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396 397 398 399 400 402 403 404 405 下一页
洪皓(字 光弼 世称 洪佛子 忠宣 )
滕茂实(字 秀颖 名 裸 忠节 )
潘殖(字 子淳 号 浩然子 )
王德(字 子华 威定 )
蔡伸(字 申道、伸道 号 友古居士 )
薛弼(字 直老 忠简 )
郑刚中(字 亨仲、汉章 号 北山、观如 )
郭忠孝(字 立之 世称 兼山先生 )
释清了(别称 真歇了 清了 雍 号 真歇 悟空禅师 )
阮阅(字 闳休、美成 号 散翁、松菊道人 )
陈朝老(字 廷臣 号 欢喜居士 世称 陈三诏 )
韦许(字 深道 号 湖阴居士 )
黄国镇(字 子芳 )
傅察(字 公晦 忠肃 )
其它辞典(续上)
楼炤(字 仲晖、仲晦 襄靖 )洪皓(字 光弼 世称 洪佛子 忠宣 )
滕茂实(字 秀颖 名 裸 忠节 )
潘殖(字 子淳 号 浩然子 )
王德(字 子华 威定 )
蔡伸(字 申道、伸道 号 友古居士 )
薛弼(字 直老 忠简 )
郑刚中(字 亨仲、汉章 号 北山、观如 )
郭忠孝(字 立之 世称 兼山先生 )
释清了(别称 真歇了 清了 雍 号 真歇 悟空禅师 )
阮阅(字 闳休、美成 号 散翁、松菊道人 )
陈朝老(字 廷臣 号 欢喜居士 世称 陈三诏 )
韦许(字 深道 号 湖阴居士 )
黄国镇(字 子芳 )
傅察(字 公晦 忠肃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60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晖,一作仲晦。徽宗政和五年进士。调大名府户曹。依附蔡京。高宗在建康,劝帝量力而为,可保淮南则保,不可保则退长江以南。绍兴七年,除中书舍人,迁给事中。九年,以签书枢密院事检视东京,复宣谕陕西。颇妄自尊大,以好货失将士心。十四年,再除签书柩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被劾。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后徙广州,未行而卒。谥襄靖。全宋诗
楼炤(一○八八~一一六○),字仲晖,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为左司员外郎,寻迁殿中侍御史。七年,出知温州,未几除中书舍人,寻迁给事中兼直学士院。九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签书枢密院事使陕西。十四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被劾罢,提举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徙广州(同上书卷一八三)。三十年卒(同上书卷一八四),年七十三。《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二四
楼炤(一○八八——一一六○),又作「楼照」,字仲晖,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政和五年进士,调大名府户曹,累迁尚书考功员外郎。绍兴间,历左司员外郎兼权太常少卿、殿中侍御史、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擢翰林学士、兼侍读。九年三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继又奉命宣谕陕西。丁父忧罢任。十二年,知绍兴府。十四年,再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被劾与祠。二十六年,知宣州。绍兴三十年卒,年七十三,谥襄靖。见《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5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岁涝发廪损值以粜,又邀留浙东纲米以济人,人称洪佛子。高宗建炎三年,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完颜粘罕逼其仕刘豫,不从,流放冷山。力拒受金官职,屡以金情密奏上达。留金十五年始还。以论事忤秦桧,贬英州安置九年,徙袁州,至南雄州病卒。谥忠宣。皓博学强记,有《鄱阳集》、《松漠纪闻》、《帝王通要》、《金国文具录》等。全宋诗
洪皓(一○八八~一一五五),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始归。迁徽猷阁直学士,提兴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寻因忤秦桧,出知饶州。十七年,责授濠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二十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忠宣。有文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事见《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鄱阳人,有《鄱阳词》。全宋文·卷三九二六
