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兵部  拼音:bīng bù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隋唐时设立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之政。
《国语辞典》:伞兵部队(伞兵部队)  拼音:sǎn bīng bù duì
经过特别组织与训练,并用运输机载往战地上空而以降落伞投下之部队。也称为「降落伞部队」。
《国语辞典》:兵部尚书(兵部尚书)  拼音:bīng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为兵部首长,掌管天下军事,相当于周礼六官中的大司马。
《國語辭典》:中枢(中樞)  拼音:zhōng shū
1.天体运行的中心。汉。扬雄《太玄经。卷一。周》:「次二植中枢,周无隅。」唐。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诗:「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2.中央政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诗:「凌云羽翮掞天才,扬历中枢与外台。」
3.在一事务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枢纽。如:「这里的活动中心,是里民们联络情感的中枢。」
《漢語大詞典》:西曹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汉书·丙吉传:“ 吉 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 吉 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復何所容?’”
(2).兵部的别称。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兵部:“ 崔豹 古今考:‘兵部称西曹。’案,西为金,主兵刑之义。故与刑部同称。”
(3).刑部的别称。 唐 元稹 《送复梦赴韦令幕》诗:“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佗丞相茵。”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西曹旧称清秩,居是官者,多文雅修饰之士。”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刑部:“《客燕杂记》:‘ 嘉靖 中, 李攀龙 、 王世贞 俱官西曹,相聚论诗,建 白云楼 榜诸君诗,人目刑部为外翰林,亦称西臺。’”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九三:“西曹那解 陈 家事,自有君王特达知。”
《國語辭典》:夏官  拼音:xià guān
职官名。周官六官之一。司马之职,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时,一度改兵部尚书为夏官,不久仍复旧称。
《漢語大詞典》:兵曹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 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 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 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
(2).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
(3).指兵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俺待要飞檄 金陵 ,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
《漢語大詞典》:武部
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文武部等级依旧:“ 唐明皇 天宝 十一载正月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部,至 肃宗 至德 二年十二月敕并依旧。” 宋 王安石 《周沆右谏议大夫制》:“为郎武部,七岁於兹。”
《國語辭典》:贼曹(賊曹)  拼音:zéi cáo
职官名。汉代郡太守之属吏,掌逐捕盗贼之事。
《漢語大詞典》:缙云司(縉雲司)
兵部的别称。兵部为夏官,相传 黄帝 之夏官为缙云,故称。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昔我含香日,连尔縉云司。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分类字锦》:司兵
周礼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分类:兵部
《分类字锦》:司戎
唐书百官志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
分类:兵部
《分类字锦》:戎府
李峤授唐奉一兵部侍郎制永言禁暴事切安人俾升五戎之府伫谐九流之选
分类:兵部
《漢語大詞典》:骑军(騎軍)
骑兵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二:“帝以骑军追击之, 梁 步军合战。” 明 归有光 马政志:“时 河东 骑军有马万一千餘匹,岁番戍边,率十年而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