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403  404  405  406  407  409  410  411  41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徐庚(叔义 寄傲老人 )
李侗(愿中 延平先生 文靖 )
李若水( 若冰 清卿 忠悯 )
沈公彦
王之道(彦猷 相山居士 )
薛徽言(德老 )
陈起宗(兴祖 )
尚用之(仲明 )
张仁及(颜厚 顺应居士 )
张浚(德远 世称 紫岩先生 忠献 紫岩 魏国公、和国公 )
曹粹中(放斋 )
李大有(仲谦 )
杨椿(元老 文安 世称 芸室先生 )
江端友(子我 七里先生 )
潘良贵(义荣、子贱 默成、默成居士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庚,字叔义,乐平(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差主管绫锦院,迁诸司审计。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福建提刑,进转运使,致仕。自号寄傲老人,有《寄傲集》,已佚。事见清道光《乐平县志》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63 【介绍】: 宋南剑州剑浦人,字愿中,世号延平先生。从学罗从彦,得其《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退居山里,谢绝世故四十余年,讲经说道,启迪后学,答问不倦。虽清贫而怡然自得,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朱熹尝从受业,得其传。卒谥文靖。有《李延平先生文集》。
全宋诗
李侗(一○九三~一一六三),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从罗公彦学。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业于门。三十二年,又迎谒于建安。孝宗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谥文靖。有《延平问答》及《语录》行世。清张伯行辑《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谊堂全书》。事见《晦庵集》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文定集》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铭》、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四○六五
李侗(一○九三——一一六三),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从罗从彦学,受《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不事科举,屏居山里四十馀年。主张「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与杨时、罗从彦并称「南剑三先生」。朱熹曾受业门下。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淳祐中追谥文靖。见朱熹《李先生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27 【介绍】: 宋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字清卿。上舍登第。钦宗时除太学博士。时议以赋入赎三镇,奉使金国,归擢吏部侍郎。京师陷,从钦宗赴金营。金人邀钦宗出郊,计中变,逼钦宗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遂遇害。谥忠悯。有《忠悯集》。
全宋诗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原名若冰,系钦宗所改,字清卿,广平曲周(今属河北)人。由上舍登第。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元城尉(《睽车志》卷二),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骂敌不屈被残杀,时年三十五。高宗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悯。有《忠悯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作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李若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悯集》为底本,校以残本《永乐大典》、影印《诗渊》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六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字清卿,原名若冰,钦宗赐今名,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上舍登第,调元城尉。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选为使,见粘罕于云中。归,擢吏部侍郎。二年二月,金人再邀钦宗出郊,若水扈从。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骂金人为狗辈。被囚,不少屈,面斥粘罕为封豕长蛇,遂被害,年三十五。高宗即位,谥忠悯。《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沈公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五年(1123)任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69 【介绍】: 宋无为军人,字彦猷,号相山居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置下列。高宗绍兴八年,通判滁州,上书力陈宋金和议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责监南雄盐税,沦废二十年。桧死,起知信阳军,累迁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有《相山集》。
全宋诗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为(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历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命为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五七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号相山居士,无为军无为县(今安徽无为)人。宣和六年进士,调和州历阳丞,摄乌江令。靖康之难,之道率族党聚保胡避山,全活甚众。改承奉郎、差充镇抚司参谋官,通判滁州。因上疏言和议辱国,大忤秦桧意,坐是沦废凡二十年。绍兴末,起知信阳军,徙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公事、湖南转运判官、权安抚使。后以朝奉大夫致仕,乾道五年终于家,年七十七。孝宗时其子王蔺为枢密使,赠太师。著有文集三十卷、《相山长短句》二卷。见尤袤《赠故太师王公神道碑》(《相山集》卷三○),《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及《宋史翼》卷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39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德老。从胡安国学。高宗建炎二年进士。绍兴初以监察御史宣谕湖南,不待报即谕漕臣发米以赈旱饥,使还,出知兴国军。后迁起居舍人。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尝引义固争于帝前,反复数刻。
全宋文·卷四○七四
薛徽言(一○九三——一一三九),字德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从胡安国学,登建炎二年进士第。绍兴初为枢密院计议官,以监察御史宣谕湖南,累官至起居舍人。时秦桧与金人议和,徽言直言引义固争。绍兴九年卒,年四十七。见《宋史》卷三七六本传,薛季宣《浪语集》卷三三《笺先大夫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兴祖。少入上庠,连冠多士。一日归省,嘱同舍生投试卷。起宗治《礼记》,同舍嫉之,易以《周礼》,迫试乃告,起宗遂用《周礼》试,复为第一。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官直徽猷阁、都大提举川陕路茶马。年三十七,以徽猷阁学士知并州卒。工诗,潇洒有陶、谢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尚用之,字仲明,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五)。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任广西提点刑狱,后寓桂水东石佛真教二寺。卒葬兴安。事见《粤西丛载》卷二《屏风岩题名》,《粤西文载》卷六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仁及,字颜厚,自号顺应居士,龙泉(今属浙江)人。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调永嘉县主簿,摄乐清县事。为明州、泰州教授,除诸王府直讲。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诸王府记室,权太子侍讲。高宗建炎初,主管洞霄宫。绍兴十年(一一四○)致仕。清同治《龙泉县志》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64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张咸子。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侍御史、礼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吴门节制军马。苗刘之变,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议经营关陕,诏以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决策治兵与金军大战于富平,虽失利,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绍兴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曾镇压杨么。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且谋北伐。以郦琼叛引咎求罢。秦桧用事,被斥近二十年。金完颜亮南侵,复起用。孝宗隆兴元年,除枢密使,督师北伐,符离之战失利。旋再相,为主和派排去。卒谥忠献。有《易传》、《中兴备览》及文集等。