洪皓(一○八八——一一五五),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主台州宁海簿。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尝截留浙东纲米以济灾民,人称洪佛子。建炎三年,以谏移跸建康为高宗所知,时议遣使金国,遂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至云中,粘罕迫仕刘豫,皓不从,遂流放冷山,复徙燕京。在金凡十五年,累拒受金人官职,且多次密报金国内情,忠义之声闻于天下。绍兴十三年得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以论事忤秦桧,出知饶州,复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时绍兴二十五年十月。谥「忠宣」。著有《鄱阳集》十卷、《春秋纪咏》三十卷、《猷轩唱和集》三卷、《帝王通要》五卷、《姓氏指南》十卷、《松漠记闻》二卷(存)、《金国文具录》一卷等。见洪适《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行状》,《宋史》卷三七三本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字秀颖,初名裸。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副路允迪使金,被拘于代州,自为哀词,且篆书“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以示不屈。钦宗被俘过城郊,茂实具宋冠帻以迎。金人迫其易服,不从。后忧愤死于云中。谥忠节。全宋诗
滕茂实(?~一一二八),字秀颖,临安(今属浙江)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中州集》卷一○)。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副路允迪使金,为金人所留,居代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闻被俘之钦宗将至金,即自作哀词并篆“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字,裹以奉使黄幡,授友人董诜,属以后事。钦宗至,具衣冠郊迎,金人迫命易服,力拒不从。请随钦宗行,金人不许。次年因忧愤卒。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事闻,赠龙图阁直学士。《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九有传。今录诗八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子淳,号浩然子。徽宗大观中两次乡荐于礼部。高宗建炎间以累举除官,调真州推官。性嗜学不倦。有《忘荃书》、《性理书》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5 【介绍】: 宋通远军熟羊寨人,字子华。以武勇应募,屡胜金兵,时称“王夜叉”。高宗建炎元年,率部勤王,隶刘光世部。三年,迁前军统制,讨伐苗傅、刘正彦之乱,因擅杀韩世忠部将,编管郴州,寻复职,后改隶张俊。绍兴十年,宋军攻金,德取宿州、亳州,以功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次年,柘皋之战大败金铁骑兵。官终荆南副都统制。卒谥威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6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申道,一作伸道。蔡佃弟。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太学博士,通判真、饶、徐、楚四州,改知滁、和等州。初与秦桧同舍又同举,后以赵鼎党,乞祠累年,坚不附桧。官至左中大夫。有《友古词》。全宋诗
蔡伸(一○八八~一一五六),字申道,仙游(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太学正,太学博士,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楚、饶、真州,知滁州。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知徐州,因金人渝盟,未赴。久之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官至左中大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中大夫蔡公神道碑》、《仙溪志》卷四、《宋史翼》卷九。词学图录
蔡伸(1088-1156) 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人。蔡襄孙。有《友古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0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直老。徽宗政和二年进士。钦宗靖康初,金兵攻汴京,力主李纲坚守之议,围解,迁光禄寺丞。高宗绍兴初,除湖南运判,助岳飞镇压杨幺起事。累擢敷文阁待制。素游秦桧门,岳飞死,凡为飞谋议者皆夺职,唯弼得免。卒谥忠简。全宋诗
薛弼(一○八八~一一五○),字直老,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调怀州刑曹、杭州教授。钦宗靖康初,汴京城围解,迁光禄寺丞。为湖南运判。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至八年,两次知荆南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八、一一八)。十年,迁陕西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三四)。历知虔州、福州、广州。二十年卒,年六十三。事见《水心集》卷二二《薛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九二二
