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377  378  379  380  381  383  384  385  38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林积仁(充美 )
洪拟(成季、逸叟、成第 文宪、文定 世称 净智先生 )
程振(伯起、伯玉 刚悯 )
胡宗伋(浚明 定翁 )
许端卿(中甫 )
郭知章(明叔 )
释妙普(别称 妙普庵主 性空 )
释德洪(别称 释惠洪、明白洪 德洪 觉范、寂音尊者、老俨、甘露灭、宝觉圆明 惠洪 )
释思慧(妙湛 俞 )
阿娇(别称 陈皇后 钦慈 )
陈过庭( 扬庭 宾王 忠肃 )
吴栻(顾道 庵峰居士 )
方晔(圣时 愚迂翁 )
朱震(子发 世称 汉上先生 文定 )
段正淳( 文安帝 庙号 中宗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充美。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知平阳府,革去蠹弊,及移京畿提点刑狱,人皆牵衣泣送之。钦宗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阁,再领平阳,为民拥戴。官终秘阁修撰。
全宋文·卷三○五四
林积仁(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充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圣四年进士,补建昌南城主簿,调建州司理,瓯宁令,徙北海县。擢广济河辇运,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宣和六年,改提举河东路常平,转中奉大夫、监察御史,知平阳,移京师提点刑狱。靖康元年复知平阳。累官秘阁修撰、知筠州。后三更祠秩,绍兴九年起为广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十二年卒,年七十二。见林光朝《林公行状》(《艾轩集》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5 【介绍】: 宋镇江丹阳人,字成季,一字逸叟。先本姓弘,避南唐讳改。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历国子博士、监察御史,进侍御史。王黼、蔡京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高宗时,累迁吏部尚书。自南渡后,法无见籍,吏随事立文,拟以旧法及续降指挥详定成《七司敕令》。以直言罢,复起知温州。卒谥文宪。有《净智先生集》、《杜甫诗注》。
全宋诗
洪拟(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第,一字逸叟世称净智先生。本姓弘,其上世避南唐讳改洪。丹阳(今属江苏)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调忠正军节度推官。徽宗崇宁中为国子博士,出提举利州、福建路学事,通判郓州。历提举京西北、荆南、河北东路学事。宣和中为侍御史,以忤蔡京,出知海州。高宗建炎间为起郎,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以龙图阁待制知温州。复召为礼部尚书兼权吏部。罢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再知温州,未几复奉祠。十五年卒,年七十五。有《净智先生集》,已佚。《京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三八一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三○五五
洪拟(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季,一字逸叟,学者称净智先生,镇江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本姓弘,其先祖避南唐讳改。登绍圣元年进士甲科。崇宁中为国子博士,历提举利州路、福建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学事。宣和中为监察御史,进侍御史。时蔡京辈当朝,拟中立不阿,坐事出知桂阳军,改海州。高宗即位,起为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待制知温州,入为礼部尚书,迁吏部。绍兴三年罢。起知温州。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文宪(一作文定)。著有《净智先生集》、《注杜甫诗》二十卷等。见《宋史》卷三八一本传,《嘉定赤城志》卷三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7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伯起,一字伯玉。徽宗崇宁三年,以太学诸生高第得官。历太学博士、监察御史、中书舍人。钦宗靖康元年,进吏部侍郎。金兵至河北,振请集诸道兵击之,不用。拜开封尹,改刑部侍郎。汴京失守,金人命搜括金帛,谋以军法结罪,振不从,遂被杀。谥刚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0 【介绍】: 宋越州馀姚人,字浚明,号定翁。刻意于学,哲宗元符间,试礼部不第,归而教授乡里。高宗即位,授房州文学,调潭州浏阳县丞,以荐监严州比较务,请祠禄。史称醇儒。
许端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二四
许端卿,字中甫,睦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人。元符中官刑部、礼部员外郎。崇宁中历提点秦凤路、广西路刑狱,降通直郎,入党籍。五年叙复承议郎,与知州差遣。见本人《龙隐山题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宋史全文》卷一四,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元祐党人传》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明叔。郭知微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上书请增谏官。迁殿中侍御史。究《神宗实录》诬罔事,请究治吕大防等。又请复元丰役法。历左司谏、中书舍人。报聘于辽。徽宗立,曾布用为工部侍郎,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旋入党籍。政和初卒。
全宋诗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从刘彝广西幕府。神宗元丰中知分宁县(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四《明叔知县示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入为监察御史。哲宗绍圣中改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元符二年(一○九九),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七)。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全宋文·卷一八四八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治平二年第进士。历知浮梁、分宁县,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迁殿中侍御史,请复元丰役法。进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后数年,复显谟阁直学士。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 【介绍】: 宋僧。汉州人,号性空。品格高古,吹铁笛以自娱,好赋咏。高宗建炎中徐明反,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多逃亡。妙普直诣其所,索饭为文以自祭,事毕大呼求斩,明骇异,送之出,民多赖以全。绍兴间盘坐一盆,口吹铁笛,顺流至海,自沉死。
