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393 394 395 396 397 399 400 401 402 下一页
张俊(字 伯英 清河郡王、循王 忠烈 )
张克戬(字 德祥 忠确 )
张孝纯(字 永锡 安简 )
朱倬(字 汉章 忠靖、文靖 )
李昭玘(字 成季 号 乐静先生 )
杨邦乂(字 晞稷、希稷 忠襄 )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王云(字 子飞 忠介 )
王禀(字 正臣 忠壮 )
胡宪(字 原仲 号 籍溪 简肃 世称 籍溪先生 )
詹公著
赵奉(字 孟承 忠允 )
赵训之(字 海道 忠果 )
郑铨(字 应权 号 应庵 )
其它辞典(续上)
完颜谩都本( 英毅 )张俊(字 伯英 清河郡王、循王 忠烈 )
张克戬(字 德祥 忠确 )
张孝纯(字 永锡 安简 )
朱倬(字 汉章 忠靖、文靖 )
李昭玘(字 成季 号 乐静先生 )
杨邦乂(字 晞稷、希稷 忠襄 )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王云(字 子飞 忠介 )
王禀(字 正臣 忠壮 )
胡宪(字 原仲 号 籍溪 简肃 世称 籍溪先生 )
詹公著
赵奉(字 孟承 忠允 )
赵训之(字 海道 忠果 )
郑铨(字 应权 号 应庵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86—约1122 【介绍】: 金宗室,乌古乃孙。从太祖攻宁江州,取黄龙府,破高永昌,取春、泰州,皆有功,遂为谋克。后攻兴中府,中流矢卒,谥英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4 【介绍】: 宋凤翔府成纪人,字伯英。好骑射,负才气,起于诸盗。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曾讨江淮,平苗刘,破李成,皆著劳绩。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知朝廷欲罢兵,首请纳所统兵,力赞议和。秦桧尽罢诸将兵权付俊。岁余无去志,桧使江邈论罢之。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南宋四大名将。然岳飞冤狱,俊独助桧成其事,为世所鄙。卒谥忠烈。全宋诗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为都指挥使。宣和间累转武功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江南招讨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江淮路招讨使,拜太尉。屯兵建康,置司盱眙,屡立战功,为中兴四将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谥忠烈。事见《海陵集》卷二三《张循王神道碑》,《宋史》卷三六九有传。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早年以武功授保义郎。靖康初奋力抗金,授武义大夫,权河北十三将。勤王,高宗(时为康王)擢为元帅府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迁至拱卫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建炎四年入卫,拜检校少保。绍兴初以江淮招讨使讨平叛将李成,拜太尉。绍兴四年为浙西、江东安抚使,屯建康,败伪齐刘猊,拜少保,改淮南西路宣抚使。绍兴十一年,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且首请纳兵,拜枢密使。次年春,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忠烈。俊为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然其主和议、助秦桧成岳飞冤狱,为世所鄙。见周麟之《张循王神道碑》(《海陵集》卷二三),《宋史》卷三六九本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致仕,卒谥安简。事见《中州集》卷九、《南宋书》卷一三。今录诗三首。中州集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末,知太原。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踰年得请归乡里。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薨,谥安简。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元祐进士。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为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63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汉章。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以张浚荐,除福建、广东、广西财用所属官。忤秦桧,出教授越州。桧死后,累迁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兵临江,陈战、备、应三策。孝宗即位,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谥忠靖,改文靖。全宋文·卷三八三五
朱倬(一○八六——一一六三),字汉章,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世学《易》,入太学。宣和六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绍兴初为广东茶盐司干办公事,除福建二广财用所属官。忤秦桧,出教授越州,十二年,充诸王宫教授。二十六年,除知惠州,行国子监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二十七年,召为右正言,迁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三十年,参知政事,寻拜尚书右仆射。三十二年,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降资政殿学士,寻致仕。隆兴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文靖。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八五、一四五、一七四、一七七、一八一、一八三、一八五、一八九、二○○,魏了翁《文靖朱公神道碑》(《鹤山大全集》卷七四),《宋史》卷三七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字成季,自号乐静先生。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第进士。以李清臣荐,累官提点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以改元丰敕条,罢主管鸿庆宫,入党籍中。居闲十五年,寓意书画。晚知歙州,辞不行。有《乐静集》。全宋诗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元丰二年擢进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加秘阁校理。