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5,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406 407 408 409 410 412 413 414 415 下一页
赵杞( 冀国公、景王 )
邓辀(字 国骖 号 陋室 文定 )
释德升(号 顽庵 何 )
释慧古(号 灵峰 项 )
释慧空(号 东山 陈 )
鲍若虚(字 仲实 号 随缘处士 )
黄中(字 通老 简肃 )
黄琮(字 子方 号 闽部三循吏 )
何宏中(别称 何弘中 字 定远 号 通理、通理先生 )
刘子羽(字 彦修 忠穆 号 知人 )
姚孝锡(字 仲纯 号 醉轩 )
朱松(字 乔年 号 韦斋 )
朱翌(字 新仲 号 灊山居士、省事老人、灊山道人 )
杨无咎(别称 扬无咎、草玄 字 补之、无咎 号 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 )
其它辞典(续上)
赵士跂( 忠果 )赵杞( 冀国公、景王 )
邓辀(字 国骖 号 陋室 文定 )
释德升(号 顽庵 何 )
释慧古(号 灵峰 项 )
释慧空(号 东山 陈 )
鲍若虚(字 仲实 号 随缘处士 )
黄中(字 通老 简肃 )
黄琮(字 子方 号 闽部三循吏 )
何宏中(别称 何弘中 字 定远 号 通理、通理先生 )
刘子羽(字 彦修 忠穆 号 知人 )
姚孝锡(字 仲纯 号 醉轩 )
朱松(字 乔年 号 韦斋 )
朱翌(字 新仲 号 灊山居士、省事老人、灊山道人 )
杨无咎(别称 扬无咎、草玄 字 补之、无咎 号 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赵士隆弟。钦宗靖康末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吉州团练使。金人驱宗室北行,士跂中途得脱。居邢州,结土豪欲举事。事泄,为金人所杀。谥忠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徽宗第六子。初授武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冀国公。累迁护国、武昌军节度使,封景王。钦宗靖康元年,授荆南、镇东军节度使,迁太傅。次年遣诣金营充贺正旦使。既归,又从二帝被掳北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崇仁人,字国骖。博学,为文简严。钦宗靖康间,以布衣言事不合,遂归隐,自号陋室。及卒,门人私谥文定。全宋文·卷三八五三
邓辀,字国骖,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博学,为文简严。靖康间以布衣言事,不合,遂归隐,自号陋室。卒,门人私谥文定。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升(一○九六~一一六九),号顽庵,俗姓何,广汉德阳(今属四川)人。年十七依崇果寺,二十得度。后弃谒文殊心道禅师,问佛法省要,殊示偈,退参三年,方得旨趣。往见佛性,机不投。入闽至鼓山,竹庵命分座说法。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应张浚请开法石门,迁明教及报恩、开先。晚住南康军云居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四。为南岳下十六世,龙翔竹庵土圭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德升号顽庵。汉州何氏子也。幼溺尘滓稍长梦醒。二十得度游心讲席。三学四众以义虎推焉。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辄。更衣顶笠谒文殊道和尚。恳示佛法省要之旨。道说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夺得宝珠村里卖。十字街头穷乞儿。腰间挂个风流袋。升将拟对。道叱曰。莫错。于是退参三年。方领前旨。入闽鼓山礼觐竹庵问。国师不跨石门句意旨如何。竹庵应声曰。閒言语。言下顿悟。后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升曰。闻时富贵见后贫穷。释慧温号萝庵产于福州郑氏。与升同依竹庵于东。未几因竹庵谢事。自以。胸次而未洒然。又谒高庵悟南华炳草堂清诸耆宿。皆蒙赏音。会竹庵迁闽乾元。温复归省庵曰。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不用停囚长智。道将一句来。温释然悟入呈偈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诃风。昨夜前村猛虎咬杀南山大虫。竹庵肯之。后住通州狼山。与升共树竹庵赤帜为一方良导也。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德升,字顽庵,汉州何氏子也。幼溺尘滓,长便醒悟。二十得度,游心讲席,三学四众以“义虎”推焉。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辍,更衣顶笠,谒文殊道,恳示佛法省要之音。道说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夺得宝珠村里卖。十字街头穷乞儿,腰间挂个风流袋。”升将拟对,道叱曰:“莫错。”于是退参三年,方领前旨。入闽鼓山礼觐竹庵,问:“国师不跨石门句,意旨如何?”竹庵应声曰:“閒言语。”言下顿悟。后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升曰:“闻时富贵,见后贫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全宋文·卷四一二○
