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364  365  366  367  368  370  371  372  37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桑正国(虚斋 )
梅蟠(子升 世称 梅夫子 罗浮山人 )
葛繁(别称 葛蘩 鹤林居士 )
谢卿材(仲适 )
赵颢( 翼王、楚王、吴王、祁国公、昌王、岐王、扬王 仲糺 仲明 荣 )
释真如( 慕哲 真如、真点𮌎 闻 )
任泽(天锡 恭僖 )
史扶(翊正 泸南诗老 )
吕升卿(明甫 )
周邦彦(美成 清真居士 )
孔平仲(义甫、毅父 )
孙贲(公素 )
张公庠(元善 )
张康国(宾老 文简 )
彭汝方(宜老 忠毅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桑正国,号虚斋(《回文类聚》卷三),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雍正《高邮州志》卷七)。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惠州归善人,字子升。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授迪功郎。好为诗,多才博学,乡人称梅夫子。
全宋诗
梅蟠,字子升,归善(今广东惠州)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博学多才,不求仕进,乡人称曰梅夫子。凡惠州山川,多所留题。晚居丰湖,号罗浮山人,与唐庚游。事见明嘉靖《惠州府志》卷四、卷一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有传。
全粤诗·卷二四
梅蟠,字子升。归善(今惠州)人。宋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博学多才,人称梅夫子。惠州江山,多有留题。晚年居丰湖,号罗浮山人。明姚良弼嘉靖三十五年《惠州府志》卷一三、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九○有传。诗一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葛繁,号鹤林居士,丹徒(今属江苏)人。良嗣长子,为范纯仁同门。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任兵器监主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三)。崇宁间为许州临颍主簿(清嘉庆《丹徒县志》卷二一)。尝知镇江府(宋《京口耆旧传》卷一)。
全宋文·卷一七六二
葛蘩(一作繁),号鹤林居士,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良嗣长子。治平中为许州临颍县主簿,熙宁末知吴县。元丰初,试大理评事、镇江军节度推官。元祐初知广德县;三年,为兵器监主簿。绍圣末,管勾真定府路都总管安抚司机宜文字。官终知镇江府。见王安石《临川集》卷九二《葛兴祖墓志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三,《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谢卿材,字仲适,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金石萃编》卷一三八)。曾知抚州临川县,王安石举于朝(《临川集》卷四○《举谢卿材充升擢任使状》)。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比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四)。八年,权提点河东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元丰七年(一○八四),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至八年,历福建等路转运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三七四以下各卷)。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谢卿材,字仲适,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熙宁二年为比部员外郎,八年权提点河东刑狱。元丰七年知福州,元祐间为河北、河东、京东等路转运使,七年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八年知相州。累官朝散大夫。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三七四、四一五、四五四、四七一、四七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四,《金石萃编》卷一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英宗次子。初名仲糺,字仲明。哲宗朝,历成德、横海、淮南、荆南节度使。嗜学,好图书,博求善本。工飞白。善射。累封楚王。卒年四十七。谥荣。徽宗时改封吴王。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赵颢(一○五○——一○九六),字仲明,初名仲糺,英宗子。嘉祐八年四月自右内率府副率为和州防御使,迁明州观察使,封祁国公。治平初进保宁军节度使、东阳郡王。四年,加武昌武安等军节度使,封昌王。又徙泰宁军节度使,封岐王。神宗立,进雍王。哲宗即位,封扬王,寻迁徐王、翼王、楚王。绍圣三年九月卒。颢颖异嗜学,工飞白,喜藏异书。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六,《宋史》卷二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5 【介绍】: 宋僧。抚州临川人,俗姓闻。幼孤族寒,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寻祝发具戒。后谒翠岩可真禅师,言下大悟。可真入寂,乃往沩山,讲法无虚日,常自役作十有四年。哲宗绍圣初,诏住开封大相国寺智海禅院。哲宗召见延和殿。不久谠偈示寂。为人刚简有高识,有舍利塔分沩山、京师两处。
全宋诗
释真如(?~一○九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俗姓闻。住大沩寺,称慕哲真如禅师,乃南岳下十二世,翠岩真禅师法嗣。哲宗绍圣二年卒(《五灯会元》卷一二)。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五
禅师名慕哲。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哲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翠岩真禅师。游方时。哲能识之。真好暴所长。以盖人。号真点𮌎。所至犯众怒。非笑之。哲与之周旋二十年。虽群居。不敢失礼。真住两刹。哲阴相之成法席。有来学者。且令见哲侍者。谓人曰。三十年后。哲其大作佛事。真殁。塔于西山。心丧三年。乃去依止黄檗。遂游湘中。一钵云行。鸟飞去留。为丛林重轻。谢师直守潭州。闻其风而悦之。不可致。会岳麓法席虚。尽礼迎以为出世。累日而后就。俄迁住大沩。众二千指。为所约束。人人自律。唯粥罢。受门弟子问道。谓之入室。斋罢必会大众茶。诸方才月一再。而哲讲之无虚日。放参罢。哲自役作使。令者在侧如路人。晨香夕灯。十有四年。夜礼拜持茅。视殿庑灯火。倦则以帔蒙首。假𥧌三圣堂。初犹浴。至老不浴者十馀年。绍圣元年有 诏。住大相国寺智海禅院。京师士大夫。想见风裁。丛林以哲静退。以畏烦闹。不敢必其来。哲受诏欣然。俱数衲子至。解包之日。倾都来观。至谓一佛出世。院窄而僧日增。无以容。则相枕地卧。有请限之者。哲曰。僧佛祖所自出。厌僧厌佛祖也。安有名为传法。而厌佛祖乎。汝安得不祥之言哉。哲爱人以德。事不合必面折之。说法少缘饰。贵贱一目。问学者。赵州洗钵话。上人如何会。僧拟对。哲以手托之曰。歇去。自其分座接纳。至终未尝换机。明年十月初八日。无疾说偈。与众别。良久遂化。阇维得舍利。大如豆。光洁明彻。目睛齿爪。皆不坏。门弟子分塔沩山京师两处。 赞曰。真如平生。以身为舌。说比丘事。及其霜露果熟。则众圣推出。予观其潜行密用。于山间树下。至于死生之际。奇瑞之验。乃在或天子之都。其亦乘愿力。而至者耶。
任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天锡。濮王仙游夫人母弟。英宗入继大统,召授西头供奉官。神宗时拜嘉州刺史。起家田里,虽际会恩宠,能自安绳检。卒谥恭僖。
全宋文·卷二五七○
任泽,哲宗绍圣时乡贡进士。
史扶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6 【介绍】: 宋泸州人,字翊正,号泸南诗老。笃学能诗。试于州,皆见绌。乃杜门读书,士大夫子弟多从之学。有《泸南诗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甫。吕惠卿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召为馆阁校勘。安石与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诋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寺丞,出为河北路转运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权知越州,改守江宁,进直秘阁。
