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容(內容)  拼音:nèi róng
1.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相对于形式而言。如:「这份合约的内容请务必遵循。」
2.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所含的意义或精神。相对于形式、技巧而言。如:「这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国语辞典》:膣腔内容物(膣腔内容物)  拼音:zhì qiāng nèi róng wù
女性在性行为后,自其阴道中所采取的分泌物,常为膣液与精液的混合物,称为「膣腔内容物」。
《漢語大詞典》:内容空洞
缺乏实质性内容;空泛。例如:一个内容空洞而无聊的剧本。
《漢語大詞典》:内容提要
介绍图书内容的简要说明。又名“内容简介”。一般印于封面或内封等后面。
《漢語大詞典》:内容与形式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活跃,形式相对稳定,两者既相适合又不绝对适合。
《國語辭典》:骨肉  拼音:gǔ ròu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薮。」
《國語辭典》:风霜(風霜)  拼音:fēng shuāng
1.风和霜。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2.比喻艰辛,多指行旅而言。《红楼梦》第六四回:「果然年迈的人,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心酸,鼻塞声重。」
3.比喻峻厉。《南齐书。卷二八。崔祖思传》:「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4.所经历的岁时。比喻人阅历世故多。如:「饱阅风霜」。
《國語辭典》:名堂  拼音:míng táng
1.事物的名称。如:「名堂真多。」
2.手段、花样。如:「你在搞什么名堂?」
3.成就、结果。如:「今天跟他讨论了一天,也没讨论出个名堂来。」
《國語辭典》:意义(意義)  拼音:yì yì
意旨、理趣。《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凌传》:「旌先贤之后,求未贤之士,各有教条,意义甚美。」
《國語辭典》:内含(內含)  拼音:nèi hán
内部蕴含、内在涵养。《南史。卷三九。刘勔传》:「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漢語大詞典》:藏蓄
亦作“ 藏畜 ”。
(1).收藏;蓄存。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凡人间藏蓄,必当有 顾 、 陆 、 张 、 吴 著名卷轴,方可言有图画。” 宋 苏轼 《寄傲轩》诗:“ 东坡 无边春,方寸尽藏蓄。”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
(2).隐藏。 宋 欧阳修 《本论》:“不任人者,非无人也,彼或挟材藴知,特以时方恶人之好名,各藏畜收敛,不敢奋露,惟恐近於名,以犯时人所恶。”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我自己的颈子上也有点罗唣,原来是昨晚在床上放过一下的军帽里面,在那皮沿的内部也藏蓄了好些馀孽。”
(3).指文章等蕴含的内容。 清 刘大櫆 《〈春秋发微〉序》:“其见之文章,则藏蓄高远而不可以一端测也。”
《漢語大詞典》:意况(意況)
亦作“ 意况 ”。
(1).内容。魏书·术艺传·殷绍:“ 太安 四年夏,上《四序堪舆》,表曰:‘…… 法穆 时共 影 为臣开述九章数家杂要,披释章次意况大旨。’”
(2).情态;情趣。 唐 舒元舆 《录桃源画记》:“左右有书童玉女,角髮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八日蚤起,独步山薄中,或登高而眺,或临水而坐,悠然於无人之境,别有一种意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却病》:“病形将见而未见,病态欲支而难支,与久疾乍癒之人,同一意况。”
《國語辭典》:供词(供詞)  拼音:gōng cí
被告与原告在案件审理中所说的言词。如:「被告的供词前后矛盾,疑点颇多。」《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懿取了张当供词,却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
《國語辭典》:诗馀(詩餘)  拼音:shī yú
文体名,词的别称。兴于唐,盛于宋,主要产生于配合燕乐演唱的歌辞;也有一部分来自诗,乐工加上和声、泛声而逐渐形成。句式多长短不一,且须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也称为「长短句」。
《漢語大詞典》:余旨(餘旨)
指未充分显露的内容。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用心於载籍之文,以求古人之绪言餘旨,以自乐於环堵之内,而不乱於贫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