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385  386  387  388  389  391  392  393  39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震(别称 黄龙震 道震 山堂 )
黄伯思(长睿、霄宾、长孺 云林子 )
傅拳(东岩山人 )
周行己(恭叔 浮沚 世称 浮沚先生 )
宋昪(景裕 恭敏 )
张克公(介仲 )
彭俊民(廷杰 固穷先生 )
权邦彦(朝美 质肃 )
李弥大(似矩 无碍居士 )
汪叔詹(至道 )
王庭圭(民瞻 卢溪、卢溪真逸 )
石懋(别称 石柔 敏若 橘林 𢘅 )
郑瑴(致刚 忠穆 )
释介谌(无示 张 )
陈禾(秀实 文介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震(一○七九~一一六一),俗姓赵,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少依觉印英禅师,再谒丹霞淳禅师,先后参海内有名尊宿十七人。初住曹山,后迁广寿、黄龙。称黄龙道震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僧宝正续传》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震号山堂。金陵赵氏子也。垂髫依觉印英禅师为童子。英迁泗之普照得度。久之辞谒丹霞淳。与论曹洞宗旨。震呈以偈曰。白云深覆古寒岩。异草灵花彩凤衔。夜半天明日当午。骑牛背面著靴衫。次依草堂。日取藏经读之。一夕闻晚参鼓步出经堂。举头见月忽大悟亟趋方丈。堂望见即曰。子彻矣。遂为印可。寻出三迁而至百丈道显著。绍兴己巳有律师妄踞黄龙。衲子散子散去。主事者走钱塘。求王承宣继先书。达洪师张如莹。莹公命震以从众望。而主事者请致书谢王。震让曰。王公为护佛法。何谢之有。况我与之素昧平生。于是主事恧退。故仲温曰。彼交结权贵倚为藩垣者闻其言亦足颜汗。噫绍兴以来宗师言行相应而与秋霜争严。舍震其谁哉。
僧宝正续传·卷第六
师讳道震。金陵赵氏子。少依保宁觉印禅师。为童子。觉印住泗洲普照。遇淑妑閤。择童行。守戒律者施度牒。师在选中。得度具戒。久之辞觉印。谒丹霞淳禅师与闻曹洞宗旨。因有颂曰。白云深覆古寒岩。异草灵花彩凤㘅。夜半天明日当午。骑牛背面著靴衫。淳见而异之。游湖湘。抵大沩。作插锹井颂曰。尽道沩山父子和。插锹犹自带干戈。至今一井如明镜。时有无风匝匝波。最后至黄龙。草堂清禅师一见契合。绝意他往。日取藏教读之。一夕闻晚参鼓。步出经堂。举头见月。忽有省。亟趋方丈。陈所悟。草堂深可之。自此履践获大通彻。绍兴初。草堂避地曹山。迁疏山。师皆在焉。居第一座。分座接衲。五年临川守给事程公命出世曹山。唱草堂之道。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黑漆昆崙穿市过。进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答云。卖扇婆子手。遮曰。如何是人境俱夺。答曰。灰飞烟灭后。怕你绝音容。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答曰。当年独坐雄峰事。今日分明说向君。进云。只如向上宗乘。又作么生。师以拂子击禅床。僧云。烹凡炼圣有玄功。万古丛林作标格。便礼拜。尝示众曰。曹山门下有鹅王择乳句。若人会得凡圣染净迷悟生死无二无别。若也不会。则凡圣染净迷悟生死。谩他一点不得。久之。退隐疏山之山堂。郡守叶公梦龄请居广寿。未几洪帅李公迨移居百丈。师力丛林矩范。僧到必勘辩。一日僧展坐具礼拜。师转身背却。僧收坐具便去。师乃唤回。僧进前。师便归方丈。明日僧问讯云。某甲昨蒙和尚慈悲。有个省处。师云。作么生。僧近师边。作听势。师取拂子打之。僧大笑而去。若此类甚多。衲子翕然推服。晚迁黄龙。是为积翠直下子孙。授道之处。院烬于兵火。师慨然有兴复之志。阅数年。堂殿廊庑。迄抵于成。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示微疾。集众告曰。老僧参见海内有名尊宿十有七人。泊见草堂。始到不疑之地。汝等当究本法。傥透脱无滞碍。随力量兴作。利益众生。无虚弃光阴。左右固请留颂。命笔书曰。吾年八十三。随顺世言谈。不落思量句。谁人共我参。翌日闻钟声。奄然而寂。端坐三日。支体柔和。颜皃如生。阇维日。云惨风悲。草木变色。烟焰所及。悉缀舍利。道俗取之。旬日不竭。塔于寺之西崦。师为人刚正强力。甘枯淡。务精进。迹未尝造檀越之门。近代宏法。唯师有古尊宿风韵。议者比之常庵崇禅师云。 赞曰。演出关。栖迟妙喜之门。久甚。及开法出世。不忘圜悟。有道者固应如此。震天资耿介。草堂晚居。泐潭道大盛。时有厚奉香信请法语法衣者。草堂将与之。震骤谏以为不可。草堂不允。震遂拂衣遁他境。呜呼使异时主法宗师之门。震之志得行焉。其规正窃昌。阴翊化权。岂浅浅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震,字山堂,金陵赵氏子也。垂髫依觉印英禅师,英迁泗之普照得度,久之辞。谒丹霞淳与论曹洞宗旨,震呈以偈曰:“白云深覆古寒岩,异草灵花彩凤衔。夜半天明日当午,骑牛背面著靴衫。”次依草堂,日取藏经读之。一夕,闻晚参鼓,步出经堂,举头见月,忽大悟,亟趋方丈,堂望见即曰:“子彻矣。”遂为印可。寻出,三迁而至百丈,道甚显著。绍兴己巳,有律师妄踞黄龙,衲子散去,黄龙主事走钱塘,求王承宣继先,书达洪帅张如莹,莹公命震以从众望。而主事者请致书谢王,震让曰:“王公为护佛法,何谢之有?况我与之素昧平生。”于是,主事恧退。其严正如是。故仲温曰:“彼交结权贵,倚之为藩垣者,闻其言亦足颜汗,谅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18 【介绍】: 宋邵武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官至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以学问渊博闻。好古文奇字,能辨正古器款识,曾纠正王著所辑之续正法帖。亦擅各体书法,工诗文。有《东观余论》、《法帖刊误》等。
全宋诗
黄伯思(一○七三~一一一二),字长睿,别号霄宾,自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哲宗时以铨试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改通州司户,河南户曹参军。曾为秘书郎。徽宗政和二年卒,年四十。有《东观馀论》二卷、《法帖刊误》一卷传世。事见《梁溪集》卷一六八《故秘书郎黄以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五六
黄伯思(一○七九——一一一八),字长睿,又字长孺,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履孙。以祖任补官,又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西都留守邓洵武辟为右军巡院,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迁秘书省校书郎、秘书郎。政和八年二月卒,年四十。伯思自幼嗜读书,所学汪洋浩博,经史诸子杂说,无不精诣。学问慕扬子云,文章慕柳子厚,诗篇慕李太白。尤精研金石书画,或考其图文,或论其得失,或辨其真赝,多所发明;又工于书法,有魏晋风气。著《东观文集》一百卷(佚)、《法帖刊误》二卷(存)等,其子䚮辑其金石书画题跋为《东观馀论》十卷(存)。见《梁溪全集》卷一六八《黄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傅拳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七