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一作惠空,号东山,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俗姓陈氏。少时出家,曾参克勤于南康军云居寺,寻往江西云门庵。后避寇至韶州曹溪,复趋临川疏山,返闽寓古田秀峰。晚师泐潭善清,遂为其法嗣。绍兴二十三年,应福建路安抚使张宗元之请,开法福州雪峰东山寺,净侣奔凑。绍兴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慧空通世典,能诗文,士大夫乐与之游。著有《雪峰空和尚外集》、《东山慧空禅师语录》(存)。见《东山空传》(《雪峰空和尚外集》卷首),《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泾县人,字仲实。国子生。逢兵事起,以军功补官。钦宗靖康初使金,与争论疆圉,不屈被囚。后释归,以武翼郎致仕。全宋诗
鲍若虚,字仲实,号随缘处士,泾县(今属安徽)人。钦宗靖康间以武翼郎致仕。事见清嘉庆《泾县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6—1180 【介绍】: 宋福建路邵武人,字通老。高宗绍兴五年进士。授保宁军节度推官。历普安、思平府教授,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使金还,除起居郎,迁权礼部侍郎。每进见辄言边事、陈方略,高宗称善。兼给事中。孝宗乾道中,进兵部尚书兼侍读,乃陈十要道,力求去职,寻致仕。卒谥简肃。有奏议十卷。全宋文·卷四○九四
黄中(一○九六——一一八○),字通老,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以族祖潜善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擢进士第二人。官州县二十年,始自绍兴府通判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历迁著作佐郎、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秘书少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绍兴三十年,擢工部侍郎、兼侍讲,移礼部侍郎。孝宗立,兼权兵部侍郎。乾道元年,以集英殿修撰致仕,进敷文阁待制。六年,复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陈十要道。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进端明殿学士。淳熙七年卒,年八十五,谥简肃。有奏议十卷。见朱熹《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朱文公文集》卷九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子方。哲宗元符三年进士。为长溪尉。迁知闽清,不畏强御,捐俸代民输租,时有“闽清清过伯夷清”之谣。移知同安,与陈麟、翁谷号“三循吏”。后通判漳州,年五十二致仕。全宋诗
黄琮,字子方,莆田(今属福建)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调长溪尉。丁父忧,起知闽清、同安、泰宁县。除通判漳州。徽宗宣和末以母老乞归,未几致仕,时年五十二。历官以治行称,与陈麟、翁谷号闽部三循吏。卒年八十。事见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59 【介绍】: 宋代州人,字定远,号通理。徽宗宣和元年武举进士。授滑州韦城尉。汴京为金所围,独韦城不下。后为河东、河北统制接应副使,以粮尽被俘。金人欲授以官,坚辞。久之放归,为道士以终。长于诗文。有《成真集》、《通理集》。全宋诗
何宏中(一○九七~一一五九),字定远,自号通理先生。先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后移居忻州(今山西忻县),遂为忻州人。家世从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殿试策中第,调滑州韦城尉。金兵围东京,附近州县均失守,独韦城不下,以功擢武节大夫、河东河北两路统制接应使。后孤守银冶,粮尽被俘,囚居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始终不屈。晚年为道士,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年六十三。著有《成真集》、《通理集》,已佚。事见《中州集》卷一○。中州集
宏中,字定远,先世居雁门,叔祖青,出武弁,任忻州兵马使,因家焉。祖行宣,西游遇仙不返。行宣之子子奇、子霖,政和中,中武举高科。子奇,秉义郎、武州宣宁尉。子霖,忠翊、郎,守丰州安丰砦,皆没王事。定远,子奇子也。幼倜傥,仪观秀整,雅以奇节自许。宣和末,方贼扰江、浙,定远以太学武举进士陈破贼三策,徽宗褒谕,谓非近日言事者所可比。已而破贼如定远策,遂知名。宣和元年,集英殿试,策中第二,调滑州韦城尉。汴京被围,州郡多避走,独韦不下。兵退,统制武汉英奏辟,钦宗御札召赴军前,以路塞不果,因请兵真定宣抚司。时副帅种师中兵已溃,宣抚司檄定远副汉英守银冶路。既而太原破,西路无完城,定远等提兵并山而东,将赴援京师。俄汉英战死,定远收合散亡,立山棚七十四所,号令所及千里,而远艰食数月,人不敢相食。诏以为武节大夫、河东、河北两路统制接应使。是后,国朝兵日盛,所守唯银冶一城而已。帅府募人,生致定远。天会五年二月,粮尽被擒,大帅昭刺怜其忠,解缚授以官。定远投牒于地曰:我常以此物诱人出死力,若辈乃欲以此吓我耶!帅嘉其不降屈。又问:欲还乡否,定远谋南奔,阳以愿归为言。会监送使臣有先与定远相攻劫者,愬之,囚西京府君庙二年。帅一日召之,授以官,又不拜。使之充军,亦不从。取家属填城黄龙府,益偃蹇不行。帅怒,褫衣欲斩之。定远忻然就戮,曰:得死所矣。拥之行,已数十步,帅终不忍。召还,问:尔授官不愿;充军,又不行;填城,又不行。斩,又不惧,毕竟欲如何?定远徐曰:生死在公,奚问为?帅怒,解系之西京狱。得州人保任者数十族,乃放归,请为黄冠。