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585,分2373页显示  上一页  265  266  267  268  269  271  272  273  27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姚绍( 东平公 )
姚邕(子和 黄儿 济南公 济南新调 )
沈林子(敬士 汉寿县伯 怀伯 )
刘炳(延明 玄处先生 )
崔宏( 白马公、白马侯 玄伯 冀州神童 文贞 )
王宪(显则 北海公 )
周澹( 成德侯 恭 )
王弘(休元 华容县公、华容县侯、建安郡公 文昭 )
苟孤( 博陵公 )
贺泥( 琅邪公 )
拓跋烈( 阴平王 熹 )
褚淡之(仲源 质 )
贺卢( 辽西公 )
佛陀耶舍(大毗婆沙 )
崔浩( 东郡公、白马公 伯渊 桃简 )
姚绍 朝代:后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赤亭人。羌族。姚苌庶母弟。封东平公。姚兴克洛阳,以绍为都督山东诸军事。弘始四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兴攻北魏,绍以洛阳之众会集平望,败绩而归。兴疾笃,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兴怒,密谋收弼,绍为弼羽翼,遣驰告之。兴死,子泓嗣位,推心用绍,弗以为嫌,委以兵权,绍亦感而归诚。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军攻后秦,姚洽战死,绍闻之,呕血而卒。
姚邕 朝代:后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赤亭人,字子和,小字黄儿。羌族。姚兴弟,封济南公。时赫连勃勃为北魏所败,依附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兴信用之。弘始中欲拜勃勃为安远将军,镇高平。邕固谏。兴不听,除勃勃为安北将军,镇朔方。未几勃勃袭杀没奕于,为乱于岭北,兴始悔不听邕言。邕识鉴明惠,善音律,能度音之盈虚,重谱曲调,号济南新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7—422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敬士。沈田子弟。少有大度,博览群书,留心文义。东晋末,从刘裕破孙恩、卢循,杀徐道覆,征讨刘毅、司马休之。安帝义熙十二年,又从裕北伐。次年兵进潼关,威震关中。累官镇西咨议,建威将军、河东太守。及刘裕代晋建宋称帝,封汉寿县伯,除府咨议参军。卒谥怀伯。
刘炳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敦煌人,字延明,号玄处先生。少就博士郭瑀学。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西凉李皓时,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迁抚夷护军。皓谓与炳相值,为诸葛亮之会刘备。北凉沮渠蒙逊平酒泉,拜为秘书郎。沮渠牧犍尊之,为国师。魏太武帝平凉州,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岁余返敦煌,道卒,年七十余。有《凉书》、《敦煌实录》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玄伯。少有俊才,厉志笃学,号冀州神童。初仕前秦,后仕后燕慕容垂,为尚书左丞、高阳内史。道武帝慕其名,于攻打后燕时征之,以为黄门侍郎,垂问故事,应对如流,迁吏部尚书。时北魏初建,有司正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帝乃命宏总裁厘定之。宏虽势倾朝廷而自奉俭约。元明帝即位,常参机要,拜六部大臣,进爵白马公。其先世善书,宏亦善草隶行押之书,为世模楷。谥文贞。
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林六世孙。仕秦,为苻融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管征东记室。徵为太子舍人,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历苻丕征东功曹。苻坚亡,慕容以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道武以为黄门侍郎,迁吏部尚书。赐爵白马侯,加周兵将军。明元时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泰常三年卒,赠司空,谥曰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8—466 【介绍】: 北魏北海剧人,字显则。前秦主苻坚丞相王猛孙,苻丕丞相王永侄。幼时随伯父永在邺。及永为前燕慕容永所杀,宪奔清河隐匿。拓跋圭称帝前归魏,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门下。太武帝时,出为上谷太守,清身率下,风化大行。累官至并州刺史,进爵北海公。
周澹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 【介绍】: 北魏京兆鄠人。多方术,尤善医药,为太医令。以治愈明元帝头眩见宠,位至特进,封成德侯。神瑞二年,魏京饥,朝议迁都于邺,与崔浩并进计言不可。卒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9—43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休元。王导曾孙。东晋末,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曾以农务顿息,建议屯田。从刘裕征战,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官至太尉长史,转左长史。曾为刘裕请九锡。入宋,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宋少帝景平二年,参与徐羡之等废杀少帝,宋文帝即位,进位司空。及羡之等被杀,弘既非首谋,弟昙首又为文帝亲信,仍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曾上表请士人不与庶民连坐,人丁全役自十六岁改为十七岁等。文帝元嘉九年,进位太保,领中书监。历任藩辅,不营财利。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人皆依仿之,谓之“王太保家法”。
全宋文·卷十八
弘字休元,敬弘从弟,晋司徒珣子。隆安末为会稽王道子骠骑参军主簿。义熙初为武帝镇军咨议参军,封华容县侯,迁琅邪王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宁远将军、琅邪内史、尚书吏部郎中、豫章相,复为武帝中军咨议参军,迁大司马右长史。转吴国内史,征为太尉长史,转左长史,领彭城太守。宋国建,迁尚书仆射,领选。又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武帝受禅,加散骑常侍,封华容县公,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文帝即位,进司空,封建安郡公。固辞,加使持节侍中,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刺史如故。寻征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以大旱逊位,降为卫将军。元嘉九年进太保,领中书监。卒,谥曰文昭,有集二十卷。
苟孤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鲜卑族。苟颓从叔。明元帝即位,以定策功拜车骑将军。后除并州刺史,封博陵公。不事产业,死时家无余财,百姓追思之。