全宋诗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为著名抗金将领。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因郦琼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大使。秦桧当政,被摈斥近二十年。桧死,复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二年,除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观使,卒。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自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中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刘之变,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便宜黜陟。绍兴四年,除知枢密院事;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十二年,封和国公。秦桧执政,贬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下,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隆兴元年,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节制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进封魏国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著有《易传》十卷(存),《论语》、《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见朱熹《张魏国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杨万里《张魏公传》(《诚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定海人,字纯老,号放斋。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为黄州教授。秦桧在位,粹中岳丈李光为参知政事,桧欲因光使见,辞不赴。后光被逐,粹中隐居不复仕。有《诗说》。
全宋诗
曹粹中,字纯老,号放斋,定海(今浙江宁波镇海区)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黄州教授。因不附秦桧,待次不偶。后以张浚荐,通判建宁(《延祐四明志》卷四)。有《诗说》三十卷,已佚。事见《宝庆四明志》卷八。
李大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仲谦。哲宗绍圣间进士。累官知虔州。徽宗宣和末,金兵犯京师,大有募兵勤王,淮甸歌曰:“天下奸臣皆守室,虔州太守独勤王。”后知衢州,时州有宿寇猖獗,始到任,寇即平。
全宋文·卷二九一四
李大有(?——一一三四),字仲谦,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绍圣间举进士,累官知虔州。宣和末年,金军犯京师,大有募兵勤王。绍兴初为吏部郎中。三年,出知衢州。复入为尚书左司郎中,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四年九月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五、七二、七九、八○,《独醒杂志》卷八,《明一统志》卷五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66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元老。徽宗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累任宪节,有风绩。秦桧专政,以不附而罢官家居。绍兴末自兵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除参知政事。卒谥文安。
全宋诗
杨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太学上舍生礼部试第一,特命迁秩以赏。初调严道尉,改邠州教授,辟潼川府节度推官,成都府路常平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由潼川府路转运判官除本路提点刑狱。历夔州路、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秦桧死,为秘书少监,累迁参知下政事。三十二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孝宗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安。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三《杨文安公椿墓志铭》(按诗作者原署杨春,杨春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为权庐州事,开封人,仕履游踪均与诗所涉地无关。又同卷及卷一八九又绍兴三十一年参知政事杨春,此杨椿即杨椿之误,从改)。
全宋文·卷四○八○
杨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学者称芸室先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建炎三年为东川节度推官,绍兴八年十月为校书郎,十年五月为屯田员外郎。十五年由潼川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二十六年除秘书少监,寻除兵部侍郎。二十九年进尚书、兼权翰林学士。三十一年三月除参知政事。次年罢。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安。有《芸室文集》七十五卷。见陈良祐《杨文安公椿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三),魏了翁《杨文安公祠堂记》(《鹤山集》卷四四),晁公溯《祭杨参政文》(《嵩山居士集》卷二八),《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宋史》卷三二、一五六、二一三、四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子我,号七里先生。江休复孙。钦宗靖康元年,以荐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辨宣仁后诬谤,遭黜,渡江寓居桐庐之鸬鹚源。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三年,权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全宋诗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开封(今属河南)人。邻几孙,端礼弟。早年隐居,不赴科举(《景迂生集》卷一九《寿昌县君刘氏墓志铭》)。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四二),为诸王府赞读。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官两浙福建路抚谕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主管江州崇道观。四年,卒于温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五八、七四)。有《七里先生自然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九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自号七里先生,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初隐居不仕,靖康元年,以吴敏荐其素有高行,诏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辩宣仁诬谤,遭黜。建炎元年七月,召为兵部员外郎,改礼部,迁太常少卿。绍兴二年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以祠部员外郎、兼权太常少卿主管温州神主。绍兴四年卒,年六十馀。著有《自然庵集》。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七、礼一一之四、礼一五之一二,《宋史翼》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50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以上舍释褐为博士,迁秘书郎。蔡京欲与交,遭拒。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请诛叛国者,主养兵以图恢复,被黄潜善等排挤而去。累官中书舍人,以徽猷阁待制奉祠。还里,十年不出。有《默成文集》。
全宋诗
潘良贵(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贱(原名京,字义荣),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金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为太学博士,累迁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对,论何𣓨等人不可用,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为左(一作右)司谏,因请诛叛命者,忤时相,去职奉祠。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为左司员外郎,与宰相串颐浩语不合,出知严州,未几又奉祠。五年,起权中书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离职奉祠。二十年,坐与李光通书,贬三官,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孙辑成《默成文集》八卷。《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学案》卷二五有传。 潘良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校以《敬乡录》卷二(简称敬乡)所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四○七八
潘良贵(一○九四——一一五○),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政和五年,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主客郎中,出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靖康元年,召还赐对,因言时宰何㮚、唐恪不可用,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论伪党当诛,为汪、黄所恶,书奏三日而左迁。越数年,提点荆湖南路刑狱,除考功郎,迁左司。求出,以直龙图阁知严州,转秘书少监,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以廷叱言者忤旨,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绍兴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默成文集》,朱熹为序,极推重之。见朱熹《金华潘公文集序》(黄刻本《潘默成公文集》卷首)及《宋史》卷三七六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