时神霄宫废,道士旧以徽宗为东华君,将毁其像。定远为起紫微殿,迁像事之。年六十三,正隆四年,病殁。自号通理先生。所著成真、通理二集,藏于家。州将傅慎微几先赠诗云:故人何定远,造物不虚生。骨骼棱棱瘦,诗篇字字清。世皆尊道义,我独见忠诚。尊酒分携后,何时盖复倾。其馀与朱少章辈唱酬甚多,皆为所推重,载之墓碣之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44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彦修。刘韐子。徽宗宣和末,与父同镇压方腊起事。金兵南下,与父死守真定,由是知名。除秘阁修撰知池州。高宗建炎三年,与张浚谋诛范琼。浚宣抚川、陕,辟为参议军事,浚全蜀之功,实多子羽之力。绍兴四年,坐富平之役与浚俱罢。后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金人议和,复官徽猷阁待制。为秦桧讽谏官论罢。卒谥忠穆。尝受朱松之托,与弟刘子翚教其子朱熹,后熹终为大儒。全宋诗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徽宗宣和中父韐帅浙东,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入为太府簿。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高宗建炎初,除枢密院检详文字。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四年,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六年,张浚还朝,起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八年再贬单州。十一年,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以不附秦桧,十二年罢,提举太平观。十六年卒,年五十。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三《少傅刘公墓志》、《少傅刘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以门荫入仕,宣和末助其父守真定,以功迁直秘阁。建炎初知池州,召赴行在,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从张浚宣抚川陕,绍兴二年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与金军激战,屡败之,卒全蜀境。四年,坐富平之败,责单州团练使,白州安置。后复元官,历知鄂、泉州,镇江府,仕至徽猷阁待制。秦桧讽谏官论罢之。十六年卒,年五十。子羽号为知人,尝荐吴玠于张浚,卒成其功;教朱熹,异时为大儒。见张栻《少傅刘公墓志铭》(《南轩文集》卷三七),朱熹《少傅刘公神道碑铭》(《朱文公集》卷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仲纯,号醉轩。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授代州兵曹。金兵侵雁门,州将议以城降,孝锡投床大鼾,略不为意。后脱身移居五台,不仕。善治生,积粟至数万石,遇岁饥,尽出以赈贫乏,多全活。中年后,以家事付诸子,日与宾朋纵吟山水诗酒间。卒年八十三。有《鸡肋集》。全宋诗
姚孝锡(一○九七~一一七九),字仲纯,号醉轩,丰县(今属江苏)人。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一误作宣和六年),调代州兵曹参军。金兵陷代州,被命为五台主簿。至五台即称病,遂放浪五台山水间,诗酒自娱,卒年八十三。著有《鸡肋集》,已佚。事见《中州集》卷一○。 姚孝锡诗,据元至大三年曹氏进德斋递修本《中州集》所录,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43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乔年,号韦斋。朱熹父。徽宗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更调南剑州尤溪县尉。高宗绍兴四年,以胡世将等荐,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司勋、吏部郎。秦桧决策议和,松与同列上章力言其不可。桧怒,讽御史论松怀异自贤,出知饶州,未上卒。有《韦斋集》。全宋诗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为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简称诗钞、钞补)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一四四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熹父。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调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绍兴四年,除秘书省正字。七年,除校书郎。八年,迁著作佐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两曹。十年,命知饶州,请闲,得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三年卒,年四十七。著有《韦斋集》十二卷(存)。见朱熹《皇考朱公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一八、一三四,《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7 【介绍】: 宋舒州怀宁人,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调溧水簿。