通判潞州,入为开封推官,累官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为陈次升所论,出知沧州。崇宁初,罢职主管鸿庆宫,遂入党籍中,閒居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晚知歙州,辞不行。靖康初,复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绍兴初,追复直徽猷阁。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37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全宋诗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与张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见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 【介绍】: 宋泽州人,字子飞。王霁弟。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秘书省校书郎,出知简州,迁陕西转运副使。钦宗靖康元年,以给事中使金军,议割三镇。金人陷太原,召拜刑部尚书,再出使,许以三镇赋入之数。固言康王宜将命,及王受命,云为之副。行次磁州,民指以为奸,噪杀之。后谥忠介。有《文房纂要》。全宋诗
王云(?~一一二六),字子飞,泽州(今属山西)人。神宗时进士(清雍正《泽州府志》卷二七)。尝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知淮阳军。后为校书郎,出知简州,迁陕西转运副使。徽宗宣和中,入为兵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钦宗靖康元年,以给事中使斡离不军,议割三镇以和,罢为徽猷阁待制、知唐州。同年金人陷太原,受命以资政殿学士副康王使金,行至磁州遇害(《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四)。《东都事略》卷一○九、《宋史》卷三五七有传。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三八五○
王云(?——一一二六),字子飞,泽州(今山西晋城东北)人,献可子。举进士。崇宁间两掌翰院。随使高丽,撰《鸡林志》三十卷以进。历知淮阳军、简州,迁陕西转运副使。宣和中,从童贯宣抚幕,入为兵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靖康元年,以给事中使金军,议割三镇以媾和。使还,出知唐州。金人陷太原,召拜刑部尚书,再出使。十一月,奉康王使北,行次磁州,民以其为奸细,噪而杀之。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东都事略》卷一○九、《宋史》卷三五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 【介绍】: 宋开封人,字正臣。王圭孙。徽宗宣和元年为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参与镇压方腊起事。四年为宣抚司都统制,从征辽,败于白沟。七年金兵来,留守太原。钦宗靖康元年,以坚守太原功,由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镇西军承宣使擢建武军节度使,总兵太原。金人入境,提孤旅由平阳应援,自春至秋,救者不至,城陷,投河死。谥忠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62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原仲,号籍溪。胡安国从子。高宗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会伊、洛学有禁,独阴与刘勉之诵习其说,又学《易》于谯定。后归隐故山,力田卖药以奉亲,从游者日众。晚年召为秘书正字,上疏言金人必败盟,请起用宿将张浚、刘锜。疏入,即求去职。帝嘉其忠,改秩与祠。卒谥简肃。全宋诗
胡宪(一○八六~一一六二),字原仲,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学者称籍溪先生。长从从父胡安国学,高宗绍兴中入太学。六年(一一三六),赐进士出身,添差建州教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以母老,求监南岳庙归。起为福建路按抚司属官,复请祠。秦桧方用事,家居不出。二十九年,召为秘书省正字,以老,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八三、一八八)。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宋史》卷四五九有传。全宋文·卷三八五三
胡宪(一○八六——一一六二),字原仲,世称籍溪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从从父胡安国学,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诵习伊洛之学。六年,以折彦质等荐召,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以母年高不乐居官舍,求监南岳庙以归。久之,起为福建路安抚司属官。秦桧用事,居家不出。二十九年,除秘书省正字。求去,改秩与祠归。绍兴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见朱熹《籍溪先生胡公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五年(1115)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奉(一○八六~一一五○),字孟承,缙云(今属浙江)人。期子。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以父荫补国子博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迁国子司业,二年,除翰林洗马兼宝谟阁待制。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以兵部右丞兼真和诸路招讨使。二十年,因岳飞下狱忧愤而卒。谥忠允。有《五云清唱》、《风雅遗音》等,已佚。事见《五云赵氏宗谱》卷一八。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29 【介绍】: 宋宗室,字海道。徽宗政和二年进士,知吴县。时朱勔怙势兴役,训之不为屈,遂移疾去。居扬州,金兵犯京师,率大姓募士勤王,闻都城失守乃止。高宗建炎三年知永丰县,死于杜彦、杨世雄之叛。谥忠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袁州宜春人,字应权,号应庵。学通六经,工大字,长于诗。徽宗宣和间尝两贡上舍不取。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入江西,铨上书知州王仲嶷,责其守城。所著《排奸党说》,极论徽宗崇宁人才之弊。年八十卒。全宋文·卷四○五三
郑铨,字应权,号应庵,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学通六经,工大字,长于诗。宣和间两贡上舍不偶,弃归,学者踵门日众。建炎三年金人犯江西,铨上书知州王仲薿,责其守城。又著《排崇宁奸党说》。年八十卒。见《万姓统谱》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