薛弼(一○八八——一一五○),字直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金人攻汴,赞成坚守。迁光禄丞。绍兴中历荆湖南路转运判官、福建安抚使、知广州,升敷文阁待制。曾画策赞岳飞,又与秦桧游,飞死,为飞谋议者皆夺职,弼独为桧用,世以此少之。绍兴二十年卒,年六十三。谥忠简。见《宋史》卷三八○本传,《宋会要辑稿》瑞异一之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4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亨仲,号北山。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桧所荐,不敢言和议之非。后充陕西分画地界使,金欲尽取阶、成、岷、凤、秦、商六州,刚中力争不从。改四川宣抚副使,选将屯守,蠲去杂税,治理有方。桧怒其专擅,罢官,责居桂阳军,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记》、《北山集》等。全宋诗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为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为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授温州军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监察御史,同年十一月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枢密行府参谋官。十一年四月,为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刚中初为秦桧荐于朝,桧主和议,刚中不敢言。金归所占地,被桧遣为宣谕司参谋官;及还,除礼部侍郎、川陕宣谕使。改四川宣抚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杂征,请减成都府路对籴及宣抚司激赏钱。又屯兵营田,选将授任。秦桧怒其专擅,责桂阳军居住。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窥馀》、《经史专音》、《左氏九六编》等。见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宋河南人,字立之,学者称兼山先生。郭逵子。受《易》、《中庸》于程颐。以父荫补右班殿直。第进士,换文资。不忍去亲侧,多仕于河南筦库间。徽宗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坐废格盐法免。钦宗靖康初,召为军器少监,力陈追击之策,不获用。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措置保甲。金人再犯京师,忠孝分兵走太行,破之。及犯永兴,城陷死。有《兼山易解》、《四学渊源论》、《中庸说》。全宋诗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以父荫补右班殿直。神宗元丰间进士(清乾隆《洛阳县志》卷七)。因侍亲多仕于河南管库任。徽宗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钦宗靖康初为军器少监,改永兴路提点刑狱。高宗建炎二年,金人犯永兴,城陷殉难。《宋史》卷四四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逵子。受《易》、《中庸》于程颐,少以父任补右班殿直,迁右侍禁。登进士第,授将作监主簿。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靖康初召为军器少监,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建炎二年,金人犯永兴,城陷死之。著有《兼山易解》。见《宋史》卷四四七本传、卷二○二《艺文志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绵州人,俗姓雍,自号真歇。年十八,试《法华经》得度,住成都大慈寺习经论。嗣丹霞淳禅师。后抵长芦,谒见祖照,一语投契,命为侍者。高宗建炎末,徙温州龙翔寺。计九坐道场,四膺诏命。卒谥悟空禅师。全宋诗
释清了(一○八八~一一五一),号真歇,俗姓雍,左绵安昌(今四川安县东北)人。十一岁依圣果寺清俊出家,业《法华经》,十八岁得度,住成都大慈。后投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悟道。北游五台,已而至开封,禅讲名席俱扣摭之。沿汴水抵长芦,为祖照道和禅师延为侍者。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祖照病,命为第一座。五年夏,开堂嗣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退院。四年,为雁荡之游,客天封寺,受福唐雪峰请,入院。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退居东庵。六年,主四明阿育王山广利寺。七年,诏住蒋山。八年,主温州龙翔、兴庆二院。十五年,住临安径山。二十年,归真州长芦。二十一年,诏主崇先显孝禅院,十月卒,年六十四。谥悟空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宋德初等编《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附宋正觉撰《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清了诗,以见于《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上《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清了(一○九○——一一五一),俗姓雍,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自号真歇。