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吕升卿,字明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宁三年登进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荐,自常州团练推官召为馆阁校理。四月,权发遣京东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权发遣京东路转运判官,十二月,徙淮南东路军器监。七年,为馆阁校勘、崇政殿说书兼同修撰经义,直集贤院。八年十月,权发遣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十二月落职,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权判登闻鼓院。六年,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员外郎通判海州。绍圣四年,自京东路转运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东提刑。二年,知江宁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6—1121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神宗元丰中,以献《汴都赋》,由太学生召为太学正。居五年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出为庐州教授、溧水县令。还授国子监主簿。哲宗召对,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知河中府。徽宗时,为秘书监、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乐府。后知顺昌府,徙处州。精音律,能自度曲;尤工词,善创新调,格律谨严。有《片玉词》及文集。
全宋诗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为太学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出为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为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为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著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著》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词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全宋文·卷二七七四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为太学生,以献《汴都赋》受神宗赏识,命为太学正。后为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绍圣初为国子主簿、校书郎。徽宗时,历考功员外郎、宗正少卿。知隆德府,徙知明州。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专事谱制乐曲。宣和三年,提举洞霄宫,居明州卒,年六十六。精音律、工词,为北宋婉约派大家。著有《清真先生文集》、《清真杂著》、《操缦集》、《片玉词》(存)、《汴都赋》(存)等。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九,《宋史》卷四四四《周邦彦传》,罗忼烈《清真年表》(载《清真集笺注》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祐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释稗》等。诗文集已散佚,南宋王𨗨收辑为二十一卷,其中诗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国初年胡思敬校编为《朝散集》,刊入《豫章丛书》。《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孔平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朝散集》(简称豫章本)、明钞残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宋诗钞》(简称诗钞)。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举进士,又应制科,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提举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责为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十二卷、《孔子杂说》一卷、《释裨》一卷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
孙贲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三一
孙贲,字公素,黄州(今湖北黄冈)人。皇祐中登进士甲科。熙宁中曾官太子中允。元祐中历知真州、和州、淮阳军。绍圣中知衢州。元符中历陕西运判,永兴军路、秦凤路提刑。建中靖国初为河东路转运使。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六、刑法二之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四五五、四七一、四八○、四九四、五○六、五一二、五一六,《东坡全集》卷九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祠部集》卷三五《朝城县主簿陈君墓志铭》,《墨庄漫录》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公庠,字元善。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两宋名小集》卷三二三《张泗州集》序)。嘉祐八年(一○六三)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奏举人张公庠著作佐郎制》)。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知晋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三年,徙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又知邛州(《能改斋漫录》卷一六)。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有《张公庠宫词》一卷。 张公庠诗,据汲古阁影抄宋书棚本《张公庠宫词》、《四库全书》本《张泗州集》以及《能改斋谩录》所录,合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6—1109 【介绍】: 宋扬州人,字宾老。神宗元丰二年进士。知雍丘县。哲宗绍圣中,提举两浙常平,徙福建转运判官,有惠政。徽宗时累迁翰林学士承旨,知枢密院事。始因蔡京进,曾预议定元祐党籍。及得志,渐为崖异。帝恶京专愎,阴令沮其奸。暴卒,谥文简。
全宋诗
张康国(一○五六~一一○九),字宾老,扬州(今属江苏)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宋历科状元录》卷四),为兖、饶二州教授,知雍丘县。哲宗绍圣中提举两浙常平。徙福建路转运判官。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为吏部左司员外郎,起居郎。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知枢密院事。大观三年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二○),年五十四。《东都事略》卷一○三、《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七六
张康国(一○五六——一一○九),字宾老,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伯弟。元丰二年进士,知雍丘县。绍圣中提举两浙常平,徙福建转运判官。崇宁元年,入为吏部、左司员外郎、起居郎;二年,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三年,进承旨,拜尚书左丞,寻知枢密院事。始因蔡京进,京定元祐党籍等,康国皆预密谋。及得志,寖为崖异,徽宗遂阴令其沮京。大观三年三月暴得疾卒,年五十四,谥文简。《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彭汝方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6—1121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宜老。彭汝砺弟。以荫任荥阳尉、临城主簿。汝砺卒,弃官归葬。丰稷留守南京,辟为司录。徽宗宣和初,通判衢州,有治状,擢知州事。三年,守孤城抗拒方腊,城陷死。谥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