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589,分2373页显示  上一页  410  411  412  413  414  416  417  418  41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鉴源(胜集 )
钟离权(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 世称 钟离先生 )
长孙顺德( 邳国公、薛国公 襄 )
阿𪽍(韪书 )
陆坚(友悌 懿 )
陈寡言(大初 华林 )
陶沔(竹溪六逸 )
韦希仲( 扶阳公 )
韩国贞穆公主
马畅( 纵 )
高彦休(参寥子 )
齐国昭懿公主( 昭懿 )
僧代病( 不显、不显矣 毒龙为之 )
孙公器
崔损(至无 靖 )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鉴源者。不知何许人也。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苾刍表率何莫由斯。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箪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其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尺馀。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炉在寺门矣。白中令敏中睹瑞兴立此寺。大中八年改额曰开照。源律师道化与地俱灵哉。弟子传讲东川所宗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如此。后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馀尺。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相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纪事》卷七〇云为唐时处士,曾题诗于邢州开元寺。《宣和书谱》卷一九则称之为神仙,自称天下都散汉,自云生于汉,吕洞宾对之执弟子礼,其问答语及诗编次成集。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录诗赠王巩。《唐才子传》卷一〇谓其字云房,避乱入太白、紫阁。《全唐诗》则云为咸阳(今属陕西)人,号云房先生,遇仙传道,入崆峒山。《道藏》有《钟吕传道集》,记其与吕洞宾修道事,伪题施肩吾撰。后世以其为八仙之一,称为汉钟离。有关记载始于北宋,唐五代是否有其人,殊难断定。《全唐诗》存钟离权诗4首,多为依托之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长孙无忌族叔。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为李渊所亲厚。入唐,以从太宗征有功,进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寻以受贿被劾,帝因赐帛以愧之。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籍为民。后召为泽州刺史。乃折节为政,遂为良吏。卒谥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马龙州人。纳垢酋之后。隐居山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爨人至今犹习之。占天时人事,谓多应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初名友悌,玄宗嘉其刚正,赐名坚。善书。历迁汝州参军、通事舍人、给事中兼学士,官终秘书监。卒年七十一,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初名友悌,唐玄宗嘉其刚正,更赐名坚。初为汝州参军,贬涪州参军,入迁通事舍人。历给事中兼学士、中书舍人等职,以秘书监卒,年71岁,赠吏部尚书,谥曰懿。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善书。《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若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越州诸暨人,字大初。隐居天台山玉霄峰,号曰华林。天台科法有遗阙者,拾补之,而不躬行。居常以琴酒自娱。能诗,每吟咏,放情自任。卒,年六十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大初,越州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中唐时道士,隐居于玉霄峰。常以琴酒自娱,每吟咏则放情自适。卒年64岁。有诗10卷,已佚。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六。《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与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韦希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中宗朝,官刑部郎中。后自左卫将军兼通事舍人、内供奉迁宗正卿。转太常卿,封扶阳公。
韩国贞穆公主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简介
韩国贞穆公主,始封唐安,唐德宗爱女,母昭德皇后王氏。下嫁韦宥。女魏国夫人韦氏于贞元十四年适李愬,时年十五。唐安公主薨逝之年,诞育一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州郏城人。马燧子。少以荫累官鸿胪少卿。燧卒后,以赀甲天下,畅亦善殖财,家益丰。晚为豪幸牟侵。中官往往逼取,畅畏不敢吝,以至困穷。终少府监。卒谥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自号参寥子。有《阙史》。
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彦休自号参寥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代宗女。始封升平。下嫁郭暧。代宗大历末,寰内民诉泾水为硙壅不得溉田,京兆尹黎干请撤硙放水与民。时公主及暖家皆有硙,请留,代宗不许,即日废八十所。宪宗即位,献女伎,宪宗还之。卒于元和时,谥昭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台州天台人,俗姓陈。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登戒后,历游观方。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后住晋州大梵寺。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白母。求出家。母意难之。即断一指示所志。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故名。久之游方抵淩郊。时河阳方苦旱。病适至因按经法。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果大霔千里沾足。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苗稼偃拔。雉堞皆颓弛。识者以为毒龙使然。病为持密语禳之。自尔无患。民立祠肖貌祀焉。大历元年。登太行入霍山。结茅深𨗉以遁。或有盗其所蓄者。欲遽去。而二虎据路口。会病从他处归。盗扣头陈悔。病慰喻之斥虎使去。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中山庙尤灵异。昔神尧初起义师。尝沮阴雨。迷道于此。而神阴助有功迹。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于是造庭对像语。使从己受佛戒。像忽颔首若许者。旁顾神妇像略不动。病则毁撤之曰。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如此。百姓以告太守。太守怒系之。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众闻而坌至。或击磬以出其定。太守遣邀之弗听。使再往。约曰。如必弗来者。则断其头来。病谩斩一指付使者。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以葬指节。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山积。有忌者赂贫女。以鸩酒进曰。妾夫善酿。今兹其酿诚加美。幸和尚小酌。以种福田。经云佛不违众生愿。惟和尚慈悲病。曰汝非佛耶。贫女喜尽以情告。病笑釂曰。吾所坐地当裂。徐视之。果裂。其毒气之酷可想见。今俗以酒供养始此。岁饥必募粮设会。以饱饿者凡八设会。而燕赵赖之。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别众跏趺。如入禅定。弟子疑其不灭。列香华供养如常时。阅一岁肤肉觉坚缩。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风雨莫之庇。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宣宗复教。作亭徙置之。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史亡其名。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不为世俗规矩所制。饮酒啖肉自若。其侪辈举非之。然以齿腊之。长。获纪纲寺职。而议论设施。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少年后生。间有效其所为者。上座闻而骇曰。未得净心地。何敢尔。吾弟当以折伏之。一日戒庖者。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独地坐掇枯骼腐胔。铺饼餤裹食之。如鲜美隽永物。众环视哕呕不能已。上座顾谓众曰。汝等能食此否。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及柳公仲郢。镇兴元时躬诣礼敬。年八九十乃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陈氏。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致本名不显矣。诞育之辰祥光充室。邻里异焉。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今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为毒龙为之也。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盗本樵子。愿依附为苦行焉。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乡人怪之闻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此。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厥后砻石为像。荐飨无亏。此之髡师无状敢尔。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倾城咸往观礼。或声磬舒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来。以至约令断头。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请。移置大梵寺。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窴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绐之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后于赵州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遐迩赖之道感多类。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香华供养。至于隔岁肤肉渐坚。方知永逝。遂漆布缋画之。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宣宗即位佛事中兴。纲紏比丘造小亭。移真形窴于此。先于嘉泉寺断指节。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或属兵革城陷指亡。后有赍出逃难。事息归还。亦阴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天台人也。姓陈氏。诞育之辰祥光满室。邻里惊异。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称毒龙为害。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无是患。共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音阐)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寘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给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只给与净水。饮之必瘳。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潞州涉县人。孙逖孙。德宗贞元九年,自信州刺史,拜邕管经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博陵人,字至无。代宗大历末中进士、博学宏辞。德宗贞元中,累官右谏议大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在相位八年,以便柔逊愿中帝意,宠遇优渥。卒谥靖。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
损字至无。博陵人。大历末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累擢右谏议大夫。贞元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金紫。转门下侍郎。十九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曰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