高宗时,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预修《徽宗实录》。以不附秦桧,谪居韶州,倡明理学。桧死,起为秘阁修撰,历知严州及宁国、平江等州府,官至敷文阁待制。有《灊山集》、《猗觉寮杂记》。全宋诗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晚年定居鄞县。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赐同上舍出身。历溧水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秘书省正字,实录院检讨官试秘书少监,试起居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七、一三八),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擢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同上书卷一四一),寻以言事忤秦桧,责韶州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二)。二十五年,起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同上书卷一七○、一八○、一八五)。孝宗乾道三年卒。有《灊山文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作集四十五卷,诗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另有《猗觉寮杂记》二卷行于世。事见《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朱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灊山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载上子。政和八年赐同上舍出身。绍兴六年,为敕令所删定官。八年,除正字;九年,迁校书郎。十年,守祠部员外郎,历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十一年,以忤权臣,责授左承事郎、将作少监,分司西京,韶州居住。二十五年,起复左承议郎,充秘阁修撰,后历知宣州、平江府。三十年,复敷文阁待制。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文集四十五卷、《五制集》一卷、诗集三卷(存)、《猗觉寮杂记》一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六之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二、一三五、一三七、一三八、一四一、一七○、一八四、一八五,《宝庆四明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9 【介绍】: 杨一作扬。宋临江清江人,字补之。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绘画擅墨梅,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显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风格婉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71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补之,一作名补之,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善书画,所画水墨人物学李伯时,尤善作墨梅。亦工词,有《逃禅词》。高宗时,以不直秦桧所为,累征不起。全宋诗
扬无咎(一○九七~一一七一),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晚寓南昌。高宗朝累徵不起。善画梅,有透梅肝胆入梅心之誉。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词》册二)。有《逃禅词》一卷传世。事见《皇宋书录》卷下、《图绘宝鉴》卷四、《书史会要》卷六。词学图录
杨无咎(1097-1171) 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自称为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清江(今属江西)人。耻于依附秦桧,屡被徵召而不就。向子諲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芗林,二人常诗酒唱和。精书画,所作墨梅深受珍视,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图》卷及《雪梅图》卷,《雪梅图》卷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海野老农曾觌题诗并识。有《逃禅词》,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杨补之(一○九七——一一七一),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诗荐于朝,试礼部不偶,不复事举子业。高宗朝以不直秦桧,累徵不起。工书画,字得欧虞笔法,善作墨梅,进于皇帝,上笑曰「村梅也」,因自名「村梅」。有词集《逃禅词》。见《图绘宝鉴》卷四,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