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具文  拼音:jù wén
1.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文字。《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明史。卷二九一。忠义传三。邢国玺传》:「时帝以修城郭、练民兵、储糗粮、备戎器四事课天下,有司率视为具文,惟国玺奉行如诏。」
2.用文辞表达。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
《国语辞典》:视同具文(视同具文)  拼音:shì tóng jù wén
当做虚文看待,不按其规定去实行。如:「军事命令岂可视同具文?」
《国语辞典》:形同具文  拼音:xíng tóng jù wén
形容事物徒具形式而无实质效益。如:「如果誇张解释『立法从严,执法从宽』,很多法令往往形同具文。」
《國語辭典》:咨请(咨請)  拼音:zī qǐng
1.公文用语。平行单位间互相商请意见。
2.法条用语。例如总统根据《宪法》第69条咨请立法院召开临时会。
《漢語大詞典》:上备(上備)
谓具文向上司呈报备案。书·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孔 传:“其断刑文书上王府,皆当备具。”
《國語辭典》:申论(申論)  拼音:shēn lùn
详细论述。《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时军荒后,县有一部劫逃入山中,为人患,敬则遣人致意,劫帅,使出首,当相申论。」
《國語辭典》:咨呈  拼音:zī chéng
一种公文。对可以用咨文而阶级略高的机关使用之。
《国语辞典》:走笔成文(走笔成文)  拼音:zǒu bǐ chéng wén
一挥笔即写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孤本元明杂剧。登瀛洲。第二折》:「题著这新建瀛洲,则要个字意相关,走笔成文。」也作「下笔成章」。
《国语辞典》:走笔成章(走笔成章)  拼音:zǒu bǐ chéng zhāng
一挥笔即写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孤本元明杂剧。浣花溪。第二折》:「胸藏锦绣,口吐珠玑,走笔成章,无不通晓。」也作「下笔成章」。
《国语辞典》:印鉴鉴定(印鉴鉴定)  拼音:yìn jiàn jiàn dìng
为證明出具文书者确为本人,所作的鉴定公印及私章的过程。为法院、银行及个人的要务。也称为「印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