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诗(六詩)
(1).犹六义。《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郑玄 注:“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参见“六义”。
(2).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
《國語辭典》:六义(六義)  拼音:liù yì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见〈诗大序〉。大抵说来,风为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此三种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分类字锦》:文总六诗(文总六诗)
李峤为何舍人贺梁王处见御书杂文表语成四教文总六诗声咀徵以含宫旨惩违而劝德用之于国敦风俗而厚人伦行之于家习雍和而崇孝敬
分类:天章
《漢語大詞典》:三笔六诗(三筆六詩)
谓 刘孝仪 长于文, 刘孝威 工于诗。梁书·刘潜传:“ 刘潜 字 孝仪 ,袐书监 孝绰 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 孝绰 常曰:‘三笔六诗’。三即 孝仪 ,六 孝威 也。” 孝仪 排行三, 孝威 排行六,故云。
分類:长于工于
《國語辭典》:六义(六義)  拼音:liù yì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见〈诗大序〉。大抵说来,风为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此三种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國語辭典》:六书(六書)  拼音: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
《國語辭典》:笙诗(笙詩)  拼音:shēng shī
《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六篇,俱有义无辞,后人以为古者乡饮酒燕礼皆用以配他诗,以笙奏之,一歌一吹,故称为「笙诗」。
《漢語大詞典》:变小雅(變小雅)
古人所谓六诗之一。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六诗:“六曰变小雅。诗云:‘塞禽黏古树,积雪占苍苔。’”参见“ 变大雅 ”。
分類:六诗
《漢語大詞典》:变大雅(變大雅)
古人所谓六诗(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之一。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六诗:“五曰变大雅。诗云:‘蝉离 楚 树鸣犹少,叶到 嵩山 落更多。’”
《漢語大詞典》:变大雅(變大雅)
古人所谓六诗(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之一。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六诗:“五曰变大雅。诗云:‘蝉离 楚 树鸣犹少,叶到 嵩山 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