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共生  拼音:gòng shēng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均有利的生活方式。
《国语辞典》:汽电共生(汽电共生)  拼音:qì diàn gòng shēng
能同时产生有效热能与电能的一种技术。
《国语辞典》:汽电共生系统(汽电共生系统)  拼音:qì diàn gòng shēng xì tǒng
一种利用燃料产生有效热能,又可产生电能的系统。传统工业所消费的能源,有相当高的比例变成了废热,被排放至空气、河流或大海中。而汽电共生系统能回收多馀的热能再加以利用,使热效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依发电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先发电式、后发电式。前者先将燃烧后产生的热能送给发电机发电,发电后的馀热再送给制程使用。适于造纸、化工等低温工业。后者先将热能送给制程,达到制程的需要后,馀热再回收发电。适于玻璃、水泥、金属等工业。
《國語辭典》:共生矿(共生礦)  拼音:gòng shēng kuàng
生存在同一矿床中的几种矿物。如:「铅、锌、铜多产于共生矿中。」
《分类字锦》:桑谷共生(桑谷共生)
史记殷本纪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欤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分类:
《國語辭典》:地衣  拼音:dì yī
1.铺在地上的纺织品。《新唐书。卷一八一。列传。曹确》:「教舞者数百,皆珠翠襐饰,刻画鱼龙地衣,度用缯五千。」五代十国。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2.植物名。一群隐花植物,是真菌类植物与蓝绿藻或绿藻植物的共生体。最容易在不良环境生存的植物,其菌丝善吸收水分及矿物质,以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菌类。
《國語辭典》:刎颈交(刎頸交)  拼音:wěn jǐng jiāo
以性命相许的朋友。参见「刎颈之交」条。《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元。白朴 沉醉东风。黄芦岸曲:「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國語辭典》:刎颈(刎頸)  拼音:wěn jǐng
1.用刀割脖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不由分说,向虔婆大哭大骂,要寻刀刎颈。」也作「刎脰」。
2.比喻同生共死。《东观汉记。卷一四。田邑传》:「衍与邑素誓刎颈,俱受重任。」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
《国语辞典》:同命鸟(同命鸟)  拼音:tóng mìng niǎo
1.佛经中所称之雪山神鸟。此鸟一身两头,人面禽形,生死同命,故称为「同命鸟」。也作「命命鸟」、「共命鸟」、「生生鸟」。
2.比喻有共生共死体认的鸟类或伙伴。如:「小桃冠鹦鹉是一种同命鸟,一只被捕,常引来一大群同类共同被捕。」
《国语辞典》:脉石矿物(脉石矿物)  拼音:mài shí kuàng wù
矿床中无经济价值的共生产物。
《国语辞典》:斑铜矿(斑铜矿)  拼音:bān tóng kuàng
为铜与铁的硫化物,常与黄铜矿共生。多呈锥形及柱与锥的聚形,有金属光泽,断口呈棕青铜色,表面易氧化成紫色或蓝色,如彩虹般的颜色,为炼铜重要原料。
《国语辞典》:菌根  拼音:jùn gēn
真菌菌丝与高等植物之根共生的现象。有内生菌根与外生菌根两种情形,而使根部生活组织形态变异,形成菌根。高等植物可吸收真菌合成的物质及氮素,而菌类则从此植物的根干吸收有机养分。
《国语辞典》:矿物学(矿物学)  拼音:kuàng wù xué
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出状态、共生组合、变化条件、应用等相关科学的学科,称为「矿物学」。
《國語辭典》:根瘤菌  拼音:gēn liú jùn
真细菌类根瘤菌科根瘤菌属之一群微生物。能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一种球状小瘤,即根瘤,可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气,供植物利用。农业上利用根瘤菌拌种,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如:「大豆根瘤菌」。也称为「共生性氮素固定细菌」。
《漢語大詞典》:地衣植物
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國語辭典》:生死之交  拼音:shēng sǐ zhī jiāo
可以共生死,共患难的交谊。元。郑光祖《㑳梅香。楔子》:「晋公在鎗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鎗,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凌统回寨中拜谢孙权。权曰:『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