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399 400 401 402 403 405 406 407 408 下一页
洪兴祖(字 庆善 号 练塘 )
王彦(字 子才 号 八字军 )
秦桧(世称 太平翁翁 字 会之 忠献、谬丑、谬狠 )
萧仲恭(名 术里者 燕国王 贞简 )
贺允中(字 子忱 清简 )
赵栩( 鲁国公、济王 )
释景深(别称 智通深、太阳再世 景深 王 号 大死翁 )
钱观复(字 知原 号 正静居士 )
陈与义(字 去非 号 简斋、无住道人 )
黄潜善(字 茂和 )
僧宗珏( 孙 号 大休 )
刘勉之(字 致中 号 白水、草堂 )
席贡(字 叔献 襄荣 )
张元干(字 仲宗 号 芦川老隐、真隐山人、芦川居士 )
其它辞典(续上)
李邦彦(字 士美 号 李浪子 世称 浪子宰相 和文、文和 )洪兴祖(字 庆善 号 练塘 )
王彦(字 子才 号 八字军 )
秦桧(世称 太平翁翁 字 会之 忠献、谬丑、谬狠 )
萧仲恭(名 术里者 燕国王 贞简 )
贺允中(字 子忱 清简 )
赵栩( 鲁国公、济王 )
释景深(别称 智通深、太阳再世 景深 王 号 大死翁 )
钱观复(字 知原 号 正静居士 )
陈与义(字 去非 号 简斋、无住道人 )
黄潜善(字 茂和 )
僧宗珏( 孙 号 大休 )
刘勉之(字 致中 号 白水、草堂 )
席贡(字 叔献 襄荣 )
张元干(字 仲宗 号 芦川老隐、真隐山人、芦川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宋怀州人,字士美,自号李浪子。徽宗大观二年上舍及第。善讴谑,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因善事内侍,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六年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都人称为浪子宰相。钦宗时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陈东等数百人斥责,罢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浔州安置。全宋诗
李邦彦(?~一一三○),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试符宝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钦宗靖康初进太宰。不久罢相,出知邓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误国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浔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书卷六七三)。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和文(同上书卷七二六)。《宋史》卷三五二有传。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彦(?——一一三○),字士美,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大观二年上舍及第,试符宝郎。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自号李浪子。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书右丞;五年,转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讲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请罢。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授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四年卒,谥文和。《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5 【介绍】: 宋镇江丹阳人,字庆善,号练塘。徽宗政和八年上舍及第。高宗初,授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博士。绍兴四年,应诏上疏言朝廷纪纲之失,为时宰所恶,主管太平观。起知广德军,擢提点江东刑狱,历知真州、饶州,所至有惠政。以忤秦桧,编管昭州卒。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左氏通解》、《楚辞补注》及《考异》等。全宋诗
洪兴祖(一○九○~一一五五),字庆善,号练塘,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为陈州商水主簿(《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召试,授秘书省正字。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应诏上疏,为时宰所恶,主管太平观。起知广德军,擢提点江东刑狱。历知真州、徙饶州。因序故龙图阁学士程瑀《论语注》,忤秦桧,编管昭州。二十五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九),年六十六。有《楚辞补注》等行于世。《宋史》卷四三三有传。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洪兴祖(一○九○——一一五五),字庆善,号练塘,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登政和八年上舍第,为湖州士曹。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后为太常博士。绍兴四年,上疏言时政,为时宰所恶,主管太平观。起知广德军,擢江东提刑,又历知真、饶二州。时秦桧当国,言官争弹劾以媚桧,兴祖坐尝作程瑀《论语解》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绍兴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次年复其官,特赠直敷文阁。兴祖好古博学,著有《周易通义》、《系辞要旨》、《春秋本旨》、《古文孝经序赞》、《老庄本旨》、《韩子年谱》(存)、《楚辞补注》(存)等。见《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九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39 【介绍】: 宋上党人,字子才。初为清河尉,曾从种师道守边,有战功。金兵攻汴,隶张所部,擢为都统制。率兵收复新乡,旋被金兵包围,突围至共城西山,创“八字军”,屡破金兵,众至十余万,威震河朔。高宗绍兴五年,知荆南府,屯田八百余顷。后历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知邵州,卒于任。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王彦(一○九○——一一三九),字子才,河内(今山西永济一带)人,或作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政和五年以武艺中选,补下班祗应,为清河尉。金人攻汴京,彦弃家赴阙,河北招抚使张所异其才,擢都统制。聚众十馀万,号八字军,屡破金兵。建炎二年为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制置两河军事。张浚奏为利州路兵马钤辖,改金均房州安抚使、知金州。绍兴中差知荆南府,充归峡荆门公安军安抚使,措置荆南屯田。为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言者论罢政。起复洪州观察使、知邵州。九年十月卒于官,年五十。彦累破坚敌,威震河朔,时称名将。见《王彦行状》(《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八),《宋史》卷三六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5 【介绍】: 宋江宁人,字会之。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后为金主弟挞懒信用。高宗建炎四年,被金纵归,诈称杀死监守士兵,夺船而回。绍兴元年擢参知政事,寻拜相。次年被劾落职,八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窜张浚、赵鼎,收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兵权,并杀岳飞。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与高宗共持议和,阻止恢复。向金纳币称臣,订立“绍兴和议”。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卒赠申王,谥忠献。宁宗开禧二年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全宋诗