年十一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寻弃亲而力禅。出川造丹霞寺,依淳禅师得悟。历游名刹,遂嗣长芦祖照,先后主雪峰、育王、龙翔、兴庆、径山诸寺,病归长芦。慈宁太后自金还,建崇先显孝寺,诏清了为开山第一世。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二。敕谥悟空禅师。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今存。见《崇先真歇清了禅师塔铭》(《语录》附录),《嘉泰普灯录》卷九,《补续高僧传》卷九,《释氏疑年录》卷六。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清了。号真歇。蜀左绵安昌雍氏子。儿时抱入寺。见佛喜动颜色。十一岁依圣果清俊道人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登讲场习经论。能会大意。寻弃而力禅。傲然挟拄杖以行。途次道俗遮留。皆掉首不顾曰。鹍鹏时节可草草耶。出川径造丹霞淳禅师。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拟进语。霞与一掌。师豁然开悟。翊日。霞为上堂当众。诘其證诣。犹珠影随。如谷响答。盖洞彻源底也。后游五台。之京师。浮汴抵长芦。谒祖照。祖照座下。龙象万指。其中多英俊。师至。一语投机。延为侍者。未几。举首座。分座说法。一众大惊。宣和二年。照以病退院。法座无主。夜梦人告曰。代师者蜀僧也。既窹疑之曰。佛果耶。佛眼耶。竟虚席二年。及经制使陈公至。儗补处乃首座也。即受请登座。为淳和尚烧香。照病中叹曰。梦固云尔。吾求之远也。照迁化。师执丧尽礼。时江潮损田。秋虚无穫。众遂绝粮。师躬行乞食。施者闻而风至。供亿山积。不知所从。日挝鼓升堂。诲人无倦。大扇宗风。建炎二年。退院绝钱塘。过梅岭礼大士迹。海滨渔户七百馀家。闻师至。皆毁网弃所业。其化物如此。天台守。三以国清致。不赴而赴雪峰。既被旨。迁明之育王。又迁温之龙翔兴庆二院。乞就闲。不许。移住临安径山。留五年。病归长芦。慈宁太后还自金。建崇先显孝寺于皋亭之麓。诏师为开山第一世。以疾辞。不可辞。遂入院。冒暑而行。患益甚。犹升座说法。太后亲临。垂箔倾听。出内帑修水陆大会。师疾弗瘳。中使络绎候问。师从容称谢。须臾呼首座曰。吾今行矣。于是瞑目。跏趺而逝。慈宁宫。降香赐祭。卜寺西桃花坞。建塔以瘗全身。送者万人。痛心陨涕。皆有祖花彫零。禅林寒瘁之叹。敕谥悟空禅师。静照之塔。师仪相颀长。眉目疏秀。神宇静深。量容机活。道无前而逊无后有。无外而虚无中。故人从其化。不自知也。圭竹庵。初住雁宕能仁。法缘未熟。师时在江心。特过江迎归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翕然归敬。任大法。不以门户封沟。诚为祖域英标。僧林杰出也。 明河曰。真歇拜竹庵。与照觉迎罗汉。但知弘道。不知为我。古人道德忠厚之至。此风绝响矣。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真歇禅师。讳清了。蜀之左绵安昌雍氏子也。生有慧根。眉目疏秀。神宇静深。见佛则欣恋不舍。年十一。依圣果寺俊僧受业。又七岁试法华经得度。具戒听讲。玄解经论。以为言说终非究竟。出峡直抵沔汉。扣丹霞子淳禅师。淳问。如何是空劫时自己。师拟对。淳掌之。师契旨。翌日淳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师趋进曰。今日瞒某甲不得也。曰。试举看。师良久。淳曰。将谓你瞥地。师便出。辄北游五台京汴。南抵仪真。谒长芦祖照。一语契合。命为侍者。踰载分座。照常以老疾拟闲退。梦人告曰。蜀僧可代。照未决。蜀僧为谁。至宣和壬寅。照病笃。恍省前谶。蜀僧即了首座也。乃嘱经使陈公。请了继席。长芦开法。以香酬丹霞淳。语曰。我于丹霞先师一掌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如今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若无。衔铁负鞍。各自著便。于是洞宗大振。禅流如归。亦多照公逊席之力也。及照殁。师以父礼行丧事。亦宜矣。师居七载。建炎二年戊申。南游普陀。以沤和机。引导海山。七百馀家皆弃网业。庚戌应天台国清寺。寻受闽之雪峰。绍兴五年丙寅。奉旨补明州育王寺。育王院务旷贩。不易承理。因递代逋负几二十万贯。咸为师忧。而师居未几间。偿旧逋负十有八九矣。戊午诏迁蒋山。疾辞不赴。明年朝旨以温之龙翔兴庆二院。合一禅林。诏师主之。僧集如云。斋粥不继。朝以法田千亩赐之。又诏主双径。慈宁太后建崇先寺居师。赐金襕银绢法物。隆渥殊甚。师以为可作归休计。上堂。转功就位。是向去底人。玉韫荆山贵。转位就功。是却来底人。红炉片雪春。功位俱转。通身不滞。撒手无依。石女夜登机。密室无人扫。正恁么时。绝气息一句。作么生相委。良久云。归根风堕叶。照尽月潭空。寻示疾。中使问候。师从容叙谢。乃呼首座曰。吾行矣。跏趺瞑目而逝。时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十月朔日也。越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五夏。凡七处说法。五承紫泥之诏。得度弟子四百。嗣法者宗珏等三十馀人。所编语录二集若干卷。行世。其语曰。穷微丧本。体妙失宗。一句截流。玄渊及尽。是以金针密处。不露光芒。玉线通时。潜舒异彩。虽然如是。犹是交互双明。且道巧拙不到。作么生相委。良久云。云萝秀处青阴合。岩树高低翠锁深。师之语句精妙。约类如此。僧问。不落风彩还许转身也无。师曰。石女行处不同功。曰向上事作么生。师曰。妙在一沤前。岂容千圣眼。僧礼拜。师曰。秖恐不恁么。师一日入厨看煮面次。忽桶疧脱。众皆失声曰。可惜许。师曰。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烦恼。