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宗室,字叔问。赵德昭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进士。警敏强记,工书。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高宗建炎中试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礼》八十篇。累迁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奉祠归。有《崇兰集》。
全宋诗
赵子昼(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问,号西隐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进士,授签书大名府判官。累官宪州通判。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迁刑部侍郎。南渡后,历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归。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兰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录》一卷行世。事见《北山集》卷三三《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赵子昼(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问,燕懿王之后。中大观元年进士第,为宗室第一。起家签书大名府判官厅公事。后为刑部员外郎。南渡后以驾部员外郎召,迁左司员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阁待制、枢密都承旨,迁兵部侍郎。请外补,以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请祠,提举江州太平观,寓止衢州凡七年。绍兴十二年以疾告老,迁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见程俱《赵公墓志铭》(《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38 【介绍】: 宋洛阳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号简斋。陈希亮曾孙。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金兵破开封,避乱南下。高宗绍兴元年至行都绍兴,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工诗,初学黄庭坚、陈师道,后师杜甫,抒写家国之感,伤时恨别,悲壮苍凉。后人推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亦能词。有《简斋集》、《无住词》。
全宋诗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为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为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为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陈与义(1090-1139) 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简斋集》、《无住词》。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又号无住道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历太学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乱,避地襄汉,辗转湖湘广闽。绍兴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出知湖州,复入为给事中,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与义工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简斋集》(存)、《无住词》(存)、《陈简斋内外制》(佚)。见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传,《遂初堂书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约1175 【介绍】: 宋福州长乐人,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徽宗政和、宣和间,以词名。钦宗靖康元年李纲任亲征行营使,为属官。南渡后耻与秦桧同朝,弃官归。高宗绍兴中因作送胡铨及寄李纲词,激怒桧,除名。有《归来集》、《芦川居士词》。
全宋诗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为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为《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为《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为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为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词学图录
张元干(1091-1170)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州人。辛派词人先驱。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全宋文·卷四○○五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福)人。政和中以太学上舍释褐。靖康初为李纲行营属官,抗击金兵。南渡后官至将作少监。耻与奸佞同朝,四十一岁遂致仕。绍兴中,坐以词送胡铨,得罪除名。绍兴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见王兆鹏《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元干工诗词,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一卷(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 【介绍】: 宋洪州奉新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哲宗绍圣四年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以知应天府为东道都总管,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高宗绍兴元年为刑部尚书,兼权礼部尚书,官至兵部尚书兼侍读。工诗。有《西山老人集》。
全宋诗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初为路州司户,累迁监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为淮南路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为东南六路转运辇运拨发司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靖康间知南京,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高宗朝擢龙图阁直学士知隆兴府,进兵部尚书,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见清同治《奉新县志》卷八。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胡直孺(?——一一三一),字少伋,号西山老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绍圣四年进士,能诗。建炎元年为金人所得,既而归之,为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建炎二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洪州。绍兴元年四月以刑部尚书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守兵部尚书。十一月以兵部尚书兼侍读卒,赠端明殿学士。见孙觌《西山老人文集序》(《鸿庆居士集》卷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