傅拳(一作权),号东岩山人,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以能文名。见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一六,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恭叔,号浮沚。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师事程颐。徽宗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后为齐州教授,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有《浮沚集》。
全宋诗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从伊川二程游,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徽宗崇宁中官太学博士、齐州教授(《宋元学案》卷三二)。据集中诗篇,曾知原武、乐清等县,其罢知乐清为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宣和初,除秘书省正字(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后入知东平府王靓幕,卒于郓(同上书)。著有《浮沚集》十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久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二卷。 周行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明永乐《乐清县志》及清曾唯《东瓯诗存》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二九五○
周行己(一○六七——?),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学者称为浮沚先生。十七入太学,有盛名。风仪秀整,语音如钟。元祐六年登进士第,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以亲老归,教授其乡,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以师事程颐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卒于郓。有文集凡十九卷。见本集《上宰相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翼》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景裕。宋乔年子。徽宗崇宁初,由谯县尉累进殿中少监。与父皆依附蔡京,皆遭贬。后起复,京西都转运使,擢显谟阁学士。迁正议大夫、殿中监。卒谥恭敏。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宋升,字景裕,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乔年子。崇宁初,由谯县尉入为敕令删定官。大观初,迁殿中少监、同详定一司敕令。以徽猷阁待制出知陈州,又知应天府。政和三年其父卒,次年起复为京西路都转运使,擢至显谟阁学士。官终殿中监,卒,谥恭敏。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六,《宋史》卷三五六《宋乔年传》有附传。
张克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颍昌阳翟人,字介仲。第进士。徽宗大观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与中丞石公弼极论其罪,京遂罢。累迁右谏议大夫。由兵部侍郎拜御史中丞,疏劾宰相张商英十罪。官至吏部尚书。
全宋文·卷二九四三
张克公,字介仲,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起进士,大观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与中丞石公弼论其罪;京罢,徙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改右谏议大夫。京犹留京师,大观四年五月,会星文变,复论之。张商英为相,由兵部侍郎拜御史中丞,疏其十罪。蔡京复召,衔之弗置,徽宗为徙吏部尚书。居吏部六年而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彭俊民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一二四
彭俊民,字廷杰,号固穷先生,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崇宁二年进士,赴京兆幕,忤王襄失官。政和中复为文州幕僚。著有《固穷集》(佚)。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33 【介绍】: 宋河间人,字朝美。徽宗崇宁四年上舍登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国子司业。高宗建炎中,知东平府,金人围急,死守数月,城破,犹力战,突围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有治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次年除签书枢密院事,献“十议”以图中兴。寻兼权参知政事。有遗稿《瀛海残编》。
全宋诗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今属河北)人。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进士,授青州教授。历睦亲西宅宗子正,提举河东学事,除太学博士,改国子司业。宣和初,迁左司员外郎使辽,还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间历知东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制置发运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除签书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一)。有《瀛海残编》十卷,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四《枢密兼参知政事权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六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府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崇宁四年登太学上舍第,授从事郎、青州教授,调沧州教授。历太学博士、国子司业,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金人破城,突围奔行在,除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谥质肃。著有《瀛海残编》十卷。见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杨公墓志铭》,杨万里《权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李撰子。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出知光、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建炎初知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60 【介绍】: 宋歙州歙县人,字至道。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初授会昌县尉,改宣州教授,除太常博士。历知永州、鄂州,任江西、湖南提刑,累擢司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路财赋。敢直言,有惠政。