曰和尚即得。师曰。灼然可惜许一桶面。临机勘辨。约类如此。 赞曰。师初于丹霞掌下。洞彻根源。便乃遨游南北衡抗。时机不无离师太早之讥。殊未知真龙不借涓滴。而能霖霈九天。岂与点额钝鳞同日量论哉。况师夙承弘愿。以英伟之操。深明的旨。宜请假观方。非分外也。不期际长芦推代之风云。卒尔广泽。宜矣。故曰。得时而动。则功成百世。其师之谓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庐州舒城人,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历知巢县、郴州。高宗建炎初知袁州,以本分教民,有治绩。致仕寓居宜春。喜为诗,时号阮绝句。亦以能词见称。有《郴江百咏》、《诗话总龟》、《松菊集》。全宋诗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为钱塘幕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著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为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为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为第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政和人,字廷臣。哲宗元符末为太学生,论事剀切。徽宗大观三年,以何执中代蔡京为尚书左仆射,蔡京领中太乙宫,朝老上书力陈蔡京之奸邪及何执中之平庸。宣和末,复与陈东等上书论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为六贼。台谏承京风旨劾朝老狂妄,编置道州。高宗建炎改元,遇赦归耕石门。绍兴间三诏征之,坚辞不赴,学者称“陈三诏”。全宋诗
陈朝老,字廷臣,自号欢喜居士,政和(今属福建)人。哲宗元符末为太学生,论事剀切。徽宗宣和末,坐与陈东等上书论蔡京等为六贼,编置道州。高宗建炎改元,遇赦,归耕石门。绍兴间三诏不赴,学者称为陈三诏。卒年七十一。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三一有传。全宋文·卷二九一六
陈朝老,字廷臣,建州关隶(今福建松溪东南)人。元符末为太学生,论事剀切。大观中,以何执中为左仆射,上书力谏。宣和末,复与陈东等上书论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为六贼,编置道州。建炎改元,遇赦,归耕石门。绍兴间三诏徵之,坚辞不赴。自号「常欢喜居士」,名堂曰「寄怀」。有文集百卷藏于家。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六引《建安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芜湖人,字深道,号湖阴居士。不事科举,志尚矫洁。筑室榜曰“独乐”,陈瓘为作记。哲宗元祐党禁,有过江上者,许倾心款接,通其缓急。高宗绍兴初授以官,拜命而不署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子芳。哲宗元符三年进士。为福清县尉,孤介不可犯。离任时,仅一奴持笼,徒步南归。后官至本路提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25 【介绍】: 宋孟州济源人,字公晦。傅尧俞从孙。徽宗崇宁五年进士。蔡京闻其名,欲妻以女,拒弗答。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接伴金国贺正旦使,至韩城镇。时金渝盟入寇,迫其东北行,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有《忠肃集》。全宋诗
傅察(一○九○~一一二六),字公晦,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同进士出身。历青州司法参军,永年、淄川县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月,借宗正少卿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十一月至燕山府,二十一日至玉田县韩城镇,十二月七日金兵陷燕山时遇害,年三十七。谥忠肃。有《傅忠肃公文集》三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晁公休《故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赠徽猷阁待制傅公行状》,《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傅察诗,以清光绪傅以礼校刊《傅忠肃公文集》为底本,校以傅增湘据明山阴祁氏澹生堂写本校补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肃集》(简称四库本)。全宋文·卷三九六一
傅察(一○八九——一一二五),字公晦,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尧俞从孙。大观二年年十八,登进士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欲妻以女,察拒之。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以吏部员外郎接伴金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使拜,不屈死,年三十七。乾道中追谥忠肃。著有《忠肃集》三卷(存)。见晁公休《傅公行状》(《忠肃集》附录),《宋史》卷四四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