秦桧(一○九○~一一五五),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钦宗靖康间,累迁御史中丞。从徽、钦二帝至金。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返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八)。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参知政事。二年罢,提举江州太平观。八年复相。为相凡十九年,力主和议,诎主战臣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赠申王,谥忠献。宁宗时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又谥谬狠。《宋史》卷四七三有传。全宋文·卷三九八三
秦桧(一○九○——一一五五),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补密州教授。继中词学兼茂科,历太学学正。靖康中,拜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除御史中丞,反对割地弭兵。随二帝北迁,建炎四年逃归,拜礼部尚书,改主和议。绍兴元年二月除参知政事,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二年八月罢相。八年再拜右仆射,十一年加左仆射,十二年加太师。再专国政凡十八年,主持议和投降,结纳死党,斥逐异己,杀岳飞,窜张浚、赵鼎,屡兴大狱,士大夫死于其手者甚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赠申王,谥忠献。宁宗时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宋史》卷四七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0 【介绍】: 辽金间人,辽后族,本名术里者。仕辽至护卫太保,被俘降金。金太宗天会四年使宋。宋人劝之反金,仲恭佯许之。还即以告宗望。后历尚书右丞、平章政事、尚书右丞相。海陵时封燕国王,除燕京留守。卒谥贞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授颍昌府学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贺正旦归,迁司门员外郎。靖康改元,致仕归,寓居临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历福建路转运副使,以忤秦桧,主管崇道观。桧死,累官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贺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任颍州府学教授,入秘书省为校书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迁司门员外郎。致仕。绍兴八年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参议官,九年入为仓部郎,转吏部。请外,除福建路转运副使。迁吏部尚书。二十九年,除参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兴二年复起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俄罢,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谥清简。著有文集奏议若干卷。见韩元吉《贺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徽宗第七子,钦宗弟。初授镇洮军节度使,封鲁国公。政和中,累封济王。靖康初,迁太傅,与兄杞为贺金正旦使,又与何□为请和使。后为金所俘,从徽、钦二帝北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景深(一○九○~一一五二),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俗姓王。年十八剃度,始谒净慈象禅师,继谒宝峰惟照禅师,顿悟。惟照许为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因号大死翁。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开法兴国军智通。绍兴初,归住宝藏岩,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三。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惟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偈二首。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名景深。台州王氏子。幼喜林泉。不乐城居。每玩名山图志。恍若身游。年十八。竟走紫箨山之广度院。求度于德芝沙门芝爱。其标帜不凡。即为披剃。广度为东南禅窟。瓢笠挂搭者不绝。深辄闻少室宗风。辞芝行脚。芝难之。深泣告曰。日月迫人。速如转毂。生死事大。敢自放乎。芝悯而遣之。深出岭而心誓曰。此去若不发明大事。以报四恩非须眉丈夫也。遂扣净慈象之室。象或垂问。深便依理而默解之。一日闻象怒叱诸禅曰。思而知。虑而解。皆鬼家活计。深悚然束包而去。西入泐潭。谒阐提炤。炤有条约。凡僧来泐潭。须𨽻名行单半载。方许告香。深犯其禁。直剖己见于照公榻下。照曰。此事直须断起灭念。向空劫已前。扫除玄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繇分。深顿领旨。炤大喜。乃击鼓告众曰。阐提大死之道。深阇黎得之矣。汝辈宜依之。一众大惊。争识深面。以故丛林共称深。为大死翁。建炎初。出领兴国军之智通寺。绍兴壬子。还台住宝藏岩。因事民其服。深恬然不辨顺受之。有司知深有道。奏还僧衣。时智朋禅师。新从清凉。退居明州瑞岩。闻而叹曰。嗟乎不陷于荣。不逃于辱。宝藏法兄。真得泐潭先师之道矣。我芙蓉师翁之风。不亦大哉。适明守挽朋。再赴清凉。朋一笑书偈。付使者曰。相烦耑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花。遂殁。深闻恸之。乃上堂曰。来不入门。去不出户。来去无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𦏪羊绝迹。苍梧月锁。丹凤不栖。所以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若如是去住无依。了无向背。还委悉么。而今分散如云鹤。你我相忘触处玄。绍兴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三日。深为众小参罢便告寂。有偈曰。不用剃头。何须澡浴。一堆红焰。千足万足。虽然如是。且道向上还有事也。无竟敛目而逝。深自复僧衣。其升堂入室提唱宗旨。切切无虚日。有僧问正中偏。深答。黑面老婆披白练。偏中正。答白头翁子著皂衫。正中来。答屎里翻觔斗。兼中至。答雪刃笼身不自伤。兼中到。答昆崙夜里行。僧曰。向上还有事也无。深曰。捉得乌龟。唤作鳖。乞师再垂方便。深曰。入山逢虎卧。出谷鬼来牵。曰何得干戈相待。曰三两线一斤麻。深之道眼精明。机用自在。于宝峰门下。称贤肖焉。 赞曰。芙蓉之后。异苗番茂。而阐提炤公辈可想也。其门弟德止禅师。不假师授。神悟绝伦。倾当世有国者。时称为太阳再世。不谬矣。至于景深禅师。则炤公独提奖于人天众前。师资缘会。夫岂偶然哉。及其弘道。而荣辱喧天人风。确不可撼。在往哲有所不能。而独能之。非深得羼提三昧者。其可得欤。呜呼二师于诸乐并作之际。而大振黄钟。则远录公之功。政未替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4 【介绍】: 宋平江府常熟人,字知原,号正静居士。徽宗政和五年进士。授诸暨主簿。累迁太常丞、秘书郎、户部员外郎。高宗绍兴间知广德军,岁饥,发常平仓赈济,民赖以生。精于《易》,急于行义,为乡里所推。有文集及《论语解》。全宋文·卷三九八六
