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军令(軍令)  拼音:jūn lìng
军中的法令。如:「军令严明」。《红楼梦》第四○回:「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
《漢語大詞典》:将军令(將軍令)
(1).将军的命令。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詔。”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衝街不避将军令,跋勅兼题宰相名。”
(2).乐曲名。原为军中发令时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调制成乐曲。曲调雄壮豪迈。红楼梦第五四回:“ 贾母 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説,忙合弦按调,拨弄起来。”
《國語辭典》:军令状(軍令狀)  拼音:jūn lìng zhuàng
在军中具结保證,倘有违背,愿依军令处罪的文件。《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国语辞典》:酒令如军令(酒令如军令)  拼音:jiǔ lìng rú jūn lìng
酒令虽属游戏,却如军令一样严明。如:「酒令如军令,我是令官,违了我的话,是要罚酒的。」
《漢語大詞典》:军令重如山(軍令重如山)
见“ 军令如山 ”。
《國語辭典》:军令如山(軍令如山)  拼音:jūn lìng rú shān
军事命令极为严重,如山一般不可动摇、更改。如:「军令如山,违者立斩。」明。杨德周〈再过桃山岳祠〉诗:「王师若雨壶浆渴,军令如山壁垒坚。」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九。赵勇略》:「贼大惊曰:『此老将军令如山,不可抗也。』」
《國語辭典》:军令如山(軍令如山)  拼音:jūn lìng rú shān
军事命令极为严重,如山一般不可动摇、更改。如:「军令如山,违者立斩。」明。杨德周〈再过桃山岳祠〉诗:「王师若雨壶浆渴,军令如山壁垒坚。」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九。赵勇略》:「贼大惊曰:『此老将军令如山,不可抗也。』」
《漢語大詞典》:军令如山倒(軍令如山倒)
谓军事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不能延误。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四:“ 盛清明 站起身来,立一个正,玩笑地说:‘军令如山倒,卑职马上去执行。’”
《漢語大詞典》:威命
(1).指军令,政令。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逸周书·商誓:“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誥命。’”
(2).犹威信,威望。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楚 可败也。”
(3).犹威权。谓权力威势。宋书·天文志二:“是时 长沙王 擅权,后 成都 、 河间 、 东海 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漢語大詞典》:师令(師令)
军令。 晋 潘岳 《关中》诗:“ 周 殉师令,身膏 氐 斧。人之云亡,贞节克举。”
分類:军令
《國語辭典》:阃令(閫令)  拼音:kǔn lìng
妻子的命令。用来嘲笑惧内者的话。如:「阃令森严。」
分類:军令
《國語辭典》:兵部  拼音:bīng bù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隋唐时设立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之政。
《漢語大詞典》:威令
指政令、军令。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而特捫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周书·文帝纪上:“ 洛 ( 寇洛 )素无雄略,威令不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府尹威令素严,公人怎敢有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然必决死战者,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吐突承璀 率左、右神策军到行营,威令不振,各道统兵将帅互相观望,无意立功。”
分類:政令军令
《國語辭典》:上命  拼音:shàng mìng
1.上级的命令。古时指君命。《左传。成公十六年》:「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三国魏。邯郸淳〈赠吴处玄〉诗:「我受上命,来随临菑。」
2.长寿。汉。班固《白虎通。卷八。寿命》:「习寿命者,上命也。」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尺籍  拼音:chǐ jí
书写军令、军功的簿册。《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子产传》:「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汉书。卷五○。冯唐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漢語大詞典》: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诈。”新唐书·班宏传:“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