全宋诗
妙普庵主(一○七一~一一四二),号性空,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嘉兴府华亭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好吹铁笛,称铁笛禅师。高宗建炎初,徐明反,肆意杀戮,妙普直诣贼所,民赖以全。绍兴十二年卒,年七十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今录诗七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妙普,字性空,汉州人。久依死心获证,乃抵秀州,追船子遗风,结庵青龙之野。好吹铁笛,称铁笛禅师。建炎初,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杀戮民,多逃亡。普独荷策而往,贼见其伟异,疑必诡伏者,问其来。荅曰,吾禅者,欲抵密印寺。贼怒欲斩之。普曰,大丈夫要头便斫去,奚以怒?为愿得一饭。贼奉肉食,普曰,孰当为我文之以祭?贼不荅。普索笔大书,举箸饫餐,复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贼骇异,稽首谢过。乌镇之庐舍免焚,皆其惠也。绍兴庚申冬,造大盆穴而塞之。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岁持至,嘲之曰,拙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普曰,待兄来證明耳。令遍集四众,作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一省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至海滨,盘坐盆,中顺潮而下。口吟一诗,以笛掷空而没。后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迎归。阇维舍利如菽,二鹤徘徊,空中火尽始去。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妙普号性空。汉川人。未知姓氏。久依黄龙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气宇宏迈。因慕船子遗风。抵秀水结庵于青龙之野。别无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好吟咏。尝赋山居诗云。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示众偈曰。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宋建炎初贼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惧逃亡。普闻叹曰。众生涂炭。吾盍救之。乃荷策而行。直诣贼所。贼见伟异疑必奸诡询其来处。答曰。禅者。问何所之。云往密印寺也。贼怒欲斩。普曰。大丈夫要头便取。奚以怒为。吾死必矣。愿得一饭以为送终。贼奉肉。普供佛出生如常仪曰。孰当为我文以祭。贼笑不答。普索纸笔大书曰。呜呼惟灵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吁哉至哉。赖有出尘之道。悟我之性与其妙心。则其妙心孰与为邻。上同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明。纤尘不动本自圆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为明。乾坤未足以为大。磊磊落落无挂无碍。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风流太光彩。坦然归去付春风。体似虚空终不坏。尚飨。遂举箸饫肉。贼徒大笑。食罢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乃大呼斩斩。贼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于是民之庐舍少长无恙者普之惠也。僧问。既见佛为甚不拜。普掌之曰。会么。曰不会。又掌曰。家无二主。绍兴冬自造大盆。凿穴塞之。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持至。普尚存。乃作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胡不索性去。秖管向人说。普笑曰。迟兄證明耳。遍告遐迩众集。普示法要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免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是谁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趺坐盆中。口吹铁笛。顺潮而下。众皆随至海滨。普去塞戽其水洄漩。众拥观水。涓滴不入。乃乘流而住。歌曰。六十馀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人望目断尚闻笛声呜咽于苍茫之间。遥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泣竞图像事之。后三日见于沙上。趺坐如生。道俗迎归留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有二鹤徘徊空际。火尽始去。塔于青龙庵。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性空。汉州人。久依黄龙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气宇宏迈。因慕船子遗风。抵秀水。结庵于青龙之野。别无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好吟咏。尝赋山居诗云。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示众偈曰。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宋建炎初。贼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惧逃亡。普闻叹曰。众生涂炭。吾盍救之。乃荷策而行。直诣贼所。贼见伟异。疑必奸诡。询其来处。答曰禅者。问何所之。云往密印寺也。贼怒欲斩。普曰。大丈夫要头便取。奚以怒为。吾死必矣。愿得一饭。以为送终。贼奉肉。普供佛出生如常仪。曰孰当为我文以祭。贼笑不答。普索纸笔大书曰。呜呼唯灵。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吁哉至哉。赖有出尘之道。悟我之性。与其妙心。则其妙心。孰与为邻。上同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明。纤尘不动。本自圆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为明。乾坤未足以为大。磊磊落落。无挂无碍。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风流太光彩。坦然归去付春风。体似虚空终不坏。尚飨。遂举箸饫肉。贼徒大笑。食罢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乃大呼斩斩。贼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于是民之庐舍少长无恙。僧问既见佛。为甚不拜。普掌之曰会么。曰不会。又掌曰。家无二。主绍兴冬。自造大盆。凿穴塞之。修其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持至。