何志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何志同(?——一一三三),字彦时,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执中子。元祐六年进士及第,调钱塘尉,迁合肥丞。徽宗时,入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知颍昌府。靖康之难,首倡大义勤王。除延康殿学士,知应天府,改知婺州。仕至刑、兵、吏部尚书。建炎元年,坐弃颍昌夺职。四年,再降充集英殿修撰。稍起,复徽猷阁待制。绍兴三年卒。见《端明尚书何公墓表》(《絜斋集》卷一七),《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一○、三四、六二,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四、一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子我,号七里先生。江休复孙。钦宗靖康元年,以荐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辨宣仁后诬谤,遭黜,渡江寓居桐庐之鸬鹚源。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三年,权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全宋诗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开封(今属河南)人。邻几孙,端礼弟。早年隐居,不赴科举(《景迂生集》卷一九《寿昌县君刘氏墓志铭》)。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四二),为诸王府赞读。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官两浙福建路抚谕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主管江州崇道观。四年,卒于温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五八、七四)。有《七里先生自然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九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自号七里先生,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初隐居不仕,靖康元年,以吴敏荐其素有高行,诏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辩宣仁诬谤,遭黜。建炎元年七月,召为兵部员外郎,改礼部,迁太常少卿。绍兴二年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以祠部员外郎、兼权太常少卿主管温州神主。绍兴四年卒,年六十馀。著有《自然庵集》。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七、礼一一之四、礼一五之一二,《宋史翼》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70 【介绍】: 宋温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龟。高宗建炎初,廷试第二,差监登闻鼓院,奉祠。赵鼎谪潮州,日从讲学。后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孝宗时,迁礼部侍郎、谏议大夫,上疏劾汤思退主和误国罪,改兵部侍郎,官终礼部尚书。
全宋诗
王大宝(一○八九~一一六五),字元龟,潮州(今属广东)人。高宗建炎初进士,授南雄州学教授,移病归。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知连州、袁州。进《》、《》、《易解》,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二十六年,出知温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七五)。提点福建、广东刑狱。孝宗即位,除礼部侍郎,擢右谏议大夫。因忤汤思退,提举太平兴国宫,寻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为礼部尚书。议者劾其乞复行钱非是,仍致仕,寻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全粤诗·卷二七
王大宝(一○八九 — 一一六五),字元龟。海阳(今潮州)人。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廷试进士第二,授南雄州教授,移病归。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复累年。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起知连州,后移袁州。进《》、《》、《易解》,绍兴二十五年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翌年,出知温州,提点福建、广东刑狱。宋孝宗即位,除礼部侍郎,擢右谏议大夫。力赞张浚恢复之议。未几,以忤汤思退,以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寻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为礼部尚书。言官劾其乞复免行钱非是,诏致仕。寻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八六、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七有传。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四
王大宝(一○九四——一一七○),字元龟,潮州揭阳(今广东揭阳)人。建炎初廷试第二,授南雄州教授。差监登闻鼓院,奉祠,起知连、袁州。时赵鼎、张浚谪居,大宝日与游从讲学。除国子监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出知温州,提点福建路刑狱,改广东。孝宗立,除礼部侍郎,擢右谏议大夫,徙兵部侍郎。力请致仕,乾道初起复礼部尚书。六年卒,年七十七。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五,《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四,《宋史》卷三八六本传,《宋史新编》卷一四三,《南宋书》卷三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谢克家(?——一一三四),字任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绍圣四年进士。建炎初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坐尝事伪庭落职。二年,试尚书吏部侍郎。三年,试兵部侍郎,罢知泉州,四年为参知政事。绍兴元年乞祠,提举临安洞霄宫。三年,复知泉州,移平江府,又知台州。四年,以资政殿学士知衢州,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六、二六、二八、三六、四一、四八、六四、七○、七八及《全宋词》第二册第七一五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70 【介绍】: 宋歙州休宁人,字彦亨。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洪州新建县主簿。高宗绍兴初迁殿中侍御史。秦桧兄秦梓附梁师成,安节劾之,梓罢,桧衔之,遂不出十八年。桧死,起知严州,累迁兵部侍郎,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以敷文阁学士致仕。有《周易解》、奏议表疏及文集。
