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兹舆期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兹舆期(?-?),己姓,名兹舆期,莒始祖。
莒兹丕公 朝代:春秋初

人物简介

简介
莒兹丕公,东周初期莒国国君,己姓,名期,为春秋诸侯国莒国君主之一,是莒国第十三任君主。
佽非 朝代:春秋楚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次飞、兹非。春秋时楚国人。勇士。尝得宝剑,涉江至中流,两蛟绕其舟。舟将覆,非曰:吾乃江中朽骨腐肉耳,复何爱。乃拔剑赴江,刺杀两蛟,舟中众人赖以得活。楚王闻之,任以为执圭。孔子知之,以其能不顾生死而除害,赞其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字子之。孔子弟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37 【介绍】: 春秋时宋国国君,名兹父。桓公子。以庶兄目夷为相。齐桓公死后,与楚争霸。宋襄公九年,联卫、曹、邾等国伐齐,败齐师,立齐孝公而返。十二年,与齐、楚盟于鹿上,争作盟主。同年秋,宋、楚又会诸侯于盂,为楚执,因诸侯请求,获释。十三年伐郑,楚救郑,宋楚战于泓水。目夷主张乘楚兵渡河中袭击,不从,以讲仁义,等楚师渡河列阵后再战,丧失战机,大败伤腹归,次年死。在位十四年。
兹无还 朝代:春秋鲁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鲁定公十年,齐、鲁于夹谷盟会,兹无还协助孔子与会,向齐索还鲁汶阳之地。
徐厉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以舍人从刘邦起事于沛,为郎中,获雍王章邯家属有功,任常山相。高后四年封祝兹侯。文帝后六年为将军,屯棘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时龟兹国王。宣帝元康元年起数来长安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国后,治宫室,撞钟鼓,出入传呼,用汉礼仪。
全汉文·卷六十三
绛宾,宣帝时嗣位为龟兹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 【介绍】: 东汉汉中南郑人,字季公。李固子。固遇害,兹与兄基皆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 【介绍】: 东汉陈留襄邑人,字子许。少有大志,不应三公辟召。曹操初至陈留,兹以为平天下者必此人。操亦异其才,数与论大事。后从操讨董卓,战死荥阳。初,兹与同郡圈文生俱称有德,郭泰与二人至市购物,兹随价酬值,文生必减价乃取。泰以为子许少欲、文生多情。品性不一。兹终以烈节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816 【介绍】: 唐僧。太原文水人,俗姓武。武则天侄孙。七岁应童子举。十三岁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玄宗开元间,参荷泽神会,得为执侍,会传其法要。后住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代宗大历五年,入京,参南阳忠国师。八年,赐号大悲。后历住汴州、润州。宪宗元和五年,淮南节度使李鄘召居扬州华林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武氏。太原文水则天皇帝诸孙也。父宣洛阳令。母夏侯氏。梦神僧寄宝鉴。表里莹然。曰善护之。及生而秀整可爱。七岁诵习通利。以童子举入官。至十三。擢太子通事舍人。益进学不怠。三教典籍。窥览靡有遗。然颇厌世故。嗜空宗。时洛下方盛荷泽神会之化。坦往参焉。遂见推许。而命之执侍。父母莫之沮。天宝初。会谓坦曰。吾有一句。自初祖菩提达磨。传之曹溪。曹溪以传吾。汝宜谛受。毋令断绝。兹吾将有难必去汝而它之焉。未几果诏会迁弋阳。坦亦览藏经于庐州之浮查寺。大历五年获以法眷礼。见南阳忠国师于京帅。忠公为奏得玺书。赐号大悲。时相国田公神功方帅汴。坦就以行化。殊见祗待。乃循维扬六合而下。忽闻空中有声曰。吾与汝开心地。即睹菩萨像。如文殊者。以手按其颈曰。此其印验也。视之有指痕四皆赤色。久不灭。润之金山。有云气。能毒人至死。盖穴之蛰龙致然。至是而弭。亦坦尝旅次其间云。俄庵江阴之定山。夜闻赞叹声。察之二白龟也。又白蛇数丈。祈受戒忏悔。寓吴兴。造兰若于林山。或见三丈夫衣金紫。美其壮丽。元和五年。相国李公鄘治广陵。素严刻少恩。遇坦绝宽厚。馆之华林寺。寺有吴将张辽墓。尤舞妖祟。坦居之。恬无所忤。十年有二胡人。自称龟兹国使。致国命请坦。然竟不知何从来也。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众以荷泽忌营斋。坦别众曰。吾赴远请已。七月染微疾。九月八日乃终。塔葬郡之驯翟坊南冈。寿一百八。腊八十四。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灵坦。姓武氏。太原文水人也。则天太后侄孙。父讳宣。洛阳县令。母夏侯氏。初妊坦也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及诞亲无所苦。年甫七岁诵习毕通应童子举。十三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如是悦学不休。三教之书弥增洞达。然而恒嗟朽宅誓入空门。已备大乘之资粮。终到涅槃之境域。于时洛都盛化荷泽寺神会禅师也。方遮普寂之光渐没秀师之道。坦往参焉。会施善诱顿见其心。默而许之。容其执侍。父母不能回其意飞飏莫系始末研磨得破疑滞。天宝初载召坦曰。吾有一句是祖祖相传至曹溪。曹溪付吾。汝谛受之。吾当有留难。遂辞游方焉。未几果敕移会于弋阳。坦遂向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后闻忠国师自南阳诏入。于大历五年礼觐之。八年欲出关。忠奏曰。此人是贫道同门。俱神会弟子敕赐号曰大悲。兼赍墨敕。行化至梁园。时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适维扬六合方叹大法凌夷。忽闻空中声云。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与汝印验。令举项以掌按之寻。观有四指赤痕。其印迹恒现。又止润州江中金山。今泽心也。其山北面有一龙穴。常吐毒气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毙。坦居之毒云灭迹。又于江阴定山结庵。俄闻有赞叹之声。视之则白龟二。坦为受归戒。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亦为受戒忏悔。如是却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有三丈夫衣金紫。趋步徐正称叹。道场唯善。村落之民多弃罟网。元和五年相国李公鄘之理广陵也。以峻法操下刚决少恩。一见坦郑重加礼。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寺僧多为鬼物惑乱。坦居愀然无眹矣。又扬州人多患山妖木怪之所荧惑。坦皆遏禦焉。人争归信。至十年忽见二胡人。称自龟兹国来彼无至教。远请和尚敷演。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于荷泽忌斋告众。吾赴远请。七月示疾。九月将灭。斯预告也。至季秋八日果寂尔而终。迁塔于扬州西驯翟坊之南冈。越州掾郑詹建塔。报龄一百八岁。僧腊八十四焉。坦即曹溪之孙。荷泽之子也。