普尚存。乃作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刚要馁鱼鳖。胡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普笑曰。迟兄證明耳。遍告遐迩众集。普示法要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免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是谁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趺坐盆中。口吹铁笛。顺潮而下。众皆随至海滨。普去塞。戽其水洄漩。众拥观。水涓滴不入。乃乘流而住。歌曰。六十馀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人望目断。尚闻笛声。呜咽于苍茫之间。遥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泣。竞图像事之。后三日。见于沙上趺坐如生。道俗迎归。留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有二鹤徘。徊空际。火尽始去。塔于青龙庵。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妙普者。字性空。汉州人也。公性少缘饰。好面折人。能与公游者。始终皆播令名。公尝以短策荷敝衲。历诸名山。不喜同众挂搭。或宿古庙。或寄閒房。有以耐丛林而谏公。公为诺诺而已。及见死心于黄龙。乃折策坚依之。竟得黄龙之旨。死心独奇公。公慕船子遗风。辞抵秀水。结茅青龙之野。吹铁笛自娱。爱发新声。尝歌曰。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又曰。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千戈治太平。又曰。十二时中莫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直须穷彻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建炎初。徐明唱叛。道经乌镇。恣杀戮。鸡犬绝声。公悯之。乃曳履独往。或以险难止公。公曰。随缘赴感。吾之愿也。贼见公伟异。疑必跪伏者。执问来端。公曰。吾乃禅者。欲抵密印寺。岂有他哉。贼怒欲杀。公笑曰。大丈夫。要头便斫去。何以怒为。愿施一饭。以为送终。贼意稍解。授以肉食。公如常应供。出生毕。乃曰。孰当祭我以文。贼相笑顾不答。公曰。吾自为之。贼复相笑。遗以秃笔。公起大书于空壁曰。呜呼惟灵。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吁哉至哉。赖有出尘之道。悟我之性。与其妙心。则其妙心孰与为邻。上同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明。纤尘不动。本自圆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为明。乾坤未足以为大。磊磊落落。无𦊱无碍。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二十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风流太光彩。坦然归去付春风。体似虚空终不坏。尚飨。字势飞动。数壁俱尽。遂举箸饫食。贼徒争视大笑。公食罢复高声招曰。来来。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又大呼斩斩。贼大骇异。令卫出之。乌镇庐舍独全。公之惠也。道俗闻益皈仰。以名刹致。公不顾。或说公从上付托之重。公辄以铁笛挥之。绍兴庚申。命造大盆。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持笑曰。风流老子。灼有商量。壬戌持至。见公尚存。相叙欢甚。占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公笑曰。惟待老兄證明耳。令告四众。众集。公为说法。仍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省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鬯。谁是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盘坐盆中。弄笛。顺潮而下。缁素随至。不可胜计。望欲断目。公取塞戽水。而回众拥观。水无所入。复乘流而往。引声拍掌。长歌曰。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其笛声呜咽。顷于苍茫间。见以笛掷空而没。后三日。滩头趺坐如生。四至争往迎。归留五日。异香不散。阇维时有二玄鹤。徘徊空中。得舍利。大如菽者莫计。塔于青龙。其尺楮片言。流播人间。珍如珙璧。 赞曰。余考建炎之扰。高蹈物表。不无其人。普公直蹑不测之垒。因机示教。布置节次。毫忽不乱。此其智力愿力。可称两足矣。惟颠末追慕船子。虽钓尽清波金鳞不遇。而公之慈风凛然在也。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妙普,号性空,汉州人。久依黄龙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气宇宏迈。因慕船子遗风,抵秀水,结庵于青龙之野。别无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好吟咏,尝赋《山居》诗云:“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示众偈》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贱夜惶惶。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宋建炎初,贼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惧逃亡。普闻叹曰:“众生涂炭,吾盍救之。”乃荷策而行,直诣贼所,贼见其伟异,疑必奸诡,询其来处。答曰:“禅者。”问:“何所之?”云:“往密印寺也。”贼怒欲斩之。普曰:“生死易了,奚以怒为?吾死必矣,愿得一饭,以为送终。”贼奉肉羹,普供佛,出生如常仪,曰:“孰当为我文以祭?”贼笑不答。普索纸笔大书,曰:“呜呼惟灵!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吁哉!至哉!出尘之道。悟我之性,与其妙心。则其妙心,孰与为邻?上同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明。纤尘不动,本自圆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为明,乾坤未足以为大。磊磊落落,无挂无碍。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风流太光彩。坦然归去付春风,体似虚空终不坏。尚飨!”遂举箸饫肉,贼徒大笑。食已,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弃时,便请一刀两段。”乃大呼:“斩!斩!”贼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于是民之庐舍,少长无恙者,普之惠也。绍兴冬,自造大盆,凿穴塞之,修书寄雪窦持,曰:“吾将水葬矣。”壬戌,持至,见普自若,乃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刚欲饟鱼鳖,胡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说。”普笑曰:“迟兄證明耳。”遍告遐迩,示以法要,乃说偈曰:“坐脱立亡,不如水葬。一省柴烧,二免开矿。撒手便行,不妨快畅。是谁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趺坐盆中,口吹铁笛,顺潮而下。众皆随至海滨,普始去其塞,其水洄漩。众拥观,水涓涓侵入,乃乘流而往。