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2,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七星冠
属冠
四冠
象冠
熊冠
竹叶冠
连冠
衣冠墓
高山冠
冠县
冠头
冠奴
冠具
冠剪
冠絓
《漢語大詞典》:七星冠
道士所戴的帽子,上有七星图案。《宣和遗事》前集:“忽值一人,松形鹤体,头顶七星冠,脚着云根履,身披緑罗襴,手持著宝剑迎头而来。”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
《分类字锦》:属冠(属冠)
唐书礼乐志:太子加元服,衮冕、远游三梁冠、黑介帻、缁布冠、青组缨属于冠。冠冕各一箱,奉礼郎三人,各执立于西阶之西,东面北上。
分类:
《骈字类编》:四冠
宋史杨寘传:先是其友梦寘作龙首山人,寘自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禄位之称,我其终是乎。已而果然。又郑穆传: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
《骈字类编》:象冠
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象冠簪铁柱,螭首对金铺。按:象冠一夲作豸冠。
《骈字类编》:熊冠
苏轼 次韵水官诗 熊冠金络头,豹袖紫貂裘。
《漢語大詞典》:竹叶冠(竹葉冠)
即竹皮冠。 秦 末 刘邦 为亭长时以竹皮所作之冠,后亦于宗庙祭祀时戴用。隋书·礼仪志六:“﹝今之尚书﹞既预斋祭,不容同在於朝,宜依太常及博士诸斋官例,著皁衣,絳襈,中单,竹叶冠……至 天监 三年祠部郎 沈宏 议:‘案竹叶冠,是 高祖 为亭长时所服,安可緜代为祭服哉?’”参见“ 竹皮冠 ”。
《漢語大詞典》:竹皮冠
(1). 秦 末 刘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 刘氏 冠’乃是也。”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 明 唐顺之 《歌风台》诗:“进钱今日几万计,坐中只带竹皮冠。”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之三:“驻蹕不劳绵蕞礼,围罇仍著竹皮冠。”
(2).借指戴竹皮冠的乡野之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 汉高祖 一竹皮冠起田野,初不食 秦 禄,卒能除其暴。”
《国语辞典》:连冠(连冠)  拼音:lián guàn
连续在竞赛中获得冠军。如:「三连冠」。也作「连霸」。
《漢語大詞典》:衣冠墓
即衣冠冢。 柳亚子 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参见“ 衣冠冢 ”。
《國語辭典》:衣冠冢  拼音:yī guān zhǒng
仅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
《國語辭典》:衣冠冢(衣冠塚)  拼音:yī guān zhǒng
只埋葬死者生前的衣服、帽子等物品的坟墓。如:「由于一直找不到尸首,家人只好为他立了个衣冠冢。」
《漢語大詞典》:高山冠
古代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高山冠,一曰侧注。制如通天,不邪却,直竖,无山述展筩,中外官、謁者、僕射所服。太傅 胡广 説曰:‘高山冠,盖 齐 王冠也。 秦 灭 齐 ,以其君冠赐近臣謁者服之。’”隋书·礼仪志六:“高山冠,一名侧注,高九寸,铁为卷梁……高山者,取其矜庄宾远。”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高山
《骈字类编》:冠县(冠县)
明一统志:冠县,在东昌府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本春秋晋冠氏邑,汉为魏郡馆陶县地。魏晋皆属阳平郡。隋析置冠氏县,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初属毛州,后属魏州。五代宋金并属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后升为冠州。
《高级汉语词典》:冠头
加在前头
《骈字类编》:冠奴
汉书五行志:昭帝时,昌邑王贺遣中大夫之长安,多治灰注冠以赐大臣。又以冠奴刘向以为近服妖也。
《漢語大詞典》:冠具
行冠礼的用具。左传·襄公九年:“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 杨伯峻 注:“冠具指行冠礼之用具。”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 鲁襄公 可冠而未冠, 晋悼公 告之曰:曷为冠具。”
分類:冠礼用具
《骈字类编》:冠剪(冠剪)
唐 薛能 吴姬十首 其九 冠剪黄绡帔紫罗,薄施铅粉画青娥。
《骈字类编》:冠絓
新论:禹凿龙门,斩荆山,导熊耳,通鸟鼠,栉奔风,沐骤雨,面目黧皯,手足胼胝,冠絓不暇取,经门不及过,使百川东注于海,西被于流沙,生人免为鱼鳖之患。