贺泥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贺悦子。袭爵肥如侯。明元帝即位,置左右。与北新侯安同持节行并、定二州,劾奏并州刺史元六头罪,州郡因之肃然。后从太武帝征赫连昌,以功进爵琅邪公,参与军国事。从征柔然,逐贼不进,诈增虏级,当斩,赎为庶人。久之,复爵,为外都大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0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刚武有智谋。拓跋绍叛,百官莫敢出声,惟烈诈附绍,外出得拓跋嗣,乃迎立之,是为明元帝。以功,进爵阴平王。卒谥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0—424 【介绍】: 南朝宋河南阳翟人,字仲源。褚裕之弟。东晋末,为刘裕车骑从事中郎,累迁廷尉卿、左卫将军。淡之兄弟并忠事刘裕,东晋恭帝每生男,辄加杀害。及刘裕即帝位,淡之兄弟又奉令毒杀恭帝。刘裕代晋,为侍中。后为会稽太守。卒谥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贺讷弟。从拓跋圭平中原,以功封辽西公。除广川太守,耻居冀州刺史王辅下,袭杀辅,奔南燕主慕容德。德以为并州刺史,广宁王。东晋安帝义熙六年,东晋军破广固,南燕亡,卢亦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人。罽宾国人。能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世间法术,多所综习。在沙勒国,为太子达摩弗多所重,留养宫中。鸠摩罗什从而受学。后至姑臧,姚兴迎之,与罗什共译经。译出《四分律》、《长阿含经》等。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等。后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此云觉明。罽宾国婆罗门种。世奉外道。有比丘乞食其家。耶舍父怒驱之。遂手足挛躄。卜曰。坐犯大人。即求向比丘忏悔。遂愈。父大惊。俾耶舍师事焉。时年十三。尝随师逢虎嚝野中。师窘欲逃匿。耶舍曰。毋畏。虎且去。师问其故。曰虎已饱矣。前行见馀残。师心异之。年十五。日诵三万言。有异僧怜其慧敏。为乞食分共之。使无废诵习。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性高简以知见广大。自持视世。莫足以师己者。人亦以此短之。然见其风度。谈笑则又爽然。失所恨。以是反壮犹为沙弥。益从其舅。学五明诸论。年二十七乃得戒。常供众僧饭于沙勒王家。太子达磨勿多与语悦之。留以供养。罗什后至。复相研究欢甚。会什侍毋还龟兹。沙勒太子嗣位。时吕光伐龟兹。龟兹求敕于沙勒。兵未至。而龟兹陷。罗什为所执舍独东化龟兹。十年什在姑臧。遣书邀舍。国人留挽。又一年因夜与弟子。窃发。弟子曰。且日追至奈何。于是祝药投钵水中。洗足以行。黎明数百里。问弟子何觉。曰但闻疾风泪出耳。复祝药投水。洗足乃止。至姑臧什在长安闻兴以女子逼为非法。叹曰。好绵其可使驰之棘林中哉。什劝兴迎之使至。耶舍笑曰。明旨远降。便当驿驰。仰副檀越待士之勤。脱见礼如罗什者。即贫道未敢闻命。使还以闻。兴叹其几慎。遣使敦喻。乃肯来。兴郊迎。别建精舍于逍遥园。虽盛供设。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时罗什译十住品经。疑未操笔。至是审定。焉舍为人赤髭。善毗婆沙。时号赤髭毗婆沙又以其道。为什所师。号大毗婆沙。司隶校尉姚爽。请出昙无德律。兴疑其脱谬。试令诵差籍药方五万言及覆无误者。又译四分律。凡四十四卷。长阿含等兴以万缣施。凡所施积一屋。皆未尝问。或货之以造城南寺云。还西域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傅贾客寄凉州故人。
神僧传·卷第二
佛陀耶舍。此云觉名。罽宾人。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食。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躄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㱴。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记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国。时国王不豫。请僧斋会。太子见而悦之请留宫内供养。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后罗什往龟兹。为吕光所执。舍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使要之。欲去国人留之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衣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至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慎重。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乃试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一日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出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佛陀耶舍。此云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癖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残。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者。故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谈笑。见者忘其深恨。年及进戒莫为临坛。所以向立之岁。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诸论。世间法术多所练习。年二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读诵为务手不释牒。每端坐思义。尚云不觉虚过于时。其专精如此。后至沙勒国。国王不悆请三千僧。会耶舍预其一焉。时太子达摩弗多。此言法子。见耶舍容服端雅问所从来。耶舍詶对清辩。太子悦之仍请留宫内供养。待遇隆厚。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时符坚遣吕光西伐龟兹。龟兹王急求救于沙勒。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期。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下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几慎。重信敦喻。方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于时罗什出十住经。一月馀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耶舍既至。共相徵决辞理方定。道俗三千馀人皆叹其当要。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既为罗什之师。亦称大毗婆沙。四事供养衣钵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姚兴为货之。于城南造寺。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兴疑其遗谬。乃请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二日乃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1—450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伯渊,小名桃简。崔宏子。少好学,综览经史百家,识天文,明历学。弱冠为郎,道武帝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元明帝初拜博士祭酒,为帝授经书,参议军国大事。太武帝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制定《五寅元历》,引荐道士寇谦之,助道抑佛。帝击溃赫连昌,败柔然,取北凉,浩均参赞谋划。以功加侍中、抚军大将军,后迁司徒。军国大计多先咨浩,然后行。崔姓本北方士族大姓,浩乃主张辨别姓族门第,企图恢复五等封爵,发展士族势力,因与北魏鲜卑贵族产生矛盾。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浩以所监修之国史暴露“国恶”罪名,被杀,族诛。
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浩,字伯渊,小名桃简,宏长子。皇始中,为通直郎。天兴中,给事秘书,转著作郎。明元即位,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泰常中,袭父爵白马公。东宫建,以为右弼。寻拜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太武即位,以公归第。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神麚中,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司徒。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坐修国史忤旨,并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夷族。时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