全宋文·卷四○七○
金安节(一○九四——一一七○),字彦亨,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宣和六年进士,调洪州新建县主簿。绍兴初,除司农丞,又迁殿中侍御史。劾秦桧兄梓附丽梁师成,桧衔之。去官不出凡十八年。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历官大理卿、宗正少卿、礼部侍郎。孝宗即位,拜兵部侍郎,官至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议十卷。《宋史》卷三八六有传,又见其子金文刚所作《金公家传》(《新安文献志》卷七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镇江丹阳人,字德广。以镇江府学内舍生召对授官。累迁秘阁修撰。钦宗靖康中,知平江。高宗建炎初,苗傅、刘正彦兵变,东野与张浚共谋弭乱。以功超拜徽猷阁待制,入为工部侍郎、兼权建康府。从张浚平李成有功,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奉祠,起知扬州,寻落职致仕卒。
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汤东野(?——一一三五),字德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崇宁中召对称旨,授卫尉寺主簿,转辟雍丞;除直秘阁、提举秦凤路常平。迁秘阁修撰。靖康中知平江,会苗傅、刘正彦作乱,与张浚协谋弭缝。以功拜徽猷阁待制,入为工部侍郎。再知平江,兼本路安抚使,进徽猷阁直学士,兼制置使。绍兴初知扬州,兼淮南东路安抚使。绍兴五年十二月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宋史翼》卷七有传。
方孟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二
方孟卿(?——一一三七),字正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崇宁五年进士。建炎初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判官,知建州,迁两浙转运副使。绍兴元年擢右司谏,二年权尚书兵部侍郎,易吏部侍郎,提举江州太平观。五年复集英殿修撰,六年知湖州,旋以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次年卒。著有奏议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五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三九、四七、四九、五○、五五、五六、八五、九九、一○九,《楚纪》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七。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公弼,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宋朝官员、使节。曾奉旨多次出访高丽,官至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靖康元年(1126年),出使金国求和,入太原宣谕劝降,为守将王禀严拒,后落职奉祠。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议和,起为南京留守。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毁约南侵,路允迪举城降于葛王完颜褒(即后来的金世宗完颜雍),遂被完颜褒送往汴京,后状无闻。
全宋文·卷三四○四
路允迪(?——一一四一),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靖康初为签书枢密院事,未几奉祠去。建炎元年起为京城抚谕使、守吏部尚书。二年罢,提举杭州洞霄宫。三年一月再签书枢密院事,五月为淮西制置使,七月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元年致仕。九年起为应天府路安抚使兼知应天府,充南京留守。十年五月,以应天府降金,金人送至汴京,七日而死。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三、一九、二三、二五、三五、五○、一二七、一三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州人,字立道。徽宗大观中赐上舍出身。高宗绍兴三年权监察御史,论劾不避权贵。以兵部尚书知处州,抑强扶弱,所部肃然。召除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寻遭劾罢,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处州。请祠,提举临安洞霄宫。卒谥忠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仲达,一作仲理。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宣和间累官至尚书右丞,出守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以军乱被囚落职。二年复起为直秘阁,守濮州。金兵陷城,为所执,金将嘉其忠义放归。卒赠少保。有《卤薄图》、《祭服制度》,及与弟虚中合纂《纶言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达,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宣和中,历校书郎、符宝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书舍人迁给事中,继迁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国史,充议礼局详议官,再迁吏部尚书。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诰,兼侍讲,累官尚书右丞。靖康元年,罢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又知潼川府。绍兴初请祠,得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九年卒,赠少保。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六、选举一之一四、选举二○之二、礼三四之二、仪制一一之五及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遂宁府人,字元通。本名轓。为太学生。高宗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作乱,奉张浚命往谕利害,言辞不屈,诏补奉议郎,守兵部员外郎。浚宣抚川、陕,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坐事罢,复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浚拜相,入为都官员外郎。浚去位,迁直显谟阁、知夔州。后除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卒。
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冯康国(?——一一四二),字元通,本名轓,遂宁(今四川遂宁)人。为太学生,负气节。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作乱,往说调停,威武不屈,终至弥缝。以功补奉议郎、守兵部员外郎,更名康国。绍兴初,主管川陕宣抚司机宜文字,迁荆湖宣谕使。三年,为言者所论,罢官。寻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入为都官员外郎。乞补外,迁右司员外郎,除直显谟阁、知夔州。丁母忧,绍兴八年五月起复,迁都大主管川陕茶马监牧公事。绍兴十二年卒。见《宋史》卷三七五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一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