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兵符  拼音:bīng fú
1.古代武将发布命令的信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
2.兵书。唐。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漢語大詞典》:辟兵符
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布 诛 肃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辅 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鈇鑕致其旁,欲以自彊。” 清 吴伟业 《宫扇》诗:“旧内谩悬长命缕,新宫徒贴辟兵符。”
《漢語大詞典》:铜兵符(銅兵符)
即铜虎符。《宋史·舆服志六》:“铜兵符: 汉 制,铜铸,上刻虎形。”参见“ 铜虎符 ”。
分類:铜虎符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高级汉语词典》:火牌兵符
最紧急的命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