钱观复(一○九○——一一五四),字知原,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政和五年进士,为温州州学教授,调湖州司户曹事。绍兴间守广德,又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官至尚书户部员外郎。观复深于《易》,急于为义,乡里推之,号正静居士。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五。见《钱君墓志铭》(刘一止《苕溪集》卷五一),《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38 【介绍】: 宋洛阳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号简斋。陈希亮曾孙。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金兵破开封,避乱南下。高宗绍兴元年至行都绍兴,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工诗,初学黄庭坚、陈师道,后师杜甫,抒写家国之感,伤时恨别,悲壮苍凉。后人推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亦能词。有《简斋集》、《无住词》。全宋诗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为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为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为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陈与义(1090-1139) 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简斋集》、《无住词》。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又号无住道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历太学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乱,避地襄汉,辗转湖湘广闽。绍兴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出知湖州,复入为给事中,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与义工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简斋集》(存)、《无住词》(存)、《陈简斋内外制》(佚)。见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传,《遂初堂书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宋邵武人,字茂和。第进士。徽宗宣和初为左司郎,累擢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高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同主和。逐李纲、张所,杀上书言事之太学生陈东及欧阳澈。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扬州,潜善得淮北警报而不信;致三年初高宗仓皇南渡,为中丞张澄所劾,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旋落职,责置英州。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黄潜善(?——一一三○),字茂和,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潜厚弟。元符三年登进士第。政和中,提举利州路学事;八年,提点利州路刑狱。宣和初为左司郎,擢户部侍郎。后以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为高阳关路安抚使。靖康二年初,将本路兵至东平援康王赵构,康王承制拜副元帅。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建炎元年八月,擢尚书右仆射;二年十二月,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右相汪伯彦力唱和议,排李纲,抑宗泽,害忠良。三年二月,中丞张澄劾其误国二十大罪,乃罢相、落职、分司、衡州居住,又责置英州。此年十二月卒。《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纪》,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62 【介绍】: 宋僧。和州乌江人,俗姓孙,号大休。师事长芦清了禅师,嗣其法。历住延寿、岳林、香山、雪窦、天童诸寺,学众恒逾三千。后传法雪窦鉴而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49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致中,号白水、草堂。自幼强学,以乡举进太学,会谯定至京,尝从程颐游,遂师事从学。后厌弃科举,归结草堂读书,力耕自给。高宗时,奉诏至临安,秦桧不为引见,谢病归。杜门十余年,学者多慕名而就学。与朱松友善,朱松子朱熹始即从勉之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约1175 【介绍】: 宋福州长乐人,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徽宗政和、宣和间,以词名。钦宗靖康元年李纲任亲征行营使,为属官。南渡后耻与秦桧同朝,弃官归。高宗绍兴中因作送胡铨及寄李纲词,激怒桧,除名。有《归来集》、《芦川居士词》。全宋诗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为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为《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为《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为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为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词学图录
张元干(1091-1170)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州人。辛派词人先驱。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全宋文·卷四○○五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福)人。政和中以太学上舍释褐。靖康初为李纲行营属官,抗击金兵。南渡后官至将作少监。耻与奸佞同朝,四十一岁遂致仕。绍兴中,坐以词送胡铨,得罪除名。绍兴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见王兆鹏《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元干工诗词,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一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