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单飞(单飞)  拼音:dān fēi
1.本指鸟独自飞翔。后引申为指单独一人。如:「自从他跟女友分手后,就单飞到现在。」
2.空军官校指学生不必教官在旁协助,已能单独驾机飞行,称为「单飞」。
《國語辭典》:牙将(牙將)  拼音:yá jiàng
副将。《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传。康怀英传》:「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宋。司马光《郭子仪单骑退敌》:「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
《國語辭典》:防禦  拼音:fáng yù
1.医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北诸医铺》:「石鱼儿、班防禦、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
2.防备抵禦。《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阴瑜妻传》:「采时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自防禦甚固。」
3.关隘地方的防禦工事。《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防禦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漢語大詞典》:尉官
尉级军官的统称。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陆、海、空军军官分将、校、尉三级。尉又分若干级,各国有所不同。
《漢語大詞典》:军候(軍候)
(1).古代军官名。汉书·李陵传:“会 陵 军候 管敢 为校尉所辱,亡降 匈奴 。”后汉书·百官志一:“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
(2). 唐 时专指主军纪的军官。 唐 孙樵 《寓汴观察判官书》:“由是军候得侵绳平民,鞫讯授辞,往往狱至数百,不以时省,以故平民益畏军候。”新唐书·段秀实传:“时公廪竭,县吏不知所出,皆逃去,军輒散剽, 孝德 不能制。 秀实 曰:‘使我为军候,岂至是邪?’”
(3).指军情。 唐 法振 《送常大夫赴朔方》诗:“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
《國語辭典》:排长(排長)  拼音:pái zhǎng
1.军队职称之一,为一排之长,在班长之上,连长之下。如:「小张已经升为排长。」
2.一行列之长。如:「老师说:『排长起来收本子。』」
《漢語大詞典》:卒长(卒長)
(1).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管子·小匡:“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於军事矣。”
(2). 太平天囯 军队中的一级长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卒长管四个两司马,共管一百零四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或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两司马挈两造赴卒长,卒长听其曲直。”
(3). 清 政府海军军官的名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闽粤战舰:“每战船,按五号立一伍长,二十五号立一两长,百号立一卒长。”
《國語辭典》:副官  拼音:fù guān
职官名。军事机关协助首长办理一般行政等事宜的助理人员。《清史稿。卷一一九。职官志六》:「陆军部……军医、军法六司,各司长一人,副官一人。」
《漢語大詞典》:军曹(軍曹)
指军队的下级军官。 巴金 《复仇》:“我所杀过的人除了 鲁登堡 还有一个叫做 希米特 的军曹,我一点也不悔恨。”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五章三:“一个小胡子鬼子军曹挥着刀狂叫:‘不干的,死了死了的有!’”
分類:军队军官
《漢語大詞典》:差尉
太平天囯 低级军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命差尉数人,在於来路口插本军大旗一条。”
《漢語大詞典》:军尉(軍尉)
春秋 时 晋国 设置的军官名。左传·成公十八年:“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国语·晋语七:“公使 祁午 为军尉。”
分類:军官官名
《漢語大詞典》:都伯
(1).行刑人,刽子手。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即勒兵入尚书斩 萧令 ,两都伯力耳。”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都伯,行刑者也,今谓之刽子。”
(2).统领百人的军官。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漢語大詞典》:衙将(衙將)
(1). 唐 代军府中的武官。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异:“ 开元 中,有 幽州 衙将姓 张 者,妻 孔氏 ,生五子,不幸去世。”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 刘 能神筭,已知其来,召衙将,令来日早至城北。”
(2).泛指低级军官。《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监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
《漢語大詞典》:乡帅(鄉帥)
春秋 齐 军官名。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按,此指郊外之乡,乡帅统三千人。又,郊内之乡,乡帅统万人。
《漢語大詞典》:兵目
士兵的头目,普通军官。 郭孝成 《直隶革命记》:“决定后,拟举通永镇 王怀庆 为北方民军大都督,遂於十一月十二日,由 滦 军全体军长兵目具名,电告 北京 袁世凯 顺直諮议局及 上海 议和代表。”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三节:“入选之兵,以次分扎各庙宇寺观,由排长兵目分班日夜操练,纪律严肃,为从来所未有。”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陈作新 颇交驩, 作新 亦 瀏阳 人,兵目学堂学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