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戎律
(1).军机,军务。《魏书·酷吏传·羊祉》:“ 祉 志存埋轮,不避强御;及赞戎律,熊武斯裁。”《隋书·梁睿传》:“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举大定,固在不疑。”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金史·杨伯雄传》:“ 晋武 平 吴 皆命将帅,何劳亲总戎律。”
(2).军纪;军法。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上不能允副圣心,中不能匡正戎律。”《明史·翟鹏传》:“有逡巡观望幸苟全,而力战当先者反以损军治罪,非戎律之平。”
(2).军纪;军法。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上不能允副圣心,中不能匡正戎律。”《明史·翟鹏传》:“有逡巡观望幸苟全,而力战当先者反以损军治罪,非戎律之平。”
《漢語大詞典》:营伍(營伍)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漢語大詞典》:丧律(喪律)
《漢語大詞典》:失律
(1).军行无纪律。《易·师》:“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战事失利。《宋书·张永传》:“﹝ 张永 ﹞以北讨失律,固求自贬,降号左将军。” 唐 杜甫 《入衡州》诗:“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庆历 壬年岁,王师失律於 西河 好水川 ,亡没数巨将 刘平 、 葛怀敏 、 任福 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有旨以失律诛 郝壮猷 ,於是诸将咸思进兵。”
(2).指诗、词不合格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多言 白乐天 用‘相’字,多从俗语作‘思必切’,如‘为问 长安 月,如何不相离’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声,至今犹然,不独 乐天 。老 杜 云:‘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亦从入声读,乃不失律。”
(2).指诗、词不合格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多言 白乐天 用‘相’字,多从俗语作‘思必切’,如‘为问 长安 月,如何不相离’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声,至今犹然,不独 乐天 。老 杜 云:‘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亦从入声读,乃不失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