神僧传·卷第八
释灵坦。姓武氏。太原文水人也。则天太后侄孙。父宣洛阳令。母夏侯氏初妊坦也。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及长参神会禅师。大历八年行化至梁园。时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适维扬六合方叹大法凌夷。忽闻空中声云。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与汝印验。令举顶以手按之。寻观有四指赤痕。其印迹恒见。又止润州金山。其山北面有一龙穴。常吐毒气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毙。坦居之毒云灭迹。又于江阴定山结庵。俄闻有赞叹之声。视之则白龟二。坦为受归戒。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亦为受戒忏悔。如是却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有三丈夫衣金紫。趋步徐正称叹道场。元和五年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寺僧多为鬼物惑乱。坦居之愀然无眹矣。又扬州人多为山妖木怪之所荧惑。坦皆遏禦焉。至十年忽见二胡人。自称龟兹(音丘慈)国来。彼无至教。远请和尚敷演。十一年五月十三日。告众将赴远请。至季秋八日卒。寿一百八。僧腊八十四。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武。太原文水人。则天太后侄孙。父讳宣。洛阳县令。母夏侯氏初妊坦。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及诞。亲无所苦。年甫七岁。诵习毕通。应童子举。恒嗟朽宅。誓入空门。于时荷泽寺神会禅师。洛都盛化。坦往参焉。会施善诱。顿见其心。天宝初载。召坦曰。吾有一句。是祖祖相传至曹溪。曹溪付吾。汝谛受之。吾当有留难。遂辞游方焉。未几果敕移会于戈阳。坦遂向卢州浮槎寺。览大藏经。后闻忠国师。自南阳诏入。于大历五年礼觐之。八年欲出关。忠奏曰。此人是贫道同门。俱神会弟子。敕赐号曰大悲。兼赍墨敕。行化至梁国。时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适维杨六合。方叹大法凌替。忽闻空中声云。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与汝印验。令举顶以掌按之。寻观有四指赤痕。其印迹恒现。又止润州江中金山。今泽心也。其山北面。有一龙穴。常吐毒气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毙。坦居之。毒云灭迹。又于江阴定山结庵。俄闻有赞叹之声。视之则白龟二。坦为受归戒。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亦为受戒忏悔。后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有三丈夫。衣金紫。趋步徐正。称叹道场唯善。村落之民。多弃罟网。元和五年。相国李公鄘。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基。寺僧多为鬼物惑乱。坦居。湫然无朕矣。又杨州人。多患山妖水怪之所荧惑。坦皆遏禦焉。人争归信。至十年。忽见二僧人。称自龟兹国来。彼无至教。远请和尚敷演。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于荷泽忌斋告众。吾赴远请。至季秋八日。果寂而终。迁塔于杨州西驯翟坊之南冈。越州掾郑詹建塔。报龄一百八岁。
吴兹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吴兹,元祐进士,绍圣四年知陈州项城县,试宏词科入次等。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四,《玉海》卷二○四。按王应麟极推崇吴兹之文,《玉海》卷二○一《辞学指南》将其所拟诏文及《实录成赐宴谢表》、《藉田记》(按即本书所收录者)列为应宏词科者选读之文,则吴兹盖尝于徽宗时任中书舍人,预修《实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永春人,字光烈。以文学名。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官南安守,秩满挂冠归,所居名长春书室。尝为试官,取中朱熹,且预言熹他日必非寻常人。
全宋诗
蔡兹,字光烈,永春(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曾主建州贡举,选拔朱熹。官至知南安军,秩满归隐,筑室名燕堂(清乾隆《永春州志》卷一○)。
张兹仪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二
张兹仪,宝祐初为镇南节度。见《曹溪通志》卷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虞兟,字退夫,陵阳(今安徽石台东北)人。理宗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知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九)。后为沿江安抚司参议(《景定建康志》卷二五)。
全宋文·卷七九八四
虞兟,字退夫,本名兹,字义夫,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允文曾孙、魏了翁婿。兟传其家学,又得鹤山之传。淳祐五年任淳安令,有政声。累官朝请大夫、户部郎中、知岳州,后为沿江安抚司参议。见《吴下冢墓遗文》卷二《虞处士墓碣》,《鹤山大全集》卷五八《虞退夫字说》,《耻堂存稿》卷四《淳安县修狱记》,《景定建康志》卷二五,《宋元学案》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