歌曰:“六十馀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人望目断,尚闻笛声呜咽于苍茫之间,遥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泣,竞图像事之。后三日,见于沙上跏趺如生,道俗迎归。留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有二鹤,徘徊空际,火尽始去。塔于青龙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宋僧。筠州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入清凉寺为僧。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徽宗政和元年,因张、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后释归。喜游公卿间,戒律不严。工诗,善画梅竹。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僧宝传》、《临济宗旨》等。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洪,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服勤四年,南归庐山依克文,又随克文迁洪州石门。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三年五月被赦还。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间四年。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禅师讳德洪。字觉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殁去。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十九试经。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博观子史。有异才。以诗鸣京华。搢绅间。久之南归。依归宗真净禅师。研究心法。随迁泐潭。凡七年。得真净之道。辞之东吴。历沅湘。一日阅汾阳语。重有发药。于是𮌎次洗然。辨博无碍。崇宁中。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久亡其一。师至以诗嘲之。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丐归寺中。因得之。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未阅月为狂僧诬。以度牒冒名。旁连讪谤事。入制狱。锻鍊久之。坐冒名。著逢掖。走京师。见丞相张无尽。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号宝觉圆明。自称寂音尊者。未几坐交张郭厚善。张罢政事。时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当轴者嫉之。谓师颇助其笔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归于江西。是冬复證狱于并州。明年得还。往来九峰洞山。野服萧散。以文章自娱。将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属以老。复为狂道士。执以为张怀素党。下南昌狱。治百馀日。非是会赦免。归湘西之南台。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为之铭。其叙曰。予世缘深重。夙习羁縻。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诃之。独陈莹中曰。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华滋。所谓秀媚精进。予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已。大观元年春。结茅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许灵山闻法人。便谓世间憎爱尽。攒眉出社有谁嗔。于有堤岸辄决。又复衮衮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仅生。恨识不知微。道不胜习。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为之铭曰。雷霆发声。万国春晓。闻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归汰在。忽然震惊。闻者骇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觉合尘。如冬震惊。万机休罢。随缘放旷。尚无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时卧起。语默不昧。丝毫弗差。蒙杂而著。随孚于嘉。于是覃思经论著义疏。发挥圣贤之秘奥。及解易。作僧宝传成。抚而叹曰。冒障海极。并门间关。万死而不毙。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世有贤者。当知我矣。将负之入京。抵襄阳会难。渊圣登极。大逐宣和用事者。诏赠丞相商英司徒。赐师重削发。还旧师名。未几国步多艰。退游庐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阅世五十有八。门人建塔于凤栖山。师之才章。盖天禀然。幼览书籍。一过目。毕世不忘。落笔万言。了无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至于出入禅教。议论精博。其才实高。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不可及也。与士大夫游。议论衮衮。虽稠人广座。至必奋席。初在湘西。见山谷。与语终日。不容去。因有诗赠之。略曰。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其后山谷过宜春。见其竹尊者诗。咨赏。以为妙入作者之域。颇恨东坡不及见之。著林间录二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智證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语录偈颂一编。法华合论七卷。楞严尊顶义十卷。圆觉皆證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并行于世。 赞曰。丞相张无尽称觉范。盖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学名世。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觉范少归释氏。长而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缀。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逢掖出。九死而仅生。垂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也。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己。不能全身远害。峻戒节以自高。数陷无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过。而自取之邪。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者。不独为洪实录。亦以见其自欺焉。惜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思慧(一○七一~一一四五),号妙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俞。首见法云大通善本禅师,即与染削。次竟真净,终归礼大通。