗指。乃依宝藏论。丘四种教。一迷真异执教则凡夫也。二真一分半教则二乘也。三真一分满教则初心菩萨也。四真具满教则初地菩萨也。夫如来藏在众生。未尝不有而能识之者。盖寡如生盲人之未尝识其父母妻子也。诸师处判。或依或违。且集诂训二卷。专以音释一家文义云。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慧苑。京兆人也。少而秀异蔚有茂才。厌彼尘寰投于净域。礼华严法藏为师。陶神练性。未几深达法义。号上首门人也。有勤无惰内外该通。华严一宗尤成精博。苑依宝性论立四种教。为有四类不识如来藏。如生盲人。则凡夫声闻辟支初心菩萨也。一迷真异执教当凡夫。二真一分半教当二乘。三真一分满教当初心菩萨。四真具满教当识如来藏者也。诸师处判或依或违。然其纲领教乘一家之说。次以新译之经未有音释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经书恢张诂训。撰成二卷。俾初学之流不远求师览无滞句旋晓字源。然禀从贤首之门。不负庭训之美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宗贞观时人。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游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与寒山友,状类颠狂。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得诗三百余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字里不详。与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至代宗间在世。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后为国清寺苦行僧。与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山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全唐诗》存诗1卷。《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与寒山为友,亦能诗。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全唐诗》编诗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神僧传·卷第六
拾得者。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道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丰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旦。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滓。俾寒山来负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中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其诗近偈语为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桐庐人,自号清冷山沙门。幼强识,能文词。晚居扬州慧照寺。其品藻臧否古今之义,生徒录之,号《顺正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睦州相庐人。然不知姓氏所从出。童年即强识。志大言高。耆宿皆伟其器。从师隶业圣德寺。依姑苏开元道恒师。习毗尼。恒殊爱其勤谨。晚讲训维扬著顺正录十卷。世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山。沙门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省躬。睦州桐庐人也。为童强识。耆宿呼语怪其志大而言高。每厌樊笼。忽投圣德寺慕道从师。敕恩得度。性灵天发于毗尼道。学如温习。复择名师得姑苏开元道恒师。恒曰。甚矣吾得躬也。门人日益亲。及乎探颐精微愈征愈远。时有击论互指为迷者必请见。躬为其判之。坐分曲直。谚曰。义尽省躬。言到躬义无不尽也其博综律乘捍御师门也若此。恒曰。自吾有躬也恶言不闻矣。躬避席叶拱而对曰。某不佞也。仰师之道。若采扶桑以啖𧔞蚕。所患者未能呕繁丝以报主耳。恒曰。视子吐园客五色丝。可供黼绣之资。言太谦矣。晚赴维扬之召。广训徒焉。然其满口雌黄品藻否臧古今之义。生徒明敏者各录之。都加润色号顺正记。十卷行之。复著分轻重物仪别行沿袭十三章门。条例外加近世现有物之重轻。颇为要用。躬复高儒学作碑颂越多。以其曾化邪沟。故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山沙门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自号丹丘子。慕神仙术,李白与之交友。为作诗歌称颂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州鲁山人。元亨子。不仕,亲戚强勉之,二调舂陵丞,弃官去。安禄山反,戒子元结勉树名节。卒,门人私谥曰太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都人。官沛王府参军、无锡县丞。与魏模、李善继曹宪后以《昭明文选》授诸生。其学因此大行。有《文选音义》。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河东人。累官歙州刺史。时境内车轮滩湍悍善覆舟,季重募工治之,遂成安流,人称吕公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南人,字息元。隐居太湖包山。宗其道者号为太玄先生。自言寿数百岁。敬宗好神仙,遣使江南访求异人,迎入京。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因使还,献疏,言隐遥诞妄,无异于人。至京,帝问以道术,所言事诞妄,不近人情。及敬宗殂,放还江左。
姜公复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二
公复。天水人。徙居九真。官比部郎中。
姜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秦州上邽人,字寿。姜宝谊子。善篆籀。历官燕然都护、夏州都督,封成纪具侯。谥威。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一
公辅官陆泽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惟政,惟晸。唐盐州五原人。有才略。以镇压黄巢起义军,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僖宗奔兴元,惟最率兵击玫,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改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京民赖以为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不详。排行五,德宗时人,始与苻载、杨衡栖青城山以司业,一曰与杨衡、苻载、崔群隐庐山,号山中四友。屡试不第,以布衣终。事迹散见《国史补》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卢氏杂说》。《全唐诗》存诗2首,而《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唐诗汇评
宋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德宗时人。始与符载、杨衡栖青城山以习业,后屡试不第,布衣以终。《全唐诗》存诗二首,其《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宋济老于词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落宫韵,抚膺曰:“宋五坦率矣!”由此大著。后礼部上甲乙名,明皇先问曰:“宋五坦率否?”或曰:“有客讥宋济曰:‘白袍何纷纷?’答曰:‘为朱袍、紫袍纷纷耳。’”
崔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安人,字德长。崔祐甫从子。以苏州刺史奏课第一,迁湖南观察使,其间使通贸易,财物益饶。入为户部侍郎,判度支。时田弘正徙镇州,以魏兵二千行,请给岁粮,倰不与,弘正不得已,遣魏卒,遂为镇兵所害。时倰党方盛,有司不敢问其罪。以户部尚书致仕。卒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