全宋文·卷三五○二
汪叔詹(一○八一——一一六○),字至道,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授虔州会昌县尉,改宣州州学教授。尝权知芜湖,擢提举潼川路常平,枢密李纲荐为编修官。高宗即位,命权太常博士。绍兴中知鄂州,提点湖南刑狱,后以司农少卿总领湖广荆襄江西六路财赋以供军。绍兴三十年卒,年八十。见《新安志》卷七《汪少卿传》,《新安文献志》卷七七《汪公行状》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72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全宋文·卷三四○六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号卢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登进士第,调衡州茶陵丞。宣和末弃官归,教授乡里。绍兴中胡铨因上疏乞斩秦桧罢和议安置岭南,庭圭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指桧也,坐是除名流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召对便殿,除直敷文阁。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著有《卢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论语讲义》五卷、《语录》五卷、《杂志》五卷、《沧海遗珠》五卷、《方外书》十卷、《校字》一卷、《凤停山丛录》一卷。见周必大《直敷文阁王公行状》,胡铨《王公墓志铭》(《卢溪文集》附录),《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石懋,字敏若,自号橘林,芜湖(今属安徽)人。弱冠登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徽宗崇宁中再举博学宏词科,为密州教授。宣和间,因斥阉宦梁师成,被排摈。卒年三十四,有《橘林集》,已佚。事见清嘉庆《芜湖县志》卷八、卷一三。今录诗十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𢘅。宋太平州芜湖人,字敏若,号橘林。石禹勤孙。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徽宗宣和元年复中博学鸿词科。梁师成当事,或劝柔一见,柔不从,遂被排摈。有《橘林集》。
全宋文·卷三○三七
石𢘅,字敏若,号橘林,芜湖(今安徽芜湖)人。元符三年进士。大观中为从事郎、敕令所删定官。宣和元年复中博学宏词科,仕至密州教授。因不附梁师成,遂被排摈。著有《橘林集》十六卷(《宋史·艺文志》误署为石柔)。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八,《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宋诗纪事》卷三五,光绪《安徽通志》卷一五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29 【介绍】: 宋建州人,字致刚。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御史台主簿。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升谏议大夫。苗傅、刘正彦乱时,尝庭立面折二人,拜御史中丞。复密遣人见张浚等,具言城中事,主张严设兵备,大张声势,持重缓进,使其自遁,无致惊动三宫。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执政百日而卒。谥忠穆。
全宋诗
郑瑴(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除安陆教官,权信阳县尉,监南康军酒税,入为御史台主簿。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监察御史。二年,迁司谏。三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谥忠穆(《鹤山大全集》卷六一《跋郑公忠穆公家问遗事》)。有《建炎复辟纪》一卷。事见《龟山集》卷三七《枢密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
郑瑴(一作悫)(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政和八年进士,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尉,监南康酒税。召为御史台主簿。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右司谏,建炎三年为谏议大夫。苗、刘之变,瑴庭立面折之。拜御史中丞。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七月卒,年五十。见杨时《枢密郑公墓志铭》(杨时《龟山集》卷三七),《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介谌(一○八○~一一四八),号无示,俗姓张,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六礼崇德慧微落发。辞谒径山悟、佛鉴勤。晚依守卓,悉得其道。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住临安府显宁寺,未几,擢芦山、瑞岩、育王,道法大振。高宗绍兴十八年卒,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陈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秀实。哲宗元符三年进士。为监察御史,迁左正言。立朝有风操。劾童贯等怙宠弄权,徽宗拂衣,牵帝衣而谏。谪监信州酒。遇赦,起用,历知广德军、和州、秀州。王黼得政,宁饿死不出。后令知舒州,命下而卒。谥文介。有《易传》、《春秋传》、《论语孟子解》。
全宋文·卷三○五八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太学博士,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迁左正言,除给事中。后谪监信州酒。历知和州、秀州,调舒州,命下而卒,谥文介。著有《易传》九卷、《春秋传》十二卷、《论语解》十卷、《孟子解》十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