出住霅川道场法席,继徒径山净慈寺。诏居京师智海寺,又移补显亲、黄蘖,终住福州雪峰寺。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大通善本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五。《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阿娇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神宗妃。开封人。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进美人。神宗死,守陵殿,不食粥药。未几亦卒,年三十二。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谥钦慈,陪葬永裕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0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原名扬庭,字宾王。哲宗绍圣间进士。为右司员外郎,使辽归,劝徽宗注重边备。累迁御史中丞,奏劾蔡京、王黼、朱勔等,并请罢御前使唤及岁进花果,忤权贵,谪黄州安置。钦宗立,复为御史中丞。以姚古拥兵不援太原,陈其可杀之罪七。进礼部尚书,擢右丞、中书侍郎。京城失陷,使金被拘,卒于燕山。谥忠肃。
全宋文·卷三○三三
陈过庭(一○七一——一一三○),本名扬庭,字宾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进士第,为馆陶主簿,澶州教授,知中牟县,除宗子博士。历祠部、吏部、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宣和二年,进中书舍人。才七日,迁礼部侍郎。未尽一月,又迁御史中丞兼侍读。忤权贵,罢知蕲州,未道半,责海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钦宗立,以集贤殿修撰起知潭州。未行,以兵部侍郎召,在道除中丞。进礼部尚书,擢右丞、中书侍郎。奉使至金,金人拘之军中。建炎四年卒于燕山,年六十。谥忠肃。《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宾王,谥号忠肃。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本名扬庭,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副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瓯宁人,字顾道。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累官知开封府,迁工、户二部侍郎。徽宗朝历知苏州、陈州、河中、成都府。除兵部侍郎,再知成都,改知郓州中山府。徽宗尝称其清谨循良。
全宋诗
吴栻(一作拭),字顾道,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清康熙《瓯宁县志》卷六)。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为金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徽宗崇宁中为开封府推官。以给事中使高丽,还,知开封府。四年(一一○五),坐事出知单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一)。大观初,历知苏州、陈州、河中府。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成都(《全蜀艺文志》卷三四《铜壶阁记》)。召拜兵部侍郎,寻除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后知中山府,卒。清康熙《瓯宁县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二二三八
吴栻(或作拭),字顾道,号庵峰居士,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熙宁六年进士及第,为开封府推官。元符二年,进金部员外郎。崇宁初,以给事中出使高丽,还知开封府。历工部、户部侍郎。四年,坐累,削秩知单州。大观中,历知苏州、陈州、河中、成都府。召入奏事,除兵部侍郎。寻除龙图阁直学士。政和元年,再知成都。二年,徙知江宁。后知郓州卒。著有《鸡林记》二十卷、《蜀道纪行诗》三卷、《庵峰集》一卷、《论语十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一,《宋史》卷二○三、二○八、四八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五。
方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43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圣时,自号愚迂翁。幼孤,稍长自知读书,涉猎文史,议论衮衮可听,而不喜科举之学。徽宗大观初诏求行义之士,州县以之应选,固辞不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38 【介绍】: 宋荆门军人,字子发。徽宗政和间进士。仕州县以廉称。累迁翰林学士。深于经学,人称为汉上先生。有《汉上易集传》。
全宋诗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发,号汉上先生,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作邵武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南宋馆阁录》卷七),历知荆门减、汉阳军(《舆地纪胜》卷七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张邦昌称帝,震时为太学博士,致仕,主管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为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同上书卷八○)。五年,试秘书少盐兼侍讲,转起居郎(同上书卷八八),又兼资善堂赞读,权兵部侍郎,试中书舍人(同上书卷九二)。六年,转给事中,权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一○一)。八年,知贡举,会疾卒,年六十七。《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一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发,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登政和进士第,历仕州县。绍兴二年,召为司勋员外郎。四年,守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五年,迁秘书少监,兼侍讲。转起居郎,兼资善堂赞读。擢中书舍人,兼翊善。六年,为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绍兴八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谥文定。震经学深醇,人称汉上先生。著有《汉上易传》十一卷(存)、《周易卦图》三卷(存)、《周易丛说》一卷(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八○、八五、八八、八九、九二、九七、一○一、一二○,《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大理中宗段正淳,南诏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大哥是段正明。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