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六尘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净心诫观下曰:「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佛学常见辞汇】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佛学次第统编】
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
一、色 谓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
二、声 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以能染污耳根,故谓声尘。
三、香 谓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污鼻根,故谓香尘。
四、味 谓舌所尝者,如咸淡甘辛等。以能染污舌根,故谓味尘。
五、触 谓身所感者,如离合冷暖等。以能染污身根,故谓触尘。
六、法 谓意所知者,如生灭善恶等。以能染污意根,故谓法尘。
此之六尘,尚有其他六欲、六入、六处、六境、六贼等名义,兹不繁及。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四、味尘〕,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五、触尘〕,触,即著也。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纱衣上服等,是名触尘。
〔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
六尘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众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三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众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说道场树曰:「目睹其色,耳闻其音,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智度论三十四曰:「有佛为众生说法令得道者。有佛放无量光明,众生遇之而得道者。有佛神通变化指示其心而得道者。有佛但现色身而得道者。有佛遍身毛孔出众妙香,众生闻之而得道者。有佛以食与众生令得道者。有佛、众生但念而得道者。」法华玄义八曰:「他方六根识利,六尘得为经。此土三根识钝,鼻不及驴狗鹿等。云何于香味触等能得通达?」文句记曰:「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
舍六尘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六尘,兹明须舍。即谓欲净六根者,宜不著于六尘。所谓不著六尘者,以要言之,即诸根之能清净也。所谓眼不著色则眼根净,耳不著声而耳根净,鼻不著香而鼻根净,舌不著味而舌根净,身